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044,599贴子:73,128,126

回复:【无言社】最后的游牧帝国——日本学者外眼中的外蒙与大清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这五个孩子中,古的斤被推选为卜古可罕,成为回鹘王家的始祖,并去征服世界。
如上所述,准噶尔的始祖传说与回鹘的始祖传说非常相似。认为17、18世纪被称作准噶尔的游牧集团与昔日的回鹘帝国遗民有某种关系大概还是可以的吧。
但是,在蒙古语中,意思是左翼的这一部落名称的出现是极为新近的17世纪初的事。同样姓绰罗斯的杜尔伯特部的名称,是杜尔伯(四)的复数形式,作为他们的前身的乃蛮这个部落名来自于八这个数词。如本文序言中所述,构成游牧集团的成员每代都在变化,集团的名称也无可避免地随之变化。一般情况下可以说,其语义能够理解的集团名称其起源也较晚。17世纪的准噶尔其直系祖先是难以确定的。关于同样拥有绰罗斯姓氏的准噶尔和杜尔伯特的关系,将在第五章叙述。在这里说明一下加班沙拉卜分类中的第一部分的厄鲁特。厄鲁特,是后来满洲人使用的与卫拉特同义的名称。在清代的汉文史料中,写作额鲁特、厄鲁特。其语源是同母意思的词汇den。这个词汇用来说明兄弟关系时是同母异父兄弟之义,用以说明孩子时,意思是前夫的孩子。前引帕拉斯的记载有云:做了辉特始祖之妻的仙女与厄鲁特的孛罕私通,生下了绰罗斯的始祖这个说法,暗示着无论在北元时代哪个时期,辉特部与绰罗斯部都结成了同盟这样一事。然而,被称作厄鲁特的部落在17世纪时已经不存在了。加班沙拉卜和巴图尔乌巴什图们的两部《四卫拉特史》记载:由于厄鲁特受黄魔引诱从卫拉特分离出去,所以被称作厄鲁特,厄鲁特成为哈扎尔巴什氏离散了。所谓哈扎尔巴什,在突厥语中作吉锡尔巴什,意为红头,原本是指帮助建立萨菲王朝的起儿漫七部落,后泛指波斯的突厥系游牧民。这样,有关厄鲁特的传承不就是在伊儿汗国建立之际移居到那里的卫拉特部落的记忆吗?


IP属地:湖南94楼2016-11-13 23:41
回复
    1524年,达延汗死去。由于应该继位的长子图鲁博罗特于前年已死,图鲁博罗特的长子博迪阿拉克被指定为后继者,此时,他尚不满21岁。这样,达延汗的三子、41岁的巴尔斯博罗特济农以右翼三万户的力量为依托即汗位,自称赛音阿拉克汗。博迪阿拉克结集左翼各部力量,迫其叔父退位,稍后,自己登上汗位。
    巴尔斯博罗特济农于1531年卒。其长子衮必里克成为鄂尔多斯部的首领济农,次子阿勒坦成为土默特部落首领。
    达延汗死后,作为其母方娘家人的兀良罕部落举行叛乱。因此,蒙古左右翼联合起来,于1538年对兀良罕进行讨伐,肢解了兀良罕部落,并将其民众瓜分到其他部落中去。左翼的喀尔喀部由于其西邻的兀良罕部被肢解瓜分,向西扩展牧地,从肯特山脉达到了杭爱山脉,此喀尔喀部就是现在蒙古国国民的祖先。
    蒙古右翼的衮必里克默尔根济农和阿勒坦兄弟连年征伐卫拉特、蒙兀儿斯坦、青海的游牧民,而且还反复侵入和掠夺明朝。衮必里克默尔根济农于1542年死后,作为本家的左翼察哈尔部的博迪阿拉克汗,承认阿勒坦为右翼新的领导者,授与其土谢图彻辰汗称号。士谢图是辅佐之义。
    1547年,博迪阿拉克汗死,其长子打赉逊为躲避阿勒坦汗的压迫,率领自己的察哈尔部和喀尔喀部的一部分,越过大兴安岭山脉,迁移到东方,驻牧于辽河上游。


