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几楼回复,虎扑也翻了很多页,有个问题没人指出,这个助学金是发给谁的?到底补助的学生本人,还是整个家庭?
我认为是后者,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有人说,这个母亲攒了很久零钱,为了给儿子一个惊喜,又不是儿子自己买的,这叫母爱,这个可以容忍甚至歌颂。可是我们想下,这个助学金减轻的是谁的负担?多数是父母的!助学金减轻了你的负担,你回头给儿子买耐克?对,钱是你省出来的,你省出来钱不能少要点补助?我这段的观点————助学金减轻的是整个家庭的负担,不但学生,其父母的消费活动也要有所收敛。
啰嗦一点,其他论坛很多人诡辩,钱是母亲省出来,不是助学金买的耐克,可是有区别吗?领了助学金,省的钱买耐克,反过来母亲省的钱用于儿子日常生活,助学金买的耐克难道不成立?都是一进一出的事,怎么分清的?
我认为这篇报道有2个点值得关注,一个词叫影响,也可以叫规矩。还有就是我上面的观点,助学金约束的是整个家庭的消费习惯,这个母亲可能不懂这个道理,学校给她上了一课。有人觉着这话说重了,那我只能说你没过过苦日子,你问下真正穷的人家500块钱买双鞋是什么概念?我要是问我爸妈怎么看这事,我敢打包票他们会说这叫败家!
我认为是后者,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有人说,这个母亲攒了很久零钱,为了给儿子一个惊喜,又不是儿子自己买的,这叫母爱,这个可以容忍甚至歌颂。可是我们想下,这个助学金减轻的是谁的负担?多数是父母的!助学金减轻了你的负担,你回头给儿子买耐克?对,钱是你省出来的,你省出来钱不能少要点补助?我这段的观点————助学金减轻的是整个家庭的负担,不但学生,其父母的消费活动也要有所收敛。
啰嗦一点,其他论坛很多人诡辩,钱是母亲省出来,不是助学金买的耐克,可是有区别吗?领了助学金,省的钱买耐克,反过来母亲省的钱用于儿子日常生活,助学金买的耐克难道不成立?都是一进一出的事,怎么分清的?
我认为这篇报道有2个点值得关注,一个词叫影响,也可以叫规矩。还有就是我上面的观点,助学金约束的是整个家庭的消费习惯,这个母亲可能不懂这个道理,学校给她上了一课。有人觉着这话说重了,那我只能说你没过过苦日子,你问下真正穷的人家500块钱买双鞋是什么概念?我要是问我爸妈怎么看这事,我敢打包票他们会说这叫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