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吧 关注:450,763贴子:3,980,007

《转载》-从《易经-文言-乾》开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乾坤两卦在《周易》64卦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是理解《周易》的关键,
所以孔子又写了《文言》,
以人事的德行修为为主线,
以人文哲理来专门解说乾坤两卦,
其中解释乾卦的称为《文言-乾》,
解释坤卦的称为《文言·坤》。
接下来,我们就开始学习《文言-乾》。


1楼2016-09-18 13:30回复
    “元”者,善之长也;
    “亨”者,嘉之会也;
    “利”者,义之和也;
    “贞”者,事之干也。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
    嘉会足以合礼,
    利物足以和义,
    贞固足以干事。
    君子行此四德者,
    故曰:“乾元亨利贞”。


    2楼2016-09-18 13:30
    回复
      乾卦的《卦辞》只有四个字:
      “元亨利贞”,被视为四德,
      在64卦中,
      也有几个卦是“元亨利贞”四德俱全的,
      只不过这些卦在格调与格局上都无法超越乾卦的“元亨利贞”。
      传说《文言》是由孔子所写,
      是以文为言,
      也就是对《周易》原文的义理进一步诠释。
      看了孔子写的“十翼”这十篇文章,
      更会对孔子肃然起敬。


      3楼2016-09-18 13:31
      回复
        “‘元’者,善之长也”,
        “元”的本义是:天,地,人,混沌初开之际;
        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始也。
        “善之长”就是长善,
        是万物生成的根源,
        也是一切善行的首要条件。
        “人之初,性本善。”
        就来源于这句话。
        万物之初,皆为善也。
        善是仁爱的一种表现,
        是心中之善所散发出来的大爱思想。


        4楼2016-09-18 13:31
        回复
          “元”有开始之意,乃天地之始,万物之始,人之始。
          乾的第一德为“元”,
          “元”的核心是善。
          如果没有“善”之仁,
          其余的“亨、利、贞”都将不复存在。
          比方说一棵树,
          不管是什么优质树种,
          即使将来会长成参天大树,
          也必须从小树苗长起,
          不可能瞬间就变成栋梁了。
          人也是如此,
          在小孩生下来的时候,
          如果没有元之始,
          没有善之心,
          没有爱之表现,
          那小孩能长大成人吗?
          父母本身就秉承了天地造化之善与爱,
          然后才能不计辛苦养育小孩,
          所以“元”本身是其它三德(亨、利、贞)之根本。
          “元”在时为春,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
          春天来了,
          万物复苏,
          一元复始,
          新的生命孕育了,
          一棵小苗,
          一片小叶子,
          长出来了,
          带着天地之爱而生发了。
          有些版本认为“元亨利贞”就是天地之四德,
          就是春夏秋冬,仁礼义智,
          这样讲都没有错,
          从时序上来理解:
          春天到了,
          万物复苏,
          真的是非人力所为啊!
          不是圣人所为,
          不是天子所为,
          也不是民众所为,
          这是天地之长善也。
          我们古代智者把时序分为春夏秋冬,
          其实只是用“春、夏、秋、冬”来命名而已,
          “春”只是一个符号罢了,
          即使不叫“春天”,
          也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这些仅仅是拥有慧眼、慧脑和慧心的古代智者的一种发现,
          即使没有这些命名也无所谓,
          因为科学家说地球存在50亿年了,
          除了冰河期、间冰期,肯定也有文明期。
          古代智者发现并总结这些,
          就是为了让人们在天地自然间更好地生活,
          这就是所谓的“元者,善之长也。”


          5楼2016-09-18 13:32
          回复
            我们的讲解不拘泥于形式,
            只要目标明确,不需要整合划一,
            就让我想到了“义”,
            想到了“知行合一”,
            很多人为了成为君子,
            要做到知行合一,
            说话谨小慎微,
            说出来又一定要执行,
            害怕自己失去信用,
            殊不知还有另外的含义:
            《论语》中讲了,君子心中有大义,可以随心所欲的生活。
            话也可以随心说,
            重要的是符合义方,
            只要不改大义,
            没有问题,
            日常琐事可以自由处理,
            本来答应请别人吃饭的,
            结果忘记了,
            没关系,忘了就忘了呗,
            要不然,
            每天都在想着自己是不是有什么地方没有做到“知行合一”,
            压力很大。
            所以很多人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
            只知道手心而忘记了手背。
            我们做事情要明白其“主义”,
            如果一个人整天都在为自己说过的某句话某个字而纠结,
            最终也只能沦落为小人,
            因为他不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君子。
            随心所欲,大义不变,不拘小节,
            说说笑话都无伤大雅,
            无需背负“知行合一”这个重负。
            如果不失道义,
            小事无需言出必行。


