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正讲吧 关注:12贴子:645

周易正讲-杂卦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杂卦》是孔子所写的“十翼”中的其中“一翼”。
孔子在周游列国传播他的治国思想的时候,
到处碰壁,他形容自己“如丧家之犬”,
他活得可能一点都不开心。
人过五十之后,
他才认认真真地拿出《周易》这本书开始看,
所以说“五十而学《易》,韦编三绝。”
“韦编”指的是用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而成的书,
孔子一遍遍翻看《周易》,
将皮绳都翻断了好几次。
一位五十岁以上的智者,
拜访指导过那么多的高人,
大多是王侯级的人物,
学习《周易》后感慨良多,
所以我们在学习“十翼”的时候,
发现他经常发出感慨,
说一定要好好学习《周易》啊。
他为什么有那么多感慨呢?
因为经过五十年对生活的真切体验,
他明白了只有《周易》才能告诉我们天地之正道和做人之正理,
明白了做人的标准是“唯以天地准”。


1楼2016-10-13 12:28回复
    《杂卦》的这个“杂”是什么意思呢?
    “杂”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五色全也,
    也就是很多种颜色混在一起。
    “杂”是个简化字,繁体字是“雜”,
    左边有一个“衣”,为什么右边有一个“隹(zhuī)”呢?
    “隹”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鸟之短尾总名也。
    古代的服饰多用鸟的尾羽,
    把多种颜色搭配在一起,十分漂亮、非常华丽。
    《周易》已经讲了这么多了,包括了64卦,
    还有“十翼”中的那九篇文章也讲完了,
    再从另外的层面谈一谈《周易》存在的别的交错的意思。
    《汉书》、《左传》中还记载了一些关于《周易》的杂谈,
    也就是说,通过理解《周易》这64卦的《卦辞》、卦名可以有无限的联想和发挥,
    怎么发挥,因人而异。
    所以,孔子能够用“杂”来描述,
    就是告诉你可以用自己的思想去理解《周易》64卦,
    这说明孔子的思想确实很开放。
    他告诉我们的是:不拘一理,
    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
    这些内容不是唯一固定不变的,
    可以从多角度多层面地去分析《周易》,
    去挖掘《周易》的更深层次的内涵,
    就像五色装饰一样的丰富多彩。
    《杂卦》侧重于两个综卦放在一起,
    说明解释其“杂”义,
    在学习《杂卦》时,
    应该注意《杂卦》的行文结构。
    接下来,我们就学习《杂卦》。


    2楼2016-10-13 14:01
    回复
      “乾刚坤柔。”
      乾卦()与坤卦()互为错卦。
      什么是错卦?
      错卦,又称正对卦,
      是指将一个卦的六个爻全部变为相反的爻所形成的卦。
      乾卦有六个阳爻,是个纯爷们。
      我们知道乾的特性是刚健有力,
      不仅四肢发达,而且心灵也非常强大,
      所以叫“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正因刚健,才能“乾以易知”。
      我们现实一点来考虑,
      如果一个男的事业有成,刚正不阿,
      就说明他特别强健,
      什么问题都能解决,
      什么问题对于他来说都不是问题。
      “乾健易知”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都是强调乾阳刚健的特性。
      坤是阴柔的代表,
      坤的特性是柔顺,
      所谓“坤以简能”,
      做事能够如坤之柔顺,低调,
      坚持守正,
      让人看得很顺眼,
      事情就容易办了,
      就能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同样的道理,
      如果你飞扬跋扈,
      任何人都不放在眼里,
      这事肯定很难办成。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强调了坤阴柔顺的特性。
      所以是“乾刚坤柔”。


      4楼2016-10-13 14:18
      回复
        “比乐师忧。”
        比卦()与师卦()互为综卦。
        什么是综卦?
        综卦也叫覆卦,就是将一个卦的卦画180度颠倒所形成的卦。
        说到这里,大家就知道,
        其实“错综复杂”这个词就来自《周易》。
        “远亲不如近邻”,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其中的“近邻”和“比邻”指的就是这个“比”;
        “乐”有亲近、快乐、开心之意。
        这个“邻居”可以推而广之,
        比如你的同桌、同窗、同事......
        你都能够以乐之心与人相处,
        所以“比”用“乐”来解释。
        “师忧”,
        地水师卦,
        “师”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2500人为师。
        师者,众也。
        有很多人才能成为师,
        众多的人在一起,
        如果思想不统一,
        就很容易出事,
        所以孔子直接给出一个“忧”字作为警示。
        三人为众,人多聚众肯定有问题,
        谁担忧?
        双方都担忧,
        并不是那些聚众的人不担忧,
        只不过作为众者一员考虑的“忧”不同罢了。
        所以孔子用了“忧”来描述它的杂义。
        从“比乐师忧”然后就到“临观”,
        这个《杂卦》虽然把《周易》的64卦都讲了,
        但是没有遵从于《序卦》的次序。
        我们都知道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
        杂卦没有按着序卦的次序,
        而是从“义”这个角度把相近的、能够合在一起的就合在一起说,
        打破了上下经的次序,
        其核心就是:义。


