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燕吧 关注:243贴子:933
  • 2回复贴,共1
8月23日13点16分,我,离开北京,by  air…… 
  这是一个充满了吸引力的城市,大红的城墙和宝石蓝的银行玻璃交相辉映,但你却无论如何也感受不到modern和ancient的界限,他们互相包容,空气中的原子分子紧密结合,让时代过渡成一道绝美的弧线。这里,是北京城…… 

                              

忙碌生活
            
  我住在离长安街离西单很近的地方,那里你可以看到整个北京的繁华忙碌,逼迫你不可以当一个局外之人。早上和北京的上班族一样买了早点出门,走在长安街上,路的两旁有很多很豪华的银行,都是各个银行的总行所在之处,大门口还会有许多警示性标语,像什么“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之类的。工商银行的大门是半个地球的样子,我总在那儿来来往往,以它为标志,索性就叫它“孤单北半球”了,见到“孤单北半球”,就离西单图书大厦不远了。我到那儿是8点25,门还没开,已经有很多人拿着矿泉水和面包在那儿等了,反正没什么事,就在周围转转,旁边是西单文化广场和地铁站,广场中央有很奇怪的三角形建筑,有点像富力城的样子,周围还有零星的小店,尚未睁开朦胧的睡眼,在晨雾里打着哈欠,一些人在晨练,做出各种稀奇古怪的动作。终于书店开了门,我好像一条鱼被水给推了进去,很难找到悠闲挑书的人,大家都极有目的性的冲向自己需要的地方,我挑了几本NCE的书还有《武林外史》。然后就开始翻翻这个,看看那个,看到几本不错的英文原版,本想淘回来,只可惜考虑到我的箱子绝对不堪重负,也就作罢了。书店是每个城市都有的文化场所,北京的大书店都是分层结账且没有存包的地方的,你不光能看到中国人,还可以见到一些各种肤色的foreigners,分不太清楚人民币的面值而在那儿弄出一堆钱放在收银台上,会有许多人过去帮助她分清1元和100元的区别,这个时候你会感觉:“啊!中国人民真友好!”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许多人靠着书架坐在地上埋头苦读,有时候书店的管理员会过来说两句,不过没有多少人会介意坐在地上,因为没有椅子嘛〔郁闷哈~〕西单商城是北京很著名的购物店,我很不巧的赶在星期天跑到那儿去了〔真不知道当时怎么想的〕,跟大家透露一下,在暑假的周末去那里绝对是我这个假期做的最荒唐的决定,你会感到比肩继踵远不能形容那时的感觉,我叹了口气,被挤了进去,当我拿着一个钥匙链正做欣赏兼休息时,只听耳边传来“要不要,原来15,看你是学生就给你10块吧……”还没等我说什么,她就继续,“要不5块拿上……”我就郁闷,这都怎么回事呀,我还一个字没说呢,太热情了吧。从那之后我就不敢再正眼看那些东西了,商家的热情让我觉得恐怖…… 

                                   
Hello,subway
      
  我是很喜欢北京的地铁的,那里有很好的秩序感,大些的地铁站会有3个出口,小的1、2个,不管几个出口,不管什么时间,你都不会看到那种乱七八糟挤公车的情形,电梯一律只上不下,且右侧站立,左侧急行,有急行也好,大多数情况是没有的,所有人都会遵守右侧站立,无一例外。地铁站的墙上有规律的布着广告,口香糖、油漆、红茶等等,很喜欢那个红茶的广告,枣红色的背景中奥黛丽赫本温暖地笑着,那么清新,心口便会因这个天使般的女子掠过一抹心痛。等候地铁时周围总会很安静,一些人在看报纸,更多的人就只是站在那里,想着自己的事,一边等待那两抹淡黄色车灯的来临,我常常坐的是1线地铁从西单到国贸的这一部分,背着自己的行囊和人群一起来来往往,突然就会觉得是一件好快乐的事情,却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才能成为这里的一部分。到国贸的时候会有很多人下车,这是个大站,有3个出口还是觉得人好多,尤其上下班时,在北京,3环内开车比坐地铁还慢,因为北京的堵车实在是不可理喻,高速上都会好几个小时得堵,是自己的车还好些,要是出租就惨了,当堵车堵得不亦乐乎的时候,计价器就成了最活跃的分子,在那儿跳呀跳的,看得那叫一心疼!通常的〔dī〕哥都会在此时跟你大侃特侃,省得你老盯着计价器看。所以还是坐地铁好,尽管挤了些,不过感觉总是要比堵在大街上影响耳朵听力好得多吧,本想在地铁站拍几张照片留作纪念,只可惜没带相机,真是遗憾呀遗憾,没办法让大家资源共享了~ 



1楼2005-10-05 17:35回复

                                     

