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宪吧 关注:143贴子:4,275
  • 4回复贴,共1

正史杨六郎的著名战役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朔州之战
杨继业领兵进攻应、朔二州时,其长子杨延昭担任该军的先锋,奋战于朔州城下。忽被
乱箭射穿手臂,血流不止。但他并没有气馁退缩,反而越战越勇!全军将士大受鼓舞,最终
一举歼灭强悍的敌人 。


1楼2016-07-08 06:49回复
    二、冰冻遂城
    咸平二年(999年)冬,辽军骚扰边疆,杨延昭当时在遂城,遂城城小,兵力不足,守城军只有三千人。辽兵来得很快,然间兵临城下,将城围住,并且一连几天数次攻城,一次比一次攻得猛烈。可是遂城的守军和老百姓好像与平常一样没有任何不安。六郎感到奇怪,他问老百姓:“辽兵这么攻城,你们不害怕吗?”老百姓回答:“有杨将军在此镇守,辽兵是攻不破的!”杨六郎一听老百姓对自己是这样的信任,更感到责任的重大。于是他把全城的青壮年召集起来,发给他们刀枪剑戟,动员他们配合军队一起上阵护城。军队和老百姓个个摩拳擦掌,誓死与遂城共存亡。这时候正是十月,天气突然变冷。六郎杨延昭见此情景,急中生智,忙令军民汲水灌城。晚上,往城墙上浇一遍水,马上就结成一层冰,浇了一夜水,结了一夜冰。到第二天早晨,嗬,那高大的城墙白闪闪亮晶晶成了一道冰的长城,又坚又滑,不可攀登。辽兵冲到城下,前来登城,一蹬一出溜,一扒一打滑,有的好不容易爬到半截腰,一出溜又摔下去了。伏在城上的宋军趁机滚木礌石万箭齐发,杀死杀伤辽兵不计其数。辽兵数日攻城不下,只好下令退兵。杨六郎趁机,将城门大开,亲率大军冲杀出,只杀得辽兵丢盔掉甲狼狈而逃。这一仗,生擒辽兵上千,马匹近万,还获得了大批武器。杨六郎因为这次战,被宋真宗加官进级,由保州(今河北保定)缘边都巡检使调升莫州(今河北任丘市鄚州)刺史。


    2楼2016-07-08 06:49
    回复
      三、兵伏羊山
      咸平三年(1000年)冬,辽军南下入侵宋境,杨延昭把精兵埋伏在羊山(在今河北徐水西50里,今称“杨山”)西边,从北面乘敌不备袭击辽军,边战边退。等退到西山,宋伏兵发起攻击,辽军大败,俘虏辽军将领,用匣子装着敌将首级献上报功。杨延昭进升本州团练使。


      3楼2016-07-08 06:50
      回复
        另外还有一则民间传说,竞与两人之‘’星宿解释说”吻合。传说云:契丹在北,宋朝在南。北有北极星,南有天狼星。宋时天狼星“主兵灾”,契丹对延昭害怕之中兼有敌视,便把他比作“天狼星”,呼为杨天狼。“天,’字和“六”字形体相似,久之,“天”字混为“六”字,便把杨天狼讹称为杨六郎了。这种‘“六”“天”相混的说法,虽是民间流传,不足为据.但“六”字与某种星宿联系着,是一个巨星的代号,确是不错的。
        那么,宋人或与杨家同代,或去杨家不远,元代更与宋代相接,何以会误称六郎为 “排行老六”呢?因为杨延昭的成绩,同他父亲杨业一样,均发生在边地,且又十分壮烈。人们既知杨业有七子,又有“六郎”名扬天下,辗转相传,人云亦云,就认定六郎是“排行老六”了。再加上那时国家修订的史书都属档案藏书,有的迟至元代才行刊布,故艺术家们在说书演戏的时候,就沿用其讹传的“老六”的说法了。据史书载,杨业七子除长子延昭颇负盛名之外,其余六子,延玉随父阵亡,《宋史》一笔带过;另五子只列其名,荫补小官,并无惊人功名。


        5楼2016-07-08 06:51
        回复
          靡战辽兵,功名显赫
          杨延昭随父降宋后,为宋廷镇守代州(今山西代县)不过八年(即公元979年到986年,22岁至29岁),但是.他把守河北边关的时间,却有十六年之多(即公元999年至公元1014年,42岁到57岁)。延昭在代州作过阳武峪(即今蟀县西的阳武峪村)都巡检,警备过晋北诸州②;雍熙北伐时,作过其父杨业大军的先锋,史、志说他作战晓勇,“战朔州城下,流矢贯臂,斗益急’叹。但是,那时他年龄尚轻,官职亦低,毕竟还没有父亲杨业那种镇慑契丹的“杨无敌”的威名。延昭来到河北时已是独当一面或指挥一线的统帅, “六郎”威名便震动天下了。


          6楼2016-07-08 06: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