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吧 关注:842,181贴子:12,100,800

两汉之际对待异域文化的态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以前在贴吧里发过初版,有很多简陋不足之处,删改以后重发。


1楼2016-08-12 19:07回复
    http://tieba.baidu.com/p/3535134738?pn=2
    这是原贴初稿
    @友盟李飞 希望大吧帮忙撤精


    2楼2016-08-12 19:07
    回复
      (结语)
      《三国志》云“中国失礼,求之四夷”。从先秦到两汉,古代中国人从未自居天下的文明中心。相反,清楚的记载表明,不但当时人对于罗马、印度等文明古国尊敬有加,对于周边的日本、朝鲜等国也未见蔑视。我之所以写这篇论文,最重要的是力图证明,认为文化上的沙文主义是中国自古有之的说法,则是一种极具误导性的错误观点。中华文明是一种“柔”的文明,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之下,它对待任何事物都保持着一种谦虚的态度,绝不会无缘无故骄傲自大,自居文明中心,对待其它民族带有无端的敌意。


      8楼2016-08-12 19:09
      回复
        注:
        [1]《山海经.卷十八.海内经》
        [2]《列子.仲尼》
        [3]蒋维乔《中国佛教史.卷一》
        [4]关于永平传法事,在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中有着详尽的考证。除最早的史书《牟子》外,汤用彤参照《四十二章经序》、《后汉纪》、《老子化胡经》、《后汉书》、洛阳珈蓝记》、《魏书.释老志》等诸书记载互相对应,最后认为“汉明求法,吾人现虽不能明当时事实之真相。但其传说,应有相当根据,非向壁虚造。” 《汤用彤全集.第一卷》12页~22页 河北人民出版社
        [5]《世说.文学篇注》引《汉武故事》。又《魏书.释老志》“昆邪王杀休屠王,将其众五万来降,获其金人,帝以为大神,列于甘泉宫。”杨雄《甘泉赋》“金人仡仡,其承锺虡兮,嵌岩岩其龙鳞。扬光曜之燎烛兮,垂景炎之炘炘。配帝居之县圃兮,象泰壹之威神。”可为《汉武故事》之参照。


        11楼2016-08-12 19:12
        收起回复
          [9]《汉书.匈奴列传》“高后时,冒顿遗高后书曰:“孤偾之君,生於沮泽之中,长於平野牛马之域,数至边境,原(愿)游中国。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娱,原(愿)以所有,易其所无。”高后怒,樊哙欲击之。季布谏,曰:“以高帝贤武,然尚困於平城。”高后乃止,复与匈奴和亲,回书曰:“单于不忘弊邑,赐之以书,弊邑恐惧。退而自图,年老气衰,发齿堕落,行步失度,单于过听,不足以自污。弊邑无罪,宜在见赦。窃有御车二乘,马二驷,以奉常驾。”


          14楼2016-08-12 19:16
          收起回复
            好 条理清晰 有理有据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7楼2016-08-12 20:41
            收起回复
              马克之,虽然之前也并未有那样的印象。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6-08-12 21:07
              收起回复
                感到害怕


                IP属地:四川19楼2016-08-12 21:08
                回复
                  不错。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6-08-12 21:18
                  回复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6-08-12 21:59
                    回复
                      …………
                      …………
                      …………
                      额,周一撤精,因为基本上全错了。


                      IP属地:北京22楼2016-08-13 01:39
                      收起回复
                        错在根,文字叙述在漂亮也没用。
                        一、没有分清,对神,仙,传说故事的向往,和对异域文化的向往。
                        二、文化上对于异域的排斥,不是简单的一两件事可以否认的。对待异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是核心思想。这一点贯穿几千年。
                        三、对待偏远异域人民的方式,没有所谓的友好邻邦没有所谓的和平共处。更看不出所谓的善。当连最基本的平等都没有,还谈对其文化如何向往尊敬崇拜,就是笑话了。


                        IP属地:北京23楼2016-08-13 02:07
                        回复
                          举两个例子
                          1、对外族
                          乌桓自为冒顿所破,众遂孤弱,常臣伏匈奴,岁输牛、马、羊皮,过时不具,辄没其妻子。及武帝遣骠骑将军霍去病击破匈奴左地,因徙乌桓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为汉侦察匈奴动静。其大人岁一朝见,于是始置护乌桓校尉,秩二千石,拥节监领之,使不得与匈奴交通。
                            昭帝时,乌桓渐强,乃发匈奴单于冢墓,以报冒顿之怨。匈奴大怒,乃东击破乌桓。大将军霍光闻之,因遣度辽将军范明友将二万骑出辽东邀匈奴,而虏已引去。明友乘乌桓新败,遂进击之,斩首六千余级,获其三王首而还。由是乌桓复寇幽州,明友辄破之。宣帝时,乃稍保塞降附。
                          --------------------------------------------------------------------------------------------------------------------------------------
                          2、对海南岛
                          《汉书·地理志》卷末条风俗云:儋耳、珠崖"自初为郡县,吏卒中国人多侵陵之,故率数岁壹反"。《后汉书·南蛮传》载及武帝末一次攻郡杀太守,连年乃平的叛乱,起因即由于太守苛敛,"蛮不堪役"。
                          《三国志·吴书·薛综传》云:交州"长吏之选,类不精 。汉法自宽,多自放恣,故数反,逆法",说得比较公正。薛综又说:"珠崖之废,起于长吏睹其好发,髡取为髮" 其事又见《太平御览》卷三百七十三引《林邑记》:"朱崖人多长发,汉时郡守贪残,缚妇女割头取发,由是叛乱,不复宾服"。贪残到强割妇女的头发,人民焉得不反?所以"自初为郡至昭帝始元元年(前86年)二十余年间,凡六反叛;至其五年(前82年),罢儋耳郡,并属珠崖"。其后宣帝神爵三年(前59年)、甘露元年(前53年)又反了两次。每反"辄发兵击定之"。
                          至元帝初元元年(前48年)又反,"发兵击之,诸县更叛,连年不定",终于到初元三年(前46年),听从了贾捐之"宜弃珠崖,救民饥馑"的疏奏,顾念到劳师远攻必将导致万民饥困,乃下诏罢珠崖郡。
                          如果两汉对外族文化真那么向往尊重,就不会只把少数民族当工具,也不会有百年羌乱了。


                          IP属地:北京24楼2016-08-13 02:20
                          回复
                            你现在就是假一叶知秋状态。
                            看到一片树叶就认为是秋天到了。
                            看着这片树叶,脑补出秋天的种种状况。
                            其实这只是一片树叶。
                            你的所有解释,就是围绕这片树叶的。可惜你只看见这片树叶。
                            一个时代的意识形态不是由一两片树叶决定的,而是它的本质决定的。
                            秋天到会有大量树叶飘落,大量树叶飘落不一定是秋天到了。也许是有人再摇动树干。
                            如果你看不懂我也没办法了。


                            IP属地:北京27楼2016-08-13 23:53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16-08-14 13: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