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黄吧 关注:278,673贴子:101,255

弟子规阅读学习分享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有兴趣的戒友可以和我一起阅读学习弟子规,有益无害。我们是需要规则,并且遵守规则的,规则可以不断改进,但不能废弃规则。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6-09 21:02回复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刚才已经讲过这本小册子就是传统儒学主导下的产物,是用以教导少年或者孩童行为规范的入门教材,就像三字经一样,但是这个更加的基础,更加的不可或缺,因为这本小册子讲的是维护伦常道德的守则,伦常关系是儒学下社会关系的基础,因此这本小册子也是启蒙的教育蓝本。
    无规矩不成方圆!再烂的规则都比没有规则强,很多人要革新,但是这与我们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没有任何矛盾的地方,万丈高楼平地起,但是也要有地基。大家了解一下弟子规的内容作用要求,完全可以与自己相对比,相信会给大家一些启迪。


    3楼2016-06-09 21:06
    回复
      弟子规的内容主要是针对孩童还少年的行为规范道德规范教育,因此通篇没有任何晦涩难懂的词语,小册子中的几个部分都是由《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中演述而来,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入门读物。
      今天只分享总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4楼2016-06-09 21:06
      回复
        注一: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注二: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5楼2016-06-09 21:07
        收起回复
          第二部分的分享:
          rù zé xiào
          【入 则 孝】
          fù mǔ hū yìng wù huǎn fù mǔ mìng xíng wù lǎn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fù mǔ jiào xū jìng tīng fù mǔ zé xū shun chéng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dōng zé wēn xià zé qìng chén zé xǐng hūn zé dìng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chū bì gào fǎn bì miàn jū yǒu cháng yè wú biàn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shì suī xiǎo wù shàn wéi gǒu shàn wéi zǐdàokuī
          继续和大家分享弟子规的阅读和学习,接下来的三天来分享“入则孝”的部分


          6楼2016-06-10 20:59
          回复
            说了这么多只是想分享两件事,第一,阅读弟子规并不意味着你就一定要做到为父母守孝三年,或者一定要出则告反必面等等,但是至少你可以少顶嘴,少抱怨父母的唠叨,没有事不要和父母和最亲近的人发脾气,哪来那么多脾气?有时间给父母洗一次脚,或者有其他的你可以尽孝的事,力所能及就好,不需要有多惊天动地的,打电话时不要说着说着就挂断,父母不明白要耐心的去沟通!和客户沟通可以沟通为什么和父母不可以?
            为什么说百善孝为先?!这是有道理,这是天道!这不是迷信!
            第二点,我们要对待弟子规这类传统文化知识产物的态度,不要总是抱着远观,抱着曲解的态度去看待,而是做到真正的取其精华!不要都看成糟粕扔掉了也就可以了!弟子规一类读物辞藻简单易懂,引用故事朴实通俗,然而这些普普通通的读物支撑起来的确是存在于世代国人心中几千年的道德基础和标准,简单是简单,作用确是不可估量,因为他们是价值观和规则的实体化表达。仔细想想这些故事到现在对于我们来说还是有触动的,那就不妨看看有没有借鉴的可能,至少问问自己如果自己给自己订一套孝的标准会是什么模样,而自己又能否做到呢?


            8楼2016-06-10 21:00
            收起回复
              简单解释: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君子闻过则喜,小人闻过则怒。)
              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二十四孝的黄香(香九龄),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实在值得我们学习。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那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平时起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9楼2016-06-10 21:00
              回复
                这些我们完全可以对照自己做得怎么样,不用对别人讲,就自己和自己比较,我们是怎么做的,同父母有分歧的问题时是怎么沟通的,对父母是不是有应有的体贴,是否为了父母能够安心而努力工作,洁身自好!
                今天的分享完毕


                10楼2016-06-10 21:01
                回复
                  第三部分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wù suī xiǎo wù sī cáng gǒu sī cáng qīn xīn shāng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qīn suǒ hào lì wèi jù qīn suǒ wù jǐn wèi qù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shēn yǒu shāng yí qīn yōu dé yǒu shāng yí qīn xiū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qīn ài wǒ xiào hé nán qīn zēng wǒ xiào fāng xián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今天我们继续来分享弟子规阅读学习的第三部分,继续入则孝的部分。