    IP属地:湖南99楼2016-11-13 23:42
    回复
      阿勒坦汗征伐卫拉特
      阿勒坦汗和他所率领的蒙古领主们从16世纪中叶开始攻人漠北蒙古高原,对卫拉特再三进行征伐。蒙古编年史《蒙古源流》有如下记载:
      1552年,阿勒坦汗出兵四卫拉特,在空归、札卜罕地方击杀八千辉特的首领玛尼明阿图,收降了其妻吉格肯阿噶和两个儿子脱豁亦、孛客兀歹,以及全部人众,把四卫拉特置于自己统治之下。空归、札h罕两条河,位于杭爱山脉和阿尔泰山脉之间,注入吉儿吉思湖。卫拉特把阿尔泰山脉以东让给蒙古,逃往额尔齐斯河上游及故乡土瓦方面。据《阿勒坦汗传》,1568年,阿勒坦汗携第三夫人(明朝史料中称三娘子,是在阿勒坦汗死后与各代顺义王结婚,维护了与明朝关系的著名女性)诺颜楚钟根哈敦,再次远征卫拉特百姓。在名为赛罕的地方设置奥鲁(老小营译者)后,向阿尔泰山进兵之际,与吉格肯阿噶为首的诸诺延交谈,吉格肯阿噶率其诸子、属众归附了阿勒坦汗。吉格肯阿噶是在此前把自己的女儿奉献给阿勒坦汗并与之结为姻亲的。此吉格肯阿嘎也出现在上述《蒙古源流》之中,是被阿勒坦汗杀掉的卫拉特八千辉特部首领玛尼明阿图的妻子。两部编年史的记载在时间上稍有差别,这恐怕是《蒙古源流》把阿勒坦汗数次对卫拉特的征伐集中在一处记载所致吧。
      在《阿勒坦汗传》同一年的记事中,可见到这样的记载,阿勒坦汗把卫拉特的民众分封给了诺彦楚钟根哈敦在远征途中生的儿子不他失礼,在远征结束时:
      依遵圣主成吉思汗授忽秃合别乞为太师之例,赐给卫拉特兀鲁思吉格肯阿嘎长子奥巴岱太师称号,把自己家满珠锡里、松布尔二公主赐给了布合库台、额凯丞相二人,遵成吉思汗使亦纳勒赤、脱劣勒赤二人为婿之例,收养他们,使之成为属民。
      成吉思汗时代,太师是札刺亦儿部的木华黎,卫拉特的太师称号是在脱欢时代开始有的。成吉思汗和卫拉特王家的婚姻关系正如本书第三章正确地描述的那样,只是有一点错误,克勒伊额克乞并不是成吉思汗的姑娘,而是他的孙女。《蒙古源流》载:1562年,鄂尔多斯部的库图克台彻辰洪台吉出兵四卫拉特,在额儿赤思河进攻土尔扈特人,杀死哈喇不兀喇。在他们的炉灶前竖起黑纛。收服了失勒必思、土尔厄特的一部分人众凯旋回营。


      IP属地:湖南107楼2016-11-13 23:45
      回复
        把卫拉特文学作品《乌巴什洪台吉传》和西藏史料《青海记》的有关记载综合一下,可见到如下情况:
        1606年,蒙古的赛因赉瑚尔汗与卫拉特的诺颜们在叶密立河口扎拉瑚尔孙对阵。1582年出生的图鲁拜呼进入喀尔喀调停了此事。因此.他从喀尔喀诸首领及栋克尔却吉那里被授予大国师称号,从此之后,他被称为顾实汗。由于史料都是后世的东西,所以也有些不是历史事实的部分,比如,说后来成为汗的卫拉特和硕特部的顾实在那个时代就已经称汗等等即是如此。而此时喀尔喀与卫拉特之间缔结和约却是事实。时喀尔喀右翼的阿勒坦汗
        喀尔喀右翼的赉瑚尔汗像阿巴岱曾经派遣自己的儿子去卫拉特做汗一样,让自己的堂兄弟硕垒乌巴什洪台吉作为全权代理君临卫拉特诸部。硕垒在蒙古编年史中只有洪台吉称号,但在这一时期出入于西伯利亚、与蒙古人发生接触的俄罗斯人留下的史料中,经常以阿勒坦汗这个称号出现。根据俄罗斯史料,阿勒坦汗时常和卫拉特(卡尔梅克)发生战争,从他曾经统治卫拉特领属的乞儿吉思及图瓦的居民来看,他的汗号无疑意味着是卫拉特的汗。
        1608年,俄罗斯在西伯利亚的基地托木斯克市当局受命初次向阿勒坦汗和中国派遣了使团。然而,阿勒坦汗正在远征黑卡尔梅克(西卫拉特),居住于乞儿吉思地方的(阿勒坦)汗的属民也起而反抗阿勒坦汗,阿勒坦汗正在与他们战斗。在得知这一消息后,使团只去了乞儿吉思地方,翌年春天便返回了。
        1616年,俄罗斯的使者初次拜访了阿勒坦汗的营地。根据这次出访报告,阿勒坦汗游牧于从唐努山脉以北叶尼塞河的支流谦河到更北方的、也是叶尼塞河支流的阿巴干河一带。俄罗斯使者在乌布苏湖畔会见了阿勒坦汗。当时在叶尼塞河流域的乞儿吉思及其他游牧民有时依附于俄罗斯地方官,有时依附于阿勒坦汗,被双方轮流压迫。居住于乞儿吉思到乌布苏湖之间的人们承担着向乞儿吉思和阿勒坦汗双方纳贡的义务。


