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袍之人身份必定不凡,可是却没有想到尊贵无比。孟达奚没有想到的是,这个身份尊贵的人竟然大胆到当街抢人并且还敢把自己带到使团居住的驿馆行宫中来。孟达奚有些无奈,最没有想到的是隋朝的景帝陛下竟然掩藏身份离开皇城也来到了大秦。
景帝崔桓,先帝成年的唯一儿子,人皆言称活不过二十五岁,如今大秦已是新历,崔桓也早就好好的活过了二十五岁,内宫一后一妃,还有几名贵人,却是不见一点子嗣。
“侯爷觉得孤在这里很奇怪么?”崔煊的脾气跟崔煊一比,温和无比,就算看见孟达奚站着没有行礼也不以为意。
孟达奚有些自嘲“陛下不惜以身试险,是为了什么?“
崔桓从书架上抽了一本书,递给孟达奚没有回答。孟达奚犹豫了一会儿,伸手接过,却是隋朝的《帝王志》。
“侯爷直接从最后一章开始看吧”崔桓的声音不急不缓给了点提示。
孟达奚将书翻至最后,最后一章说的,正是隋文帝之后的事情。
高祖建国,定下大隋龙脉,文帝文治武功,然后临终却是没有挑选一个好的继承者,随后登基的炀帝残害忠良,宠信奸佞,迫害宗室。炀帝无道,民生怨沸,终于还是不得善终。其后登基的孝帝是炀帝唯一存活的异母弟寿数,孝帝登基,性格温和,虽然没有什么大作为,却是将炀帝留下的烂摊子渐渐收拾干净,百姓也回归到平静的生活。不过大隋各帝王的寿数都不长久,孝帝为了恢复民生耗费心力,在位不过十五年便已经是油尽灯枯。
再往下便是景帝崔桓,帝王志自然不会有太多的笔墨。
孟达奚不明所以。
崔桓叹了口气,指了一处:迫害宗室。孟达奚的眉头又皱了起来,有些不明所以。
崔桓却是慢慢的开始解释起来“我大隋高祖,生有三子,长子文帝,二子并肩王,世人皆以为高祖只有二子,只不过是高祖驾崩之时,贵嫔唐氏还有一个遗腹子。文帝与并肩王是跟着高祖征伐天下一起成长的一奶同胞兄弟,一个为帝,一个为将相得益彰,对于高祖的遗腹子,文帝自还是愿意让贵嫔生下孩子。只不过孩子生下来便没有长在宫里,宗室里也就只有文帝兄弟二人和几个高祖的兄弟知晓。等到炀帝弑父即位,不停的屠戮宗室子弟,宗室逐渐人丁凋敝,甚至连自己的叔父并肩王也被活活气死。先帝得并肩王嘱托,苟且偷生,知晓我大隋还留存了一脉。只是当时天下混乱,待先帝登基寻找高祖第三支,也就是先帝的皇叔,却失了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