            6楼2016-09-18 13:32
            回复
              “亨者,嘉之会也”,
              “亨”的金文是这样写的:,就像盛祭品的容器;
              小篆这样写:;
              “亨”与“享”的隶书写法相同,都为:;
              “亨”的本义是:在祖庙摆放祭品供神灵祖先受用,引申为通达、亨通。
              “亨”是天地生成万物的意图的生发,扩散流布。
              “嘉之会”,
              “嘉”是大美,是无与伦比的美,非常美好的感觉。
              “会”者,齐也。
              就是在“元者,善之长也”的大爱之下,万物复苏,
              慢慢生长各自成性,万物本性自现,
              葫芦就是葫芦,花就是花。
              生物遗传学告诉我们,
              所有动物的胚胎是相似的,刚开始的形状都是一样,
              后来慢慢成形,各自不同了。
              万物能够茂盛生长,各自成形,
              汇聚在天地之间,享受阳光雨露,
              得到了天“元”之大爱,就是“嘉之会”。
              人也是如此,
              刚生下来的小孩都差不多,长大成人后就千差万别。
              每个人的个性都能在这世间得到发挥,
              如万物的茂盛生长一样,这就是“亨”,
              是那么地通达、自由的生长,
              这就是一种“嘉会”之美。
              “亨”在时就为夏天,
              夏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
              我们以体仁之心,观小草之生长,
              “一叶一世界”,
              观一花朵、一棵小草,
              就可以知天下万物的变化,
              万物能够如此“嘉美会”地绽放,
              是因为天地之大德大爱。
              所以阿弥陀佛在讲经的时候,
              所有的大圣都来了,
              感受佛之大爱、大德与智慧,
              简直就是“嘉美会”,
              我们祈求盛世,
              无非是祈求生命之花在盛世中可以自由绽放。
              “嘉美会”在人的表现为礼,
              万物嘉会,各得其义,
              相互交融接触,然后才有礼。
              “礼”的甲骨文这样写:,
              像豆形器皿里装满玉串,
              表示用最美好的物品敬拜神灵。
              本义是:用玉石珍宝敬神求福,
              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履也。
              礼是要靠实践的。
              天地万物,无论尊卑、高低、大小,以礼相接,
              才会有“嘉美会”的环境。
              如果没有这样的礼,
              相互侵占相互伤害,
              就不会有这样的“嘉美会”。
              万物如此,人也如此,
              亨通的核心在于礼,
              没有礼就不存在亨通,
              所以,
              人们的相处、方略等等,皆有其礼。


              7楼2016-09-18 13:33
              回复
                “利者,义之和也”,
                “利”,左边一个“禾”,右边一个“刂”,以刀断禾,
                本义是:刀口快;
                在这里是天生万物的意志的完成,
                使万物各得其所,各尽其宜。
                “利”的核心是“义之和”,
                万物本来都有自己的主张,
                有的这样生长,有的那样生长,
                能够使各物都得“利”者,唯有“义之和”也。
                但“义和”是很难做到的,这仍然需要“礼”。
                “义”是方略,皆为不相融,
                本身的主“义”是排它的,
                一直在成就自己,与别人有相斥的感觉。
                但是万物就能够各得其所,
                彼此接触,自然相处,
                做到“义之和”。
                只有天下“义之和”,才能够得其利,
                这就是“利者,义之和也”的核心。
                “利”在时为秋,
                秋天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
                种瓜得瓜种豆成豆,
                你种了葡萄,快成熟的时候,
                它说不想成为葡萄,想变成西瓜,
                这怎么可能?
                我们人也各有义,
                要明白自己的义是什么,
                才可能成就自己。
                人,
                也必须找到自己的“义”,
                最后才能得其良所。
                如果人不明白自己的“义”,
                就会浑浑噩噩一生,
                读多少书都没有用。
                万物各得其所,
                能够在各自的地方很好地生存。
                因为有礼的作用,所以能够“义之和”,
                才能够有其利,人更是如此。
                “义”的甲骨文这样写:,
                上面是一只公羊,下面是“我”,表示兵器;
                本义是:神灵佑助的仁道、公理之战。
                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己之威仪也。
                为什么“义”这么高尚的事情会用羊来表现呢?
                公羊,为了占领自己的地盘,
                为了维护自己的生存权与交配权,
                以雄健的身体及羊角来维护“我”之权益,
                以此来描述“义”。
                义就是维护自己,
                小草虽弱小,也在维护自己的义,
                长大之后才是它自己,
                如果小草不坚定自己的义,
                而去羡慕那些参天大树,
                放弃自我,哪有草地绿茵之美?
                小草从不嫉妒大树,
                各自成就各自的大美,
                无需攀比,更无需自惭形秽。
                像日本当年侵略我们一样,
                我们会毫不犹豫地舍身维护民族大义,
                保护祖国领土,不容侵犯。


