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佳能AE1
生产时间【1976-1987】
使用时间【2014】
(找了半天才找到之前拍的一张图...还是对焦对到镜头上的....心累)
当时花了1500大洋入了极新的AE1+FD50 1.4套机。为我胶片机库多添置了一员。
刚拿到这台机器的时候我对他的印象是——重。
特别重。
要说有没有那么夸张,你拿着跟AE1跟OM1对比一下就知道了。OM1是那种丢到人身上能弹回来的,AE1是丢到就能砸死人的那种。
AE系列有两款:AE1跟AE1p,前者仅为带A档的快门优先机器,而后者多带了个P档,除此外没啥差别。
外形还是中规中矩的胶片机,佳能的胶片机一贯如此,包括FTb,A1,F1在内的佳能胶片机系列均没有太浮夸的造型,都是中规中矩的线条感,似乎也没有运用到人体工学设计什么的....所以手小的人拿着AE1的时候可能会有点硌手。
我自己用的数码机是5D2,觉得尽管在现在已出了更高性能的5Ds、5D4,还有sony黑科技的年代,但是佳能十几年前的数码技术放到现如今仍不落伍,所以反观三十年前未将数码取而代之的胶片的时候,便会有些小失望。
AE1其实没啥缺点,性能也很不错。但是当你把它跟其他品牌的胶片机放在一起的时候,他就显露出“缺点”了....
首先——重。有些人喜欢厚重感,比如我。但是当有一天我借来朋友的Rb67跟宾得67的时候我就再也不敢说这种话。这种“厚重感”通俗说来其实就是“实感”,机器拿在手中得有实实在在的感觉,太轻了反而觉得缺少了些什么,太重了既累又不适合携带。而AE系列在这点上做得过了点,虽然厚实的机身做工能让机器不像其他某品牌的胶片机一样“一磕就凹”,但是重量问题使它错失了很多女性用户,我周围的几个女性朋友都因为重量问题而不选择采购AE1。
其次——镜头。佳能的胶片机均采用早已淘汰的FD卡口镜头(除EOS胶片系列),其实这就缺少了很多可选择性。不过值得一提的点是,FD卡口的镜头大多屁股后面都带有银环,外观跟机身融合在一起还是挺好看的。
最后——快门优先。其实这点因人而异,我用全手动跟光圈优先习惯了,突然转移到快门优先便会有点不习惯,不过在这点上,多学学也是好事。
拍摄时感:快门声音不是很习惯,但是很多人挺喜欢。因人而异吧~
各种操作细节:
1 电池盖不好抠开,不知是我入的这台这样还是通病。
2 用过FD50 1.4、FD 50 1.4 scc(多镀膜)版本,发现两颗镜头对焦环的阻尼感都特别棒,没有一点贴面摩擦的感觉。
3 机身厚重感使得机身震动没那么大了,在弱光条件下快门到30左右也非常稳。
嗯大概也就这么多,这台机子在我手上的时间大概一年,出掉他最大的原因果然还是重量问题吧。所以在这里提醒一下女生们,有喜欢胶片旅拍的(特别是喜欢把相机挂在脖子上的特别是喜欢把相机挂在脖子上的特别是喜欢把相机挂在脖子上的)朋友们还是考虑后再入手~
PS:佳能早期的胶片机跟其他品牌的胶片机成像并无差异(宾得mx fm2 om1)也没有Eos3、1V那种佳能色。
(有几张图片有后期裁过)
生产时间【1976-1987】
使用时间【2014】
(找了半天才找到之前拍的一张图...还是对焦对到镜头上的....心累)
当时花了1500大洋入了极新的AE1+FD50 1.4套机。为我胶片机库多添置了一员。
刚拿到这台机器的时候我对他的印象是——重。
特别重。
要说有没有那么夸张,你拿着跟AE1跟OM1对比一下就知道了。OM1是那种丢到人身上能弹回来的,AE1是丢到就能砸死人的那种。
AE系列有两款:AE1跟AE1p,前者仅为带A档的快门优先机器,而后者多带了个P档,除此外没啥差别。
外形还是中规中矩的胶片机,佳能的胶片机一贯如此,包括FTb,A1,F1在内的佳能胶片机系列均没有太浮夸的造型,都是中规中矩的线条感,似乎也没有运用到人体工学设计什么的....所以手小的人拿着AE1的时候可能会有点硌手。
我自己用的数码机是5D2,觉得尽管在现在已出了更高性能的5Ds、5D4,还有sony黑科技的年代,但是佳能十几年前的数码技术放到现如今仍不落伍,所以反观三十年前未将数码取而代之的胶片的时候,便会有些小失望。
AE1其实没啥缺点,性能也很不错。但是当你把它跟其他品牌的胶片机放在一起的时候,他就显露出“缺点”了....
首先——重。有些人喜欢厚重感,比如我。但是当有一天我借来朋友的Rb67跟宾得67的时候我就再也不敢说这种话。这种“厚重感”通俗说来其实就是“实感”,机器拿在手中得有实实在在的感觉,太轻了反而觉得缺少了些什么,太重了既累又不适合携带。而AE系列在这点上做得过了点,虽然厚实的机身做工能让机器不像其他某品牌的胶片机一样“一磕就凹”,但是重量问题使它错失了很多女性用户,我周围的几个女性朋友都因为重量问题而不选择采购AE1。
其次——镜头。佳能的胶片机均采用早已淘汰的FD卡口镜头(除EOS胶片系列),其实这就缺少了很多可选择性。不过值得一提的点是,FD卡口的镜头大多屁股后面都带有银环,外观跟机身融合在一起还是挺好看的。
最后——快门优先。其实这点因人而异,我用全手动跟光圈优先习惯了,突然转移到快门优先便会有点不习惯,不过在这点上,多学学也是好事。
拍摄时感:快门声音不是很习惯,但是很多人挺喜欢。因人而异吧~
各种操作细节:
1 电池盖不好抠开,不知是我入的这台这样还是通病。
2 用过FD50 1.4、FD 50 1.4 scc(多镀膜)版本,发现两颗镜头对焦环的阻尼感都特别棒,没有一点贴面摩擦的感觉。
3 机身厚重感使得机身震动没那么大了,在弱光条件下快门到30左右也非常稳。
嗯大概也就这么多,这台机子在我手上的时间大概一年,出掉他最大的原因果然还是重量问题吧。所以在这里提醒一下女生们,有喜欢胶片旅拍的(特别是喜欢把相机挂在脖子上的特别是喜欢把相机挂在脖子上的特别是喜欢把相机挂在脖子上的)朋友们还是考虑后再入手~
PS:佳能早期的胶片机跟其他品牌的胶片机成像并无差异(宾得mx fm2 om1)也没有Eos3、1V那种佳能色。
(有几张图片有后期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