        IP属地:湖南111楼2016-11-13 23:46
        回复
          赛因色尔腾吉作为卫拉特的一位首领,称乌巴什洪台吉为殿下,可见是明言他是乌巴什洪台吉的臣下,直到此时,乌巴什洪台吉君临卫拉特、被承认为卫拉特的汗是确实的。乌巴什洪台吉虽然被杀掉,但他的儿子巴德玛额尔德尼洪台吉(在清朝史料中称俄木布额尔德尼)继承父亲的业绩,对俄罗斯自称第二代阿勒坦汗。他在给俄罗斯沙皇信中的落款是阿勒坦诺门敖鲁其库鲁克齐额尔德尼汗(转动金某法某轮宝王)。
          根据俄罗斯的外交文书,第二代阿勒坦汗在1652年似乎由于年老而让位于其子罗江即额磷沁罗卜藏台吉(林沁赛因洪台吉)。根据清朝史料,第二代阿勒坦汗之死是1659年的事情。


          IP属地:湖南113楼2016-11-13 23:46
          回复
            以今天蒙古国东北角(原文如此,应为西北角译者)作为根据地,统治着卫拉特的故乡土瓦及乞儿吉思地方的第三代阿勒坦汗,名义上是喀尔喀右翼札萨克图汗的臣属,在蒙古编年史中,即使被称作洪台吉,但没有汗号。然而,他把持着与北方的新邻居俄罗斯最初的交涉,就是在后来,也有着和俄罗斯交换使节的有利的地位,因此,在整个17世纪喀尔喀领主们中间保持了特别大的势力。作为第六章即将说到的准噶尔噶尔丹攻入喀尔喀的较久远的原因,就是此第三代阿勒坦汗额磷沁。


            IP属地:湖南114楼2016-11-13 23:47
            回复
              正如在第二章第二节游牧帝国的性质中所见,蒙古帝国在组成远征军之时,为了在各部落中公平分配战利品,从蒙古高原所有的游牧部落中调集一定比例的士兵,由其首领率队参加。因此,在后世的中央欧贬草原各地,就有保持着蒙古高原各部落名称的游牧集团在活动。俄罗斯语称卫拉特游牧民为卡尔梅克。最初用卡尔梅克这个名称称呼卫拉特的是察合台及术赤的后裔、中央欧亚草原的游牧民们。这个词汇在14世纪中期已经出现在阿拉伯地理学者伊本阿里乌尔代的著作中。据说其词源来自突厥语的动词ka1mak(留、残留),但时至今日还没有人给这个词汇的语源作出确切的、符合历史含义的解释。
              我想,这难道不是远征乌兹别克斯坦及哈萨克斯坦而现在生活在那里的、出身于蒙古高原的诸部族,称呼留在故地的卫拉特部落联合体游牧民为留下的人们,而从这个意义上称他们为卡尔梅克的吗?


              IP属地:湖南117楼2016-11-13 23:48
              回复
                继承了金帐汗国的俄罗斯
                在这里,想对后来把几乎所有中央欧亚草原游牧民纳入自己统治之下的俄罗斯的历史作一概括介绍。18世纪以来,俄罗斯的历史被卡拉姆金那样的爱国主义国民学派历史学家完全改写了。在现在一般所说的俄罗斯历史中,以蒙古为首的游牧民对俄罗斯的影响,被极力淡化了。实际上,正是在蒙古的统治下,俄罗斯发展成为国家。
                成为俄罗斯这个名称语源的罗斯,原本是指称斯堪的纳维亚的诺曼人的词汇。9世纪,罗斯的留里克三兄弟应召请,统治了诺夫哥罗德和基辅,这就是俄罗斯的起源。占俄罗斯人口大部分的东斯拉夫人是开垦森林从事农业的百姓。
                蒙古军侵入之时,俄罗斯留里克家族的王公们进行了反复的抵抗,并与被蒙古统治的一些城市形成对立关系,失去了统一。俄罗斯的各个大公和各个城市,然后是俄罗斯的东正教会受到了蒙古人的完全统治。从此之后数百年间,蒙古人的统治被称作鞑靼的桎梏,宣传在亚洲野蛮人的压迫下,人人都很痛苦。一直到罗曼诺夫朝俄罗斯时代的19世纪。
                金帐汗国的汗进行了俄罗斯历史上的第一次户口调查。代表汗的、被称为达鲁花(突厥语称作巴斯卡克)的官员驻在各地,征收贡税,监督驿站的驻屯军队。俄罗斯由此才开始形成统一的地域。