        5楼2016-10-13 14:22
        回复
          “临观之义,或与或求。”
          临卦()与观卦()互为综卦。
          “与”和“求”,就是给与和所求,
          这是一种简单的阴阳的变化。
          很多人认为之所以给与就是因为有所求,
          事实上,有些就是真的别无所求。
          比如,太阳照耀我们50亿年了,有何求呢?
          大地承载了我们50亿年,又有何求呢?
          这就是天地之大义。
          但是在天地间的人就有所求。
          我们的付出大多希望有所回报,是不是?
          如果没有得到回报或者得到回报的时间太晚,我们就会觉得不舒服。
          这就是人与天地与圣人之间的差距。
          真正的智者是只讲“与”而不讲“求”的,
          他不需要这个被“与”的人回报,
          天地会记得他的“与”,
          自然会给予他所“求”的,
          这就是付出与得到之间的关系。
          你对“甲”付出,回报你的不一定是“甲”,
          有可能是“丙”,明白吗?
          这就是佛教中所谓的积善、行善之义,
          也就是“临”和“观”的含义。
          地泽临卦与风地观卦。
          我们在讲这两卦的时候还没有讲到“与”和“求”的关系,
          “临”毫无疑问是“与”,“临”是亲临,是走到近处仔细看清楚;
          这个“观”可以引申为观象、观察、观望,这个过程与细心临看是不同的。
          “观”是由下观上,大观在上,是包含了有所求的意思。
          领导来了,群众欢迎领导莅临,其实通常领导只是走马“观”花。
          “临”与“观”有本质的区别,就是智者与愚者之间的区别,
          圣明的君王能够真正亲近子民,亲临之而解决问题,
          替天行道、为民办事,满足民众的一些需求,所以叫“与”。
          而有距离的君王才是“观”天下。


          6楼2016-10-13 14:27
          回复
            “屯见而不失其居。”
            屯卦()与蒙卦()互为综卦。
            这句话与水雷屯卦的初爻讲的“磐桓,利居贞,利建侯”含义相同。
            “磐桓”很重要,
            所以孔子在这里提示“不失其居”。
            屯者,难也。
            “屯”的甲骨文这样写:,
            就象一棵小草很艰难的冒出地面,
            茎叶迎着阳光雨露生长,
            根儿向着泥石弯曲盘扎,
            充满了艰难,
            但是再艰难也要生长,
            天地万物,
            一草一木都有其生存的地方,
            只要有生存的地方就不会“失其居”,
            有其居才有其生,
            才可以突破万难而择其生,
            人更是如此!
            这就是屯卦的含义。


            7楼2016-10-13 14:29
            回复
              “蒙杂而著。”
              山水蒙卦()。
              山上有甘泉流下来,
              不就能够滋润万物吗?
              泉水代表着智慧,
              启蒙教育的说法就是由蒙卦而来的。
              蒙卦的上九爻讲“击蒙”,
              实在教不好了,
              就拍他一下让他醒悟,
              让他脱离蒙昧走向智慧。
              为什么“杂而著”呢?
              启发愚昧,
              是一件复杂、繁杂的事,
              但效果显著。
              所以,为人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得到正确的启蒙,
              让他知道长幼有序,
              明白大是大非,
              因为明白长幼有序就明白尊老爱幼,
              明白大事大非就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
              哪些事情不可以越雷池半步,
              这就是启蒙的准则,也就是“蒙”。


              8楼2016-10-13 14:31
              回复
                “震,起也。艮,止也。”
                震卦()与艮卦()互为综卦。
                震者,动也,
                震卦由一阳开始,
                是变动的起始,
                所以起也;
                艮卦以阳爻终止,止也。
                艮为山,
                相对于其它的事物,
                山的变化不大,
                一直静静矗立在那里,
                所以艮为山为止。


                9楼2016-10-13 14:33
                回复
                  “损益,盛衰之始也。”
                  损卦()与益卦()互为综卦。
                  大家都知道“谦受益,满招损”,
                  其实就来源于《周易》的山泽损卦和风雷益卦,
                  只是我们日用而不知。
                  很多人只是认为《周易》是算命的,
                  但源于其中的损益两卦却是天地盛衰之始啊!
                  损益之道就是盛衰之始,
                  关系到家庭、事业和国家的盛衰,
                  因此我们应该明白损益之道及其损益之间的互补性。
                  所有损人不利己和损人利己的事都不要干,
                  益人益己的事才能干。
                  不要老想着自己的损失,
                  应该多想想付出。
                  如果你从“益”与“付出”考虑,
                  自然“损”就可以减少,
                  这才是真正的损益之道。
                  自然是盛衰之始,
                  如果你想“盛”就应该“益”,
                  你想“衰”就可以“损”,
                  一切的付出,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不要求别人之回报,
                  自然有大的福报,
                  这就是损益之理。


