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头一个,真正“身见”破掉,就能证须陀洹果,“身见”一放下,“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就不难了,这头一关。这一关突破之后,后头这四种,错误的见解不难放下,这一放下,证初果。证初果就等于说保证你会出六道轮回,天上人间七次往返,这是讲你修行。再把思惑断掉,思惑什么?“贪、嗔、痴、慢、疑”,这五种思惑比较麻烦,不太容易断,真正断掉了,“贪、嗔、痴、慢、疑”没有了,就六道轮回不见了,六道轮回就这么来的,这是六道轮回的“因”。真正放下这个“因”,果报就没有了,好像做梦一样,醒过来了。醒过来是什么境界?是四圣法界。醒过来一看,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这个境界,但这个境界也不是真的,还是假的。这个境界从哪里来的?是无明跟尘沙烦恼变现出来的。把无明跟尘沙再放下,十法界没有了,真的醒过来了。醒过来是什么?实报庄严土,那就是《华严经》上讲,“本来是佛”,你回归到本来了。本来是佛,不是假的,是事实,你确确实实回到实报土。
我们终极的目标是常寂光净土
实报土怎么形成的?我们也把它搞清楚了,无始无明习气变现出来的。这个东西不好断。无始无明习气断干净了,实报土没有了,最后真的现前了,常寂光净土,那个世界什么?一片光明,我们自己身没有了、念头没有了,身跟念头都变成光,光跟一切诸佛的光融成一片,一体!“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这还是假的吗?!这是我们终极的目标,现在连科学家也追求这个终极目标,他把这个叫做“零极限”,回归到零极限。那么他有难处,他回不了,为什么回不了?他有念头。这个东西要把念头断掉,才能回归;有念头就不行。
经只管念,不要记在心上,记在心上心就染污了
那么我们在这个世间,念头愈少愈好。妄念要少,杂念不能有,为什么?经题上这么清楚,“清净、平等、觉”,那是我们的真心。我们的妄念、杂念多,跟这个相反,这不能相应,所以念头愈少愈好,愈少愈容易觉悟。所以学东西学一样,不要学两样。一样也得会学,如果把它牢牢记在心里,错了,完全错了!经我只管念,不要记在心上,记在心上,心就染污了,念经心里头没有经,这叫妙,“随缘妙用”。心里有什么?有定,清净心现前,平等心现前,然后就自见其义。“觉”就是自见其义,到“觉”就成佛、就圆满了,这真正大圆满。
这个四种“行入”,第一种:
“一、报冤行:凡修道之人,若受苦时,当念我从往昔劫中,弃本逐末,流浪诸有,多起冤憎,违害无限。”
这四句话,字字句句都是真言,我们自己一定要反省。我们从往昔劫中就迷了,在六道轮回里头生生世世“弃本逐末”。“本”是自性,忘掉了。“末”是什么?“末”是现象、事相,在这上斤斤计较。“诸有”,“诸”是多,“有”就是轮回。轮回大分,分为六道,每一道里头无量无边。我们单说人道,人的差别,类别无量。我们地球上人有限,你知道,还有外太空的你不知道,别的星球上有人。**道,我们看得更清楚,多少种类,哪一类我们都干过。六道里头,不管哪一道、不管哪一类,我们统统干过,“流浪诸有”。
不管在哪一道里头,“多起冤憎”,有几时能平心静气对人?没有,都是怨恨,都是我对你错了。生生世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不就干这个吗?!
“违害无限”,违背良心,违背正义,违背真理,言语害别人,行为害别人,念头不善,不就搞这些?!