                  11楼2016-06-11 20:44
                  回复
                    1、前两行讲的是子弟在行事和财物等处理上应该遵守的规范。教育一直是一个难题,特别是近些年来物质文化逐渐风靡,计划生育政策下很多家中的孩子都很少,教育资源丰富,本该教育效果良好,然而现今父母对于教育孩子的方法上还是存在很多误区的。
                    首先,言传身教才是是最好的教育。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最为巨大的,不需要费心费力去教,有时候只要你自己孝顺父母,听长者的话,做事踏实,照顾家人,潜移默化你的孩子自然就会深受熏陶。如果你非说寒门贵子的典故,那我也没辙。
                    其次,是对于孩子分享的教育。孔融让梨!重要的不在谁吃了梨,而是一种分享共赢的智慧,对于亲人的分享就更是应该应分,其实也是一种智慧啊。
                    最后,还有一个原则的问题,国家现在再说家风,我说言传身教,这里面都包含着一个规则原则的问题,无论怎样正确的教育都是希望可以从下一代小的时候就传递出一种正确的规则原则体系。


                    12楼2016-06-11 20:44
                    回复
                      4、最后一行强调的是要从亲人的角度来理解他们,尽孝。不疼爱孩子的父母有没有?也许有吧,但那毕竟会是极少数,舔犊情深才是人之常情!父母憎恨孩子真的应该是极为少见的,我们要理解父母,要从父母的角度来理解他们的做法,说到底人还是情绪化的动物,但是和我们最为亲近的人相处用不良的情绪去指导行为实在是愚蠢的行为,同父母亲人如此,通伙伴朋友也应该是如此。
                      总结一下我的感受,机关算尽太聪明!非是智者,靠阴谋诡计能走多远呢?人的气质不是靠修饰靠装点出来的,这就是我们说要分享,要心存善念的智慧!


                      14楼2016-06-11 20:45
                      回复
                        简单解释: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包含自己的坏习惯)。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曾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使父母亲蒙受耻辱。当父母亲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是很容易的事;当父母亲不喜欢我们,或者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我们一样孝顺,而且还能够自己反省检点,体会父母的心意,努力改过并且做得更好,这种孝顺的行为最是难能可贵。


                        15楼2016-06-11 20:45
                        回复
                          第四部分
                          qīn yǒu guò jiànshǐ gēng yíwú sè róu wú sheng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jiàn bú rù yuè fù jiàn hào qì suí tà wú yuàn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qīn yǒu jí yào xiān cháng zhòu yè shì bùlíchuáng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sāng sān nián cháng bēi yè jū chù biàn jiǔ ròu jué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sāng jìn lǐ jì jìn chéng shì sǐ zhě rú shì shēng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今天我们来继续分享弟子规的阅读和学习,也是入则孝的最后一部分。


                          16楼2016-06-12 20:31
                          回复
                            1、道德和公理的平衡。孝不代表徇私,反而是一致的,汉武帝时期开始的举孝廉政策就是一个例子,孝廉成为了官员上升中的一个重要指标,甚至成为了决定性的因素,这不是盲目的而是有其内在原因的。以我粗浅的理解,孝顺的人最起码是个人,退一万步讲他是有底线的,最坏的情况下有底线的人至少要比没有底线的人更加的可靠,一般来讲我们几乎可以用孝顺来判断一个人的品行。然而在弟子规中依然也出现了亲有过,谏使更的字段,即使是亲人有过错,也要言明劝谏,同时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声色俱厉,而是怡吾色柔吾声。如果亲人有过错没有劝谏那也是不孝!子不教父之过,这就是古人传统文化伦常中的重要一点,道德与公理的实现是不冲突的。当然我们还是要注意沟通的方式方法的,这也是孝的体现。


                            17楼2016-06-12 20:31
                            回复
                              2、入则孝最后三行主要讲的是亲人病、故两种情况下的行为准则。古人向来重视死者,其实尊重死者就是尊重我们自己,尊重人类这个种族,尊重我们的文化和所有的道德准则。我们要做的就是无条件的尽孝。亲人有疾病了,自然需要我们的关心和照顾,亲人去世了,我们的悲痛也应该是自然而然的,这些其实并不需要多言,是理所应当。对亲人的祭拜是一种仪式,也是对我们存在意义的肯定和确认,这些几乎是必须的。
                              至于三年之丧的习俗,由来已久,从何时何处兴起莫衷一是,现金要实行起来也是不太现实,但是之所以之所以要守丧三年的道理我们应该要理解一下,就如孔子所说“子女出生三年以后,就离开父母的怀抱。”那么子女为父母守丧三年的丧期,就是天下通行的丧礼了。父母照顾子女时没有嫌弃过觉得麻烦过吗?但是我们这么大不是父母的照顾吗。这方面做到问心无愧顺其自然就好,我相信我们大家都是有这份最起码的良知的。


                              18楼2016-06-12 20: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