                        
      北京的公园在任何人看来都不在少数,小时候去北京就去了颐和园、圆明园、天坛这些游北京者必去之所,但似乎并没有什么很深的印象,唯一留在脑海中的就是昆明湖、长廊、大水法、祈年殿了。这次去了北海公园,很不巧的是,我到那儿的时候,半个公园都在重修,包括一直想看看的白塔,真不给面子。这里一样有很多的人,山上的石头都被磨得光滑异常,需得小心才不至于滑下去,不时地能听到一些人吆喝着:“格格、阿哥古装照了……”越听越觉得奇怪,似乎格格阿哥穿得是现代装似的〔开玩笑〕。不过北海还是名不虚传的漂亮,阳光映在水面上,荡开一点一点的波光,柳叶浅尝辄止地落在水面,若一青衣少女扬起的纤纤手腕,水中鱼儿嬉戏,游人泛舟湖心,岸上草叶芬芳,不禁想起范仲淹名篇-《岳阳楼记》所吟: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及!只是我并没有溶入其中,因为在我看来,不论北海还是颐和园,似乎都已成为这个城市另一种商业区的象征。我真正喜欢的是紫竹院那样的小园,一个静谧恬美到让你恍若隔世的地方,紫竹院并不大,紧靠着国家图书馆,大概沾染了书卷的气息,每棵竹都如同浅吟着一首古老的诗,那么百转千回,盈盈动听,这里脚下的路是竹,迂回的院墙是竹,耳边听到的是竹音,水中映出的是竹影,连路边的果皮箱也是竹一般的。院里不会遇到太多的人,偶尔的一两个也都是老爷爷老奶奶相伴而行,慢慢地走,慢慢地听竹的诗,竹的歌,竹的韵……这里也有湖,湖不是很大,长长的像河,却有大片大片的荷花,确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她有个很简单的名字,就叫大湖,只是名字而已。湖大,人大,心大……湖两旁是砖砌的小路,一样有很多的柳枝垂下,柳枝上围着湖系着些细线,上面挂着手工的竹篮竹扇还有红灯笼,很精致的样子,配合着竹谱唱着悠扬婉转的歌。竹林里散布着几间小小的竹屋,尖顶,人字形的窗,四角各挂一个红灯笼,好想看看住着什么样的主人,却还是没有靠近,生怕亵渎了那样美好的画面: 
    风来疏竹 
    风过而竹不留声 
    雁过寒潭 
    雁过而潭不留影 
    故君子 
    事来而心始现 
    事去而心随空 
    走在这里,忽然就想让时间停下来,让指尖轻触古筝的琴弦奏一曲紫竹调,或是翻开一本年代已久的古词,听听易安的声声轻叹,秦观的离忧难收、紫芝的泪垂珠阁外…… 
    实在太喜欢北京,喜欢这里的路,走在上面那么依恋平静;喜欢这里的人:背着书包在放学路上跑跑跳跳的男孩女孩,摇着蒲扇坐在胡同口乘凉的爷爷奶奶,一身笔挺的职业装,匆匆忙忙奔走的都市白领;喜欢处处可以听到的标准京腔,浓重的儿化音;喜欢那些古老建筑的红墙绿瓦,似一瓶瓶陈年老酒,越是久远,越是香醇……喜欢太多太多东西,是我所无法道尽的。北京,真的不愧为北京,千年的魂,有千年的故事娓娓道来~ 
                                

                                
    后记
            
    回到兰州开始写这篇东西的时候,这里已经转凉了,而北京还是那么夏天的感觉,我和sky说我们太爱太爱北京,写这些东西也只是因为太留恋那个城市,随手一记而已,北京的内涵我怕是怎么也写不出来了。一共去过北京两次,差不多1个半月的时间,每次都会觉得好亲切,和兰州一样的亲切,我想我上辈子一定和北京有什么密不可分的联系,要不怎么会待到不想回家〔郁闷~〕第一次去北京才10岁,已经没有什么很深的印象了,而且那次去主要都看了景点,还有爸爸妈妈陪着,这次就只是和sky一起背着包走过大街小巷,看蓝色的天,天上的云,街上的行人,皇城根的护城河;坐在路边仰天喝可乐;有时候会绕远路,比如说想去北海的时候从故宫前门绕到了后门,问了好多警察叔叔才找到,可是怎么也不愿意坐车,就喜欢安安心心的走在路上;还有在王府井吃8元一碗的凉皮,感觉吃得好心疼;在大街上被人家调查喜欢喝什么饮料;晚上9点多在清华园里乱逛,等等……只有在这里才会感到那么安全,才敢这样随便的四处游荡,才真正知道北京究竟是什么样的,才能毫不谦虚地发短信告诉朋友说下次来北京叫上我给你当导游。其实旅行也好,生活也好,就该这样,我只要一个目标,路途中有什么你不会知道,像阿甘正传里的那句话:“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打开它,用一种最快乐的心情~ 
    下一站 
    Hello,Beijing 
    


    2楼2005-10-05 17:35
    回复
      谢谢你,我自己的吧,很少人会看到的,我们还是满有缘的,怎么认识你呢


      5楼2006-02-12 22: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