这就跟众生有缘了,成佛就可以度他,“佛不度无缘之人”,过去对我好的要度他;过去对我有冤仇,现在我明白了,我还是要度他,我明白了。深入经藏,这才觉悟了,明白了。明白了,不干了,改过自新,努力坚持,把贤首国师《还源观》的四德做好,这是修行的总纲领、总原则。
做到了教人,人服;自己没有做到而教人,人不服
“四德”第一个,“随缘妙用”。“随缘”就是恒顺众生。“妙用”是什么?不起心、不动念,这个妙。对人、对事、对物,把我们过去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完全改正过来,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一片慈悲,无条件去爱人、去帮助人,“妙用”。
第二,“威仪有则”。这是真正菩提心现前,我要做好样子给别人看,起心动念马上想一想:我这个念头,如果别人也起这个念头,好不好?不好,这念头不能起,这个话别人说出来,我感觉到如何?感觉到不好不能说,身体的造作,样样要给别人做好榜样。那么中国好榜样,《弟子规》;佛门里面好榜样,《十善业》。十善业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恶口(恶口是挑拨是非)、不两舌、不妄语、不绮语(绮语是花言巧语骗人,不恶口,恶口是说话粗鲁,人家不喜欢听)不贪、不嗔、不痴,这十善业。佛法的标准,要把它做出来给大家看。
第三句,“柔和质直”。待人接物态度要柔和,与人和睦相处,中国人讲恭敬、谦卑、有礼。“质直”是用真心,不用妄心。
最后一句
我们终极的目标是常寂光净土
实报土怎么形成的?我们也把它搞清楚了,无始无明习气变现出来的。这个东西不好断。无始无明习气断干净了,实报土没有了,最后真的现前了,常寂光净土,那个世界什么?一片光明,我们自己身没有了、念头没有了,身跟念头都变成光,光跟一切诸佛的光融成一片,一体!“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这还是假的吗?!这是我们终极的目标,现在连科学家也追求这个终极目标,他把这个叫做“零极限”,回归到零极限。那么他有难处,他回不了,为什么回不了?他有念头。这个东西要把念头断掉,才能回归;有念头就不行。
经只管念,不要记在心上,记在心上心就染污了
那么我们在这个世间,念头愈少愈好。妄念要少,杂念不能有,为什么?经题上这么清楚,“清净、平等、觉”,那是我们的真心。我们的妄念、杂念多,跟这个相反,这不能相应,所以念头愈少愈好,愈少愈容易觉悟。所以学东西学一样,不要学两样。一样也得会学,如果把它牢牢记在心里,错了,完全错了!经我只管念,不要记在心上,记在心上,心就染污了,念经心里头没有经,这叫妙,“随缘妙用”。心里有什么?有定,清净心现前,平等心现前,然后就自见其义。“觉”就是自见其义,到“觉”就成佛、就圆满了,这真正大圆满。
这个四种“行入”,第一种:
“一、报冤行:凡修道之人,若受苦时,当念我从往昔劫中,弃本逐末,流浪诸有,多起冤憎,违害无限。”
这四句话,字字句句都是真言,我们自己一定要反省。我们从往昔劫中就迷了,在六道轮回里头生生世世“弃本逐末”。“本”是自性,忘掉了。“末”是什么?“末”是现象、事相,在这上斤斤计较。“诸有”,“诸”是多,“有”就是轮回。轮回大分,分为六道,每一道里头无量无边。我们单说人道,人的差别,类别无量。我们地球上人有限,你知道,还有外太空的你不知道,别的星球上有人。**道,我们看得更清楚,多少种类,哪一类我们都干过。六道里头,不管哪一道、不管哪一类,我们统统干过,“流浪诸有”。
不管在哪一道里头,“多起冤憎”,有几时能平心静气对人?没有,都是怨恨,都是我对你错了。生生世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不就干这个吗?!
“违害无限”,违背良心,违背正义,违背真理,言语害别人,行为害别人,念头不善,不就搞这些?!
这就跟众生有缘了,成佛就可以度他,“佛不度无缘之人”,过去对我好的要度他;过去对我有冤仇,现在我明白了,我还是要度他,我明白了。深入经藏,这才觉悟了,明白了。明白了,不干了,改过自新,努力坚持,把贤首国师《还源观》的四德做好,这是修行的总纲领、总原则。
做到了教人,人服;自己没有做到而教人,人不服
“四德”第一个,“随缘妙用”。“随缘”就是恒顺众生。“妙用”是什么?不起心、不动念,这个妙。对人、对事、对物,把我们过去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完全改正过来,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一片慈悲,无条件去爱人、去帮助人,“妙用”。
第二,“威仪有则”。这是真正菩提心现前,我要做好样子给别人看,起心动念马上想一想:我这个念头,如果别人也起这个念头,好不好?不好,这念头不能起,这个话别人说出来,我感觉到如何?感觉到不好不能说,身体的造作,样样要给别人做好榜样。那么中国好榜样,《弟子规》;佛门里面好榜样,《十善业》。十善业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恶口(恶口是挑拨是非)、不两舌、不妄语、不绮语(绮语是花言巧语骗人,不恶口,恶口是说话粗鲁,人家不喜欢听)不贪、不嗔、不痴,这十善业。佛法的标准,要把它做出来给大家看。
第三句,“柔和质直”。待人接物态度要柔和,与人和睦相处,中国人讲恭敬、谦卑、有礼。“质直”是用真心,不用妄心。
最后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