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战争:大东沟海战】
在英军仁川登陆后,韩国两京受其威胁。清国紧急召回在湖北前线的獬豸师团,并由蜃舰队由天津出发,运送陆军登陆韩国,同时急调日本帝国海军、沪鲁海军增援,而荷兰、英国也调集了大量舰队北上,双方都有共同的目的:争夺渤海、东海的制海权。而双方计划也恰恰相同,清国海军提督姜龙想要以一支先遣舰队为诱饵,将英荷法主力引入包围圈中。而英荷法联合总舰队司令爱德华·史密斯则设法以一支分舰队与敌进行接触,在故意示弱后引起敌方追击,将其主力引出后进行决战。
此时,英军已经攻破西京,正准备跨过鸭绿江,进攻清国本土,蜃舰队司令决定在大东沟登陆,而英属昆仑的第2舰队、第1舰队和荷兰东印度第4舰队组成的联合舰队在韩国附近海域搜索清国及其盟友海军主力,以求主力决战。正当蜃舰队接近大东沟时,被附近警戒的英国巡洋舰发现并发出发现6艘敌舰的信号。
附近的昆仑第2舰队以单纵队接近,蜃舰队发现昆仑舰队,紧急掉头撤回威海卫。第2舰队马上追击,蜃舰队唯一一艘战舰留下截击,在将第2舰队的两艘巡洋舰重创一艘后,后援的第1舰队和东印度第4舰队赶到,该舰立刻撤退,中途与威海卫舰队、宁波舰队汇合,双方再次决战。
此次决战,清沪鲁一共有10艘战舰,其中2艘风帆巡洋舰、7艘风帆战列舰、1艘混合动力战列舰。英荷方面一共有8艘战舰,有1艘混合动力战列舰、3艘风帆战列舰、4艘风帆巡洋舰。
虽然清沪鲁纸面数据优于英荷舰队,战列舰整整比对方多了4艘!但是有10艘战舰中有9艘都是沪鲁海军,显然沪王、鲁王只是注重购买军舰,对于官兵的训练、素质等根本不重视,大部分还停留在中古时期。指挥清沪鲁战舰的是宁波舰队司令侯秋,侯秋本是沪军骑兵军官出身,后以行贿、圆滑等手段一步步爬到宁波舰队司令,对海战一无所知的他采用倒“V”阵型接敌,只以舰首对敌,则火力大大减弱,而英荷舰队速度较快,以单纵队抢占T字头,在失去T字头还以舰首对敌,清沪鲁海军在火力方面自然大打折扣,海战也毫无悬念地惨败了。
三国战舰争相逃跑,此时战列舰的劣势就体现出来了,速度不如巡洋舰,而另一方面,法属安南第1分舰队在得到消息后,派出2艘风帆战列舰助阵,刚好就截住三国战舰逃跑路线。三国战舰只好分散逃跑,部分逃至宁波,部分逃至威海卫。
效果:清国损失1艘战舰,法国俘虏1艘战舰,沪政府损失3艘战舰,鲁政府损失1艘战舰,英国损失1艘战舰
在英军仁川登陆后,韩国两京受其威胁。清国紧急召回在湖北前线的獬豸师团,并由蜃舰队由天津出发,运送陆军登陆韩国,同时急调日本帝国海军、沪鲁海军增援,而荷兰、英国也调集了大量舰队北上,双方都有共同的目的:争夺渤海、东海的制海权。而双方计划也恰恰相同,清国海军提督姜龙想要以一支先遣舰队为诱饵,将英荷法主力引入包围圈中。而英荷法联合总舰队司令爱德华·史密斯则设法以一支分舰队与敌进行接触,在故意示弱后引起敌方追击,将其主力引出后进行决战。
此时,英军已经攻破西京,正准备跨过鸭绿江,进攻清国本土,蜃舰队司令决定在大东沟登陆,而英属昆仑的第2舰队、第1舰队和荷兰东印度第4舰队组成的联合舰队在韩国附近海域搜索清国及其盟友海军主力,以求主力决战。正当蜃舰队接近大东沟时,被附近警戒的英国巡洋舰发现并发出发现6艘敌舰的信号。
附近的昆仑第2舰队以单纵队接近,蜃舰队发现昆仑舰队,紧急掉头撤回威海卫。第2舰队马上追击,蜃舰队唯一一艘战舰留下截击,在将第2舰队的两艘巡洋舰重创一艘后,后援的第1舰队和东印度第4舰队赶到,该舰立刻撤退,中途与威海卫舰队、宁波舰队汇合,双方再次决战。
此次决战,清沪鲁一共有10艘战舰,其中2艘风帆巡洋舰、7艘风帆战列舰、1艘混合动力战列舰。英荷方面一共有8艘战舰,有1艘混合动力战列舰、3艘风帆战列舰、4艘风帆巡洋舰。
虽然清沪鲁纸面数据优于英荷舰队,战列舰整整比对方多了4艘!但是有10艘战舰中有9艘都是沪鲁海军,显然沪王、鲁王只是注重购买军舰,对于官兵的训练、素质等根本不重视,大部分还停留在中古时期。指挥清沪鲁战舰的是宁波舰队司令侯秋,侯秋本是沪军骑兵军官出身,后以行贿、圆滑等手段一步步爬到宁波舰队司令,对海战一无所知的他采用倒“V”阵型接敌,只以舰首对敌,则火力大大减弱,而英荷舰队速度较快,以单纵队抢占T字头,在失去T字头还以舰首对敌,清沪鲁海军在火力方面自然大打折扣,海战也毫无悬念地惨败了。
三国战舰争相逃跑,此时战列舰的劣势就体现出来了,速度不如巡洋舰,而另一方面,法属安南第1分舰队在得到消息后,派出2艘风帆战列舰助阵,刚好就截住三国战舰逃跑路线。三国战舰只好分散逃跑,部分逃至宁波,部分逃至威海卫。
效果:清国损失1艘战舰,法国俘虏1艘战舰,沪政府损失3艘战舰,鲁政府损失1艘战舰,英国损失1艘战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