                8楼2016-09-18 13:33
                回复
                  “贞者,事之干也”,
                  “贞”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卜问也;
                  本义就是占卜;
                  在此假借为正、定、端正方直之意,
                  用来描述万物自性的最终体现。
                  “干”就是主体、主干。
                  冬天的时候,树叶掉落,只剩下一根树干了。
                  可以把“事之干”的“干”当成树的主干来理解。
                  而“嘉美会”是表示繁茂的树叶。
                  主干就是事情的核心,
                  如果没有主干,没有“贞”,
                  那么一切都失去存在的意义。
                  为什么说腊梅傲骨?
                  就是因为它在冬天坚贞怒放。
                  人,
                  从“元”之生,到“亨”之辉煌,
                  然后才会到“利”之成就,最后就是贞固之恒,
                  一切的光环与利益都属于过去,
                  只剩下你自己,
                  你的坚持就是“贞”。
                  我曾经在单位门口看到一棵三人合抱的枯木,
                  可否想象这棵树曾经枝繁叶茂的样子?
                  还有树冠上面的阳光、蓝天白云?
                  有多少鸟雀在它枝上栖息?
                  如今却只剩一根枯干放在大门边,当成摆投,
                  或许它心里也是万分的心不甘情不愿……
                  或许这也是一个好归宿。
                  贞是万物的主干,
                  代表天地生成万物的意志纯正且执着。
                  “贞”在时为冬,
                  冬天是万物收敛纳藏的季节。
                  “贞”在人为智。
                  后人把“元亨利贞”理解为:春夏秋冬、仁礼义智。
                  后来的文人墨客为了好玩与对应,
                  就写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春夏秋冬,
                  所属五行为木火金水,
                  而每一季的最后一个月为土,
                  土为五行运化之根本,
                  如果没有土,其它的木、火、金、水都不行。
                  对于人体来讲,
                  如果脾胃不好,那肝、心、肺、肾,等等都不行,
                  所以说,
                  人之先天之本是肾也,
                  后天之本是胃也,
                  把脾胃养好,其它的病就会少。


                  9楼2016-09-18 13:34
                  回复
                    “元亨利贞”为君子四德,
                    孔子把“仁礼义”作为三位一体,是一个概念。
                    后来孟子又加了一个“智”,
                    再后来,董仲舒同志又加了一个“信”,
                    “礼义仁智信”变成了所谓的五常,
                    “五常化仁”就是这样来的,
                    这也是汉代以后的事了。
                    但至少“五常”是根据天地变化所得出来的理,
                    同时也继承了《周易》的思想,
                    才会成为儒学的核心。


                    10楼2016-09-18 13:35
                    回复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
                      “仁”的金文这样写:,
                      一个人弯曲着身体保护下面的小东西,体现仁爱。
                      “仁”的本义是:博爱,人与人相互亲爱;
                      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亲也。
                      所谓“体仁”是以仁为体,
                      这是用天地这样的大概念来讲“仁”。
                      “元”,在天为元,在地为仁,在人为爱。
                      “仁”是天元思想在地上的一种表现,
                      所以仁爱的思想就是“元”的一种体现。
                      “元”为体,“仁”为用。
                      原来我们讲过:天地之大德曰生。
                      如果没有善之心和仁之爱,万物能生吗?
                      所以万物无一不处在大爱之中,
                      正因如此,才能体现“元者,善之长也”,
                      大爱足够“长”,能够遍及万物,
                      不管是一棵小草,
                      一只小蝌蚪还是一只小麻雀,
                      都赋予它们爱,
                      让它们各自成性,各正性命,
                      这就是“善之长”中的“长”之核心。
                      我实在找不到更好的词来描述了,
                      正如《系辞》里讲的:“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禅宗也讲:一说便错。
                      面对天地之大德,
                      面对天地之大道,
                      任何语言都无法准确表述,
                      所以孔子也只能用“元者,善之长也”来尽可能地描述。
                      “言之有物”本身就说明了我们人类的脆弱与悲哀啊!
                      我们的智慧低到只能通过言之有物才知道事物的存在与道理,
                      因为如果不说出来,
                      大家就不会明白。
                      上古智者也只能用极其精辟的语言来表达,
                      如果说得太多,
                      反而容易产生误解。