                  10楼2016-10-13 14:36
                  回复
                    “无妄,灾也。”
                    天雷无妄卦()。
                    “无妄”就是指“无妄之灾”的“无妄”,
                    取自天雷无妄卦。
                    打个雷把人劈了,
                    你说这个人倒霉不倒霉?
                    打雷关他什么事?
                    他在家看电视,
                    一个滚雷进来把他劈成残废了,
                    这就是无妄之灾,
                    无妄是没有虚妄,不虚伪。
                    人道受之于天,
                    没有一丝私意,
                    如果有了私意就不正,
                    就是妄,就容易致灾。


                    12楼2016-10-13 14:41
                    回复
                      “萃聚而升不来也。”
                      萃卦()与升卦()互为综卦。
                      “出类拔萃”就是由泽地萃卦来的,
                      萃的核心就是:聚集。
                      人生的一切都是单向的,
                      过往不究,过去了就过去了,
                      今天是明天的过去,
                      明天是今天的未来,
                      世间就是这样变化的,
                      再过几十年,
                      我们都结束战斗了,
                      也回不来了,
                      所以说“升不来也”。
                      我们要努力使自己升,
                      人生没有重复,
                      你觉得自己没过好,
                      想时光倒流一年,
                      那只能去另外一个世界看看是否有可能,
                      永不再来,
                      只能这样。


                      13楼2016-10-13 14:45
                      回复
                        “谦轻而豫怠也。”
                        谦卦()与豫卦()互为综卦。
                        我们都知道地山谦卦,
                        山在地的上面,
                        山为了表示对地的尊重,
                        宁愿在地的下面。
                        谦虚使人进步,
                        如果一个人能够真正谦虚地去尊重别人,尊重万物,
                        天地人神鬼都会保佑他。
                        “轻”,所谓谦卑就是看轻自己。
                        豫是豫虑的意思,
                        一些版本总结为: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只讲了豫卦的一部分含义,
                        也可以考虑“忧虑”之意,
                        所以豫者,怠也。
                        雷地豫,一阳蓄五阴,
                        豫有愉悦和乐之意,
                        这样下去容易产生懈怠。


                        14楼2016-10-13 14:48
                        回复
                          “噬嗑,食也。贲,无色也。”
                          噬嗑卦()与贲卦()互为综卦。
                          火雷噬嗑,就是咔咔吃东西,
                          人对饮食也不要过于挑剔与讲究,
                          不一定非要吃山珍海味,
                          凡能够养身体的食就是好的食,
                          要照这个标准,
                          如果太过了就是食之过矣,
                          也不叫真正的食,
                          所谓食者乃裹腹之食也,
                          能够充饥,能够填饱肚子养好你的身体,
                          就是噬嗑之真正的含义。
                          人离不开吃穿,怎么穿呢?
                          山火贲卦就讲了如何装饰,
                          贲卦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
                          是白贲,要以自然为美,以平素为美。
                          大自然没有做任何装饰,
                          春天来了,绿树发芽了,
                          夏天树木茂盛,
                          秋天能够看枫叶了,
                          冬天收藏了,白雪皑皑,
                          这就是自然之美。
                          自然之美无需人为的雕饰,
                          自然之美才是大美。
                          这就告诉你,
                          你穿衣服无需矫揉造作,
                          无需做格外的装饰,
                          简单符合你的美就是大美。


                          15楼2016-10-13 14:59
                          回复
                            “兑见而巽伏也。”
                            兑卦()与巽卦()互为综卦。
                            兑卦阴爻在上,
                            有显现的意思。
                            “巽伏”,“巽”之所以为“伏”是因为阴爻为伏,
                            巽卦的阴爻在最下面,
                            处于伏藏状态。
                            孔子从这两个卦中可以找到兑卦和巽卦的另外一个层面的含义,
                            它用“见”和“伏”来描述,
                            一个是见在上,
                            一个是伏在下。
                            我们在生活中有多少这样的道理,
                            都是可以从兑卦和巽卦中得到契合呢?
                            这种契合没有因果、没有逻辑,
                            都是一种简单重复的道理,
                            所以从这两个卦象可以看明白。


                            16楼2016-10-13 15:05
                            回复
                              “随,无故也。蛊则饬也。”
                              随卦()与蛊卦()互为综卦。
                              跟随他人,追随梦想等等,
                              是没有理由的,所以“无故”也。
                              “蛊”是将事物整饬。
                              “饬”是整顿、治理的意思,
                              有一定的目的性。
                              随,往大了说,可以是天下之随;
                              往小了说,可以是团体之随,
                              甚至家庭之随、朋友之随,
                              这就是随之理。
                              如果一个人心中念旧、心中有故,
                              他能跟随其它吗?
                              不可能,
                              即使跟了也是乱跟。
                              心无挂碍,
                              然后才能心随跟从。
                              所以“随,无故也”。


                              17楼2016-10-13 15: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