前言
将中国古代神话整理集成专书这项工作,是由袁珂先生完成的。他是中国神话学的集大成者,其著作《中国古代神话》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此书影响了此后绝大多数整理中国古代神话的人的思维方向。
本文正是根据袁珂先生的《中国古代神话》改编精简而成的,其目的是试图整理出一套中国上古的神话体系——纵然无法像希腊罗马那样的神代诗人,把这些零星片段的的神话熔铸成为鸿篇巨制,也至少让人一看就清楚明了,而不是零星散乱众说纷纭。这使得本文在同一主题的众多神话中只采纳最主流最合理的一种说法。譬如开天辟地的若是盘古,就不可能是儵忽凿开混沌;创造人类的若是女娲一人,就不可能是伏羲兄妹,等等诸如此类。
中国神话只存零星片段的原因,鲁迅先生著的《中国小说史略》里列举了三点,袁珂先生在《中国古代神话》书中肯定了第二、三点,并另有阐述,这两点一个是神话转化成了历史,一个是神鬼不分。神话变作历史就会面目全非,渐渐地神话就会消亡,人们搞不清究竟那些传说是历史还是神话;而各种流派的神话传说混杂,又会相互排挤,两败俱伤,人们搞不清这段神话究竟是什么面目。
鉴于以上两点,为了让中国上古的神话能够体系化,本文在引证时尽量舍弃历史资料,褪去其中的历史因素,而尽量采用原始的或者文学化发展的神话因素;同时排斥了同一主题中的支流神话,只采取本人认为的最佳说法,将其融汇衔接,并加以创新,以简练的结构使之能够成为体系。
这样的做法,从坏的方面说,一部分原始的神话被无情地抹杀,而创新的部分情节可能不被认可,从好的方面说,先前零星散乱的神话渐渐有了系统,顺着一个主线发展下来。体系化,这正是我想做的。
中国上古的神话时代持续到颛顼,而从帝喾之后则进入了英雄时代。神话时代从开天辟地创世造人,到三皇治世五帝定论,混杂着诸神之战天帝纷争。英雄时代伴随着民族始祖的诞生,天神下凡为民除害伐乱禁暴,以及鲧禹治水安定天下。
这样划分的原因,一则是因为颛顼是最后一个五方上帝,从帝喾之后五方帝中已无他的位置;二则是因为颛顼之时派重黎将天和地隔绝,从此神和民的划分日益明显;三则从帝喾之后历史的气味越来越浓厚,我们不得不很努力地从历史中去推测古代神话的的本貌。
而本文最大的创新,莫过于将帝俊重新定位。帝俊的神话零散而又片断,文字记录凌杂无序,但其声名却又非常显赫,长期以来人们很难将其定位。袁珂先生在《中国神话史》第三章中推断帝俊部分是与殷人后裔封地宋国接壤的楚人所作,并说楚人受了殷文化的影响,故令殷先祖帝俊与楚先祖黄帝、颛顼并重。但这却依然无法解释为何同为楚人,像屈原这样的大诗人在辞赋中都未提及到帝俊。
人们只强调帝俊之名只见于《山海经》,其他先秦古籍甚至连屈原的辞赋里都未提到,却忽略了其实两汉以后也很少有古籍中提到帝俊的名字——取而代之的是帝喾和帝舜。而帝喾和帝舜早已历史化,实在无法和神话中的那个声名显赫的帝俊相提并论。本文将帝俊放在炎帝之后、黄帝之前,并通过他的不断化身,与黄帝之间发生了持续的纷争,构成了神话时代和英雄时代的主线。
本文依然采用袁珂先生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每节后面加注释和引文的方式,除了说明所整理的神话有哪些资料依据,和为何如此安排和理解之外,也是对原著作者的尊重——要知道如果没有这些注释和引证的方式,很多佚亡的古籍我们就搞不清楚原作者和书名了,甚至书中的内容我们也无法再看到了。说到这里,由于时间的关系,很多书籍无法一一地浏览验证,所以本文大多数注释本都应该写成“《中国古代神话》引‘《某书》引《某书》’”,但如此一来实在难以入目,因此在此做统一说明——本文中大多数注释和引文都引自于袁珂先生的《中国古代神话》,正文中不再区分说明。
除此之外,在每一章节的最后,还加了一个篇末小结,来说明我为何选择文中的神话作为主流,又如何取舍,以及有哪些改编和另外创新。无论是注释还是小结,其目的都是让人能理智地去看待其中的内容——既非原创,也非完全按照前人的思维,当然也希望能引起人们对中国上古神话的兴趣。从中国古代保留下来的神话片段中所记述的事迹来看,中华民族毋庸自愧地说,诚然是一个博大坚韧、自强不息、富于希望的民族。
姜可乐
二〇一六年十一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