                      11楼2016-09-18 13:35
                      回复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
                        设定了君子的标准,
                        就是以仁为体,
                        以仁为体足以爱人,
                        爱天下之人,
                        天下万物无一不在爱中,
                        这才是君子,这才是天地之仁。
                        你能做到使天下无一物不在爱中吗?
                        你看到蚊子不打行吗?
                        反正我做不到。
                        这个“体仁”很难理解,
                        如果君子能够做到以仁为体,
                        身为我属,哪一不在爱中呢?
                        你修指甲,剪头发,都是爱,
                        由体出发博及万物,
                        爱己爱人爱天下,
                        这是天地之德的体现,
                        我想,
                        一个君子起码应该有一颗爱人之心。
                        爱人如爱己,有祝福之心,
                        没有嫉妒,更不会幸灾乐祸。
                        一个人能做到“体仁”是很不容易的,
                        是一种质变,是飞跃。
                        真心祝福对方,
                        是真的希望对方好,
                        而不是希望对方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改变,
                        因为每人都有自己的“义”,
                        自己的“贞”,
                        你能让对方得其所,
                        展现自我,那才是爱。
                        能够做到“体仁”,
                        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13楼2016-09-18 13:37
                        回复
                          “嘉会足以合礼”,
                          如果物与物之间没有礼,
                          万物能这样在一起共处吗?
                          虽然不说话,你能读懂它吗?
                          在电影《阿凡达》里面,
                          人与万物能够交流,
                          我们又能读懂多少呢?
                          我们读不懂,
                          但不要因此就认为万物之间没有交流。
                          我们认为草可以践踏,
                          树可以砍伐,
                          但草或树未必那么想。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够大放光彩,
                          没有一个人独立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人与人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
                          这就是人类社会的嘉会之象,
                          全部是礼节的统合,
                          有“礼”才相“和”,
                          有“和”才有“仁”。
                          这个“礼”既能维持自己的“义”,
                          又能形成集体的意志表现,
                          最终成为民族大义及国家精神,
                          就是“嘉美会”与“合其礼”的内涵。


                          14楼2016-09-18 13:37
                          回复
                            “利物足以和义”,
                            能够“体仁”才能做到“利物”,
                            真正对物有利,
                            使之能够合其义,
                            使物能够按其义成长。
                            说到这,
                            让人想到现在的家长,
                            明明小孩不喜欢弹钢琴,
                            非要逼着她学,
                            小孩明明喜欢画画,
                            非要逼她学跳舞。
                            所以要真正做到“利物”与“利人”是很不容易的。
                            要“合其义”,
                            要用“义”的方式使他成为他自己,才是最好的。
                            在座的我们,
                            有哪一个是按照妈妈当年的教诲和愿望成长的?
                            大多都不是,
                            你和谁成为朋友,
                            娶谁做老婆,
                            做什么样的工作,
                            大多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的。
                            你买什么东西,
                            去什么地方,
                            也不请示你的父母了。
                            反过来讲,
                            能够真正做到“利物”是因为“合其义”。
                            所以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
                            都应该明白什么是“利物足以合义”来使孩子们各自成性,
                            更加自信地成长。


                            15楼2016-09-18 13:38
                            回复
                              “贞固足以干事”,
                              这句话好像很通俗,
                              实际上一点也不通俗。
                              “干事”就是事之干。
                              “贞固”是固守纯正,
                              是“义”之所属,
                              因为“贞”,所以能够“固”守,
                              因为贞而能守正。
                              明白道理,还要坚持执行才是“贞”。
                              要知其正然后才能守正,
                              坚持成就自己来丰富自己的“义”,
                              让“义”有所属。
                              其实这几句话只是换一种方式来描述君子之四德:元亨利贞。


                              16楼2016-09-18 13: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