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8
小金总在给我不断不断地推消息,让我有些厌烦微信了。耐性总是会被磨损。
从一开始我问这个项目有没有立项书,是想知道他们究竟想做成个什么样的东西,受众?定位?对标产品?但是怕自己思维受限,问不出他们框架外的东西,就没有再追问。
前两日觉得实在已经进入瓶颈,便又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冷总很细心的在给我说他的想法,我要走的时候又拉着我说了很多,我回到座位他又过来和我讲了一些东西。大概意思是想做个万能的产品,我从一开始用心在听到后来竟然听不进去了。万能的产品怎么可能呢?可是我不敢说,我只敢说慢慢来,先做这一部分对不对?得到肯定以后,这个问题也算圆满解决了。
冷总事干实事的人,是解决问题的人。每当汪老师问他有什么意见的时候,他就会说努力做吧,好好做吧,很多东西还没有做出来。而问他实际的问题,他也会认真思考和解决。
汪老师呢,能说,爱说,喜欢别人听他说。情商算高,却自信得过分。想问点实在的问题,一定得不到有用的答案。
大概是岗位不同所带来的,也可能是性格决定了岗位,又反作用而成之。
王小波给李银河的情诗里有一句,说很多的人在从少年踏入成人的时候差了一步,于是生活中美好的一面就和他们永别了。我似乎懂又似乎不懂,这一步究竟是什么,是不是每个人都不一样,我想从这封信里追到这一步的奥义,是不是陷入了他说逡巡的情景里。
我周围的这些人,他们走对了吗。
哪怕他们走对了,那这条路我来走是对的吗。
每次做没有模板没有对标的事情,都好慌张,但是这不正是我想要的么。可能很难,但绝对有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