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other吧 关注:187,101贴子:3,717,572

人性之混沌,理性之毁灭,意识之崩坏—解析another中的几个问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之前的帖子中(http://tieba.baidu.com/p/4700062916)鄙人谈了谈对another的一些见解
但我的朋友看了之后,认为这可以算是开创了一种解读another的新理论了,于是,我便为这篇文章取了名字,还润色了一番。但是做完这些之后,我却总觉得还是少了些什么.....是的,之前的那篇文章只是大概的勾勒出了这套理论的轮廓,却还未将其填充至充实。所以现在,鄙人another中的几个问题,将鄙人的理论更为全面,系统的展现给大家,希望可以为大家带来一些心灵上的触动。


IP属地:山东1楼2016-10-03 22:40回复
    再说说赤泽。多佳子被自己的“理性”判了绞刑,吊死在电线上,赤泽见了,以为是见崎杀了多佳子,大怒,欲杀见崎。好了,不必赘言,显然赤泽的行为也与所谓“自私”之流无关,原因也不用多说,长久以来的嫉妒和一时的冲动罢了。
    分析了这么多,我们可以看出,那些认为大家失控,自相残杀的原因是“人性自私”“为了生存”之类的想法是绝对站不住脚的,那么,究其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所谓人性,真的有善恶之分吗?关于人性善恶的争论,早在先秦时期便开始了,一些思想家们分为“性善”,“性恶”两派,吵得不可开交,两派都列出了利于自己想法的证据,却又无法解答对方的证据,在鄙人看来,人性本无善恶之分,人的本性乃是“混沌”,或是说,每个人具有着向不同方向发展的可能性。每个人都是从一张白纸开始的,随着人的成长,外界给以人各种不同的影响,人的性质才向各种不同的方向发展。但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每个人的认识都不可能无限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讲,人永远处于无知的状态(这就是为什么我在前文说:人的理性本来便是相对的,理性的思想并不一定指导出理性的行为,理性的行为不一定会得到合理的结果)所以,人们总是会为了一些无谓的事情烦恼,以至于走向自我毁灭的道路。
    执念,由联系而产生的执念才是悲剧的根源。我在上一篇文章中反复强调这个词是关键,那么执念究竟是什么?执念是人们对已经逝去之人(或物)的不切实际的,不合理的追求——明明都已经无法挽回了,为什么还执迷不悟?为什么还幻想着可以再为他(她)做些什么?同时人性的混沌导致了人们难以正确的面对,解决执念,而这无法排遣的执念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再来进一步谈一下执念的起因。前文提到过,执念源于联系,一个人与另一个人(或物)关系密切,感情深厚,那么就可以说他们之间缔结了紧密的联系,但联系是双向维持的,当其中一方切断了联系(最极端的情况便是死亡)导致两人之间的联系中断了且无法挽回了,那么原本希望维持联系却被迫从联系中脱离的一方,便会因为难以接受这一现实而沉浸于失去联系的悲痛中无法自拔,但也会对联系的恢复抱有一种偏执的希望,就这样,执念产生了.......


    IP属地:山东3楼2016-10-03 22:41
    收起回复
      最后,谈一谈关于对“死者”这一存在的看法。首先我认为,死者不是客观世界中存在的事物。其实这里可以借用京极老师在《姑获鸟之夏》中关于人们如何看见妖怪的论述来解释“死者”这一现象的成因:人的心灵(即意识)是独立于大脑而存在的,意识本身与外部的客观世界相隔绝,需要大脑来作为感知外部世界的通道,因此意识无条件的信任大脑,大脑为意识观测,分析,储存外界的信息。但有时意识会提出一些正常情况下大脑不可能做到的要求,比如,见到已死之人(恢复已经切断的联系)大脑不可能做到这种事,但他要为维护意识对他的信任,所以,大脑只能根据原有的记忆虚构出一个外部世界,但意识不会发现这是虚构的,因为意识本身并无法了解客观世界的情况,他只能无条件的信任大脑,就这样,人们会看见一些本不存在的事物,但却无法判断其真伪,或是说理所应当的认为这就是真的。这种虚拟场景只能影响到个人,但如果当人们有某种共同的愿望,即公共幻想,那么一个人的所看见的幻象便可以通过语言,文字等形式传递给其他人,使这一幻象由个人最终扩大至集体。(其实在很多情况下,宗教便是这样产生的)
      二十六年前三年三班的情况也大抵如此,夜间山岬的突然去世使得大家产生了他还活着公共幻想(也就是我所说的执念)于是,一个人“看见了”他喊了出来(语言的传递)更多人“看见了”,最终三年三班所有人都“看见了”活着的夜间山岬!就这样,这一由“执念”引发的集体催眠,最终变成了诅咒,阴魂不散般缠绕了三年三班26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关于another这些问题的解析就此告一段落,其实说了这么多,根本还是讲“执念”这一核心问题,纵观绫辻老师的作品,我们发现这一主题其实贯穿了他的全部主要作品(馆系列,another系列)也正因如此,在某种意义上这些作品已经超出了推理小说的范畴,为大家带来心灵上的震撼。假如大家看了鄙人解析后有了豁然开朗的心情,那么鄙人便再开心不过了。本文仓促写成,如有纰漏之处,还请各位不吝赐教。


      IP属地:山东4楼2016-10-03 22:42
      收起回复
        @苍之瞳X
        @剁了塞维尔


        IP属地:山东5楼2016-10-03 22:43
        收起回复
          所以说,绝望是希望的垫脚石?萌新路过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10-03 23:06
          收起回复
            嗯 应邀前来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6-10-04 09:21
            回复
              具体到说的对与不对我还是见面再和你仔细说吧 一句半句说不清楚。我有两个建议……第一个,少年你现在高三,想这些问题(尤其是你第一个问题,提到的人性的多元化与复杂性),这是你大学的任务……你现在想吧,有好处有坏处。好处是你大学大概不会沉浸在这些破事中耽误掉,坏处是你想这个思绪肯定静不下来 影响你高三……第二个。少年,这些话只能给人私信发,不能发在公众场合的。对于人的认识人们的观点完全不一样,所谓善者不辩,有自己的认知并且坚持下去,对自己而言就是正确的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16-10-04 09:25
              收起回复
                咳……你作文水平需要提示……因为你不但没有填充充实,反而更让人迷茫了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6-10-04 09:28
                回复
                  京极的几本书你有没?有的话带来给我研究下吧,他那是个挺有趣的理论。
                  其实最后自相残杀你可以归咎于灾难面前的本能反应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6-10-04 09:30
                  收起回复
                    剩下的话见面再说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16-10-04 09:30
                    回复
                      还有题目能不能不要那么中二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16楼2016-10-05 08:23
                      回复
                        太长不看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6-10-05 09:33
                        收起回复
                          看标题好像很6的样子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6-10-06 19:10
                          收起回复
                            最近太忙,有时间就再来慢慢看吧。LZ你的理论依旧很新颖啊,可能我是太注重于细节而忽视了这些吧。也或许我见得大多是没什么想法的人吧。继续加油哦。


                            IP属地:江西19楼2016-10-06 19:14
                            收起回复
                              怎么说呢……主观想法太浓,虽然lz搬出了不少理论但反而让人更看不懂,其实ano也不是什么惊世名作不需要过度解读,否则会让自己更加迷茫


                              IP属地:日本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6-10-10 20:1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