                IP属地:湖南118楼2016-11-13 23:48
                回复
                  留里克家族的诸大公竞相与成吉思汗家族的公主结成婚姻关系,作为汗的女婿,享受了特权。每当在公主之间起了纠纷的时候或俄罗斯各地方之间起了纠纷的时候,当事者就会携带着大量的贡物前往汗的斡耳朵,求得汗的裁定。
                  1237年,莫斯科在遭到蒙古军入侵时,莫斯科尚且是个不出名的小寨子。但后来,由它承办着金帐汗的征税事务,并由此而得以发展起来。1328年,莫斯科公伊凡一世被月即别汗授予了大公的爵位。1399年,莫斯科成为了拥有17个万户的大公国。@
                  另一方面,在金帐汗国的统治层中,从14世纪后半叶爆发了汗位之争。并非成吉思汗父系子孙的马麦掌握了金帐汗国的实权,接着他自己登上汗位。然而,属于术赤家族左翼的、被称作术赤的儿子脱哈帖木儿的后人脱脱迷失从东方进攻马麦,在迦勒迦河边击败马麦,成为了金帐汗国的汗。
                  俄罗斯人开始反击鞑靼的桎梏,在俄罗斯历史上有名的4库利科夫之战就是此前的1380年莫斯科大公德米特里顿斯科取得的对马麦的巨大胜利。可是,就在不久后的1382年,脱脱迷失占领了莫斯科,德米特里大公逃离了莫斯科。库利科夫之战仅在俄罗斯东正教大主教所写的编年史中有记载,而在同时代各国间交往的外交文书中一点都没有言及。


                  IP属地:湖南119楼2016-11-13 23:48
                  回复
                    俄罗斯侵入西伯利亚
                    伊凡四世死后,不久,留里克家族的血统便断绝了。有鞑靼(蒙古)人称号的贵族鲍里斯格图诺夫成为了沙皇。1605年鲍里斯格图诺夫死后,1613年,米哈伊尔罗曼诺夫被选为沙皇,罗曼诺夫朝俄罗斯诞生了。到了米哈伊尔罗曼诺夫之孙彼得一世时代,渐渐开创了连接现在的、俄罗斯帝国的基础。
                    俄罗斯从伊凡四世时代就开始侵入西伯利亚。成为其先锋的是被称作哥萨克的人们。虽然在俄罗斯史的定论中,哥萨克被说成是逃亡到乌克兰的农奴,但他们的情况是选出阿塔曼(突厥语百夫长之意),形成自立的军事共同体,在广阔的地方过着人不离鞍的生活。可以认为他们是出身于农民的人群集团。哥萨克的词源,与从游牧乌兹别克族分出去的哈萨克的名称相同。恐怕是和把脱离了术赤家族统治的游牧民集团称作哈萨克一样的吧。在俄罗斯史中,顿河及乌拉尔河的哥萨克是有名的。但在卫拉特史料中,对这同一地域的人们的称呼,则是鞑靼游牧人集团的名称。


                    IP属地:湖南122楼2016-11-13 23:50
                    回复
                      根据以上理由,霍渥斯、巴德利认为,哈喇忽刺和巴图尔珲台吉是同一个人:帕拉斯的确是把一个首领的两个名字分开,误作了父子二人的名字。帕拉斯自己一方面记载了准噶尔的巴图儿珲台吉于1635年得到额尔德尼巴图尔的名号,另一方面又说1616年这个名称已经出13现的叙述存在着矛盾。可是,霍渥斯和巴德利也无视各种世系谱中反映出来的哈喇忽剌与巴图尔珲台吉的父子关系,把父子作为一个人,不过是强词夺理。他们三人都是受到了17世纪后半叶强大起来的准噶尔部形像的影响,为了一切以准噶尔部为中心而解释这之前的史料,而误解了历史事实的。
                      如第四章所述,杜尔伯特是与准噶尔同姓绰罗斯的部落。在16世纪不断进行讨伐卫拉特的蒙古人的编年史中,出现了以绰罗斯的巴济拉希盖真为首的杜尔伯特鄂托克,但还没有出现准噶尔名称的鄂托克。意为左翼的准噶尔这个部落名称,突然出现在17世纪初的哈喇忽刺时代。我认为,准噶尔部可能是作为杜尔伯特部的左翼而产生的吧。


                      IP属地:湖南129楼2016-11-13 23:52
                      回复
                        mark一下,正好刚看了阿奴可敦,在这里再补一下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30楼2016-11-13 23:53
                        回复


                          IP属地:湖南132楼2016-11-13 23:53
                          回复
                            提示:本文为日本作者所著此间难免掺杂其个人观点望各位谅解。


                            IP属地:湖南133楼2016-11-13 23:57
                            回复
                              @小李飞到2026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4楼2016-11-14 00:0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