陨石吧 关注:306,209贴子:1,511,272
  • 7回复贴,共1

关于“沙漠球粒陨石”与“内陆球粒陨石”的不同特征识别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看到标题的时候,请大家不要误解我将球粒陨石主观的进行分类,而是指发现地点的不同,环境的不同,很有可能因为环境的影响与破坏,会造成球粒陨石外部内部特征产生相关变化。目前经过国际注册并被陨石爱好者引用的多数都来自于沙漠,因为感觉它们外部特征很经典,比如撞击裂、龟裂纹、有些气印的呈现,感觉很有韵味,我也是这么感觉。但不能因为这样,就忽视内陆陨石的不经典。陨石目前的最大价值在于科研以及收藏,这也才是它目前的本质价值。本质才是决定事物内涵最重要的基础条件,脱离开本质看事物,不光是会有失偏颇,最后的判断结果将失之千里,不知各位吧友怎么来看?
沙漠环境干旱(经“水蚀”影响小,保存时间相对长)、温差大(是否可以考虑“热蚀变”?)、在石体表面易形成沙漠漆现象(形成一定的保护膜,更加利于保存,尤其是熔壳的保存)。另外前三个因素相加,是不是可以考虑容易造成石体外部表层的开裂、龟裂等现象(物理作用)。另外沙漠在更早期的时候可能原本是海底,陨石相当于落入水中(此时有可能会引起质疑,在水中保持时间长短的问题?这是个问题。但不能保证,陨石落入没多久就发生地质运动,即海洋变成沙漠的临界时间点在那时的出现,那陨石是不会在水中停留多长时间的情况)。
内陆虽然是陆地,但有些地域在早些时候也是海洋或者河流湖泊(相关可能性的出现如上段内容所述)。内陆成为陆地后,多雨水、风雪、雷电(是否可以考虑类似水蚀变的一些影响?),不利于保存,尤其是熔壳、气印的保存。
不管是沙漠也好、内陆也罢,对于同类型的球粒陨石,内部结构及组份还是会有相同特征的,这也才是辨别的重要砝码。
下面通过一些图片对比,跟大家一起探讨交流。
一、沙漠球粒陨石
在做相关交流前,先说一下个人对于陨石熔壳的看法:客观来讲,陨石整体石体通过大气层时,肯定会经过高温烧蚀,那不管是通过冲击脉或者撞击裂(在太空撞击形成)溢流出来的内部硫化物也好,还是外部的也罢,按照常理来讲,都应该形成黑色或棕色的熔壳。但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发现有:红色、黄色、墨绿色、绿色、甚而是白色、蓝色的熔壳呢?客观的来说,应该从陨石进入大气层以后的经历做一些推理。
1、如果陨石的整体实体没有任何炸裂的情况下,其熔壳应该是黑色或者棕色的;
2、如果有炸裂,还要去判断在什么时间点出现炸裂?炸裂成多少碎块?那些碎块的大小问题?是不是小的会发生即时的(落地之前的时间段)蚀变(主要是热蚀变,本来是属于某类型的陨石,却变成为另外类型的陨石,是否有可能?这会不会是陨石研究应该注意的一个角落?)。熔壳会形成什么颜色?什么厚度?低空炸裂的如果没有熔壳,那它的外部就和内部石体一样了,跟所谓的陨石内外部颜色有明显差别就对不上了(球粒陨石不难判断,也容易排除,这是科研人员说的,这个不是高深的问题,希望有些人别混淆视听,当然也得综合去判断,而不是一味的看所谓的“球粒”)。
3、炸裂后如果短时间就落地了,既没有“厚重”的熔壳也没有气印,也不能否定炸裂快不是陨石。
4、个人认为,陨石整体如果没有炸裂,至少会出现相对的两层熔壳(相对颜色)---第一层:高温烧蚀撑得黑色或者棕色;第二层:陨石内部熔融溢流出来的或是外部硫化物熔融物质的颜色;甚而有第三层,受烧蚀温度的不同而形成颜色不同。
看图进行参照比对:(不排除个人主观推理,不喜勿喷,但可以客观提意见)
以下是经过国际注册认证的CV3型碳质球粒陨石:

看上面这一块的熔壳脱落面:颜色属于黄色、黄绿色、墨绿色---不能因为最外部熔壳脱落了,在没有切割开之前就否定那也是熔壳---也就是说,最外面的黑色熔壳脱落了,还会有第二层熔壳。

上面这一块,熔壳脱落面就是墨绿色的,他很接近陨石本石体的颜色。如果你见到只有类似脱落面颜色石体的时候,会不会把它排除然后丢掉呢?

上面这一块熔壳脱落面很清楚的展现出土黄色,球粒也很明显。从这一块来看,大的气印基本没有,熔壳脱落后基本也就相对消失了,见到只剩下脱落面石体的时候,你是否也会排除然后扔掉呢?那土黄色的属不属于熔壳呢?我想告诉大家的是:那肯定是熔壳,它和内部石体的颜色相差很大。

上面这一块,熔壳是棕色的,熔壳脱落处是混合色:棕色、白色、黑色等。这应该属于断裂面,很接近石体本来的颜色。那看到接近石体颜色的石体时,你会怎么判断呢?

上下两块很相像,脱落出呈现灰色、深墨绿色,我想说的是,那也是熔壳。


上面这一块,熔壳脱落处有一层薄薄的熔壳,和石体颜色接近但也会有差别。
从上面的分析来说,内陆不容易保存完整的熔壳(目击陨石除外),但可能会遗留一些或者很少的黑色或者棕色熔壳。如果缺失了,内陆的球粒陨石熔壳的颜色多数属于上述熔壳脱落面的颜色,希望大家多留意。


1楼2016-05-10 21:58回复
    顺接一楼内容:
    二、用我自己收藏的“疑似CV3型碳质球粒陨石”做参照比对进行阐释。
    1、第一块:
    外部整体图:此块原有熔壳应该是黑色的,如同一楼第一块、第三块外部黑色熔壳一样。

    下图上面显示的斑驳的稍浅黄色(对比其它大部熔壳部分)的部分也是熔壳的一部分,是与石体内部相交位置的熔壳,只是颜色比现在外部熔壳浅一些---如同一楼第三块熔壳脱落处黄中透灰绿色部分的熔壳结构形态。
    下图中右侧大部(左侧露出的平面为切割面)属于炸裂面(不属于撞击断裂面的原因是上面有炸裂后熔壳的继续形成)。在这个面上可以充分体现石体本身层理四个组成部分的特征:最顶端半圆弧部分为石体现状熔壳(可见外部整体图颜色,它属于第二层熔壳,第一层为黑色熔壳);稍厚实一些的土黄色部分为炸裂后继续形成的熔壳;稍薄一些斑驳的土黄色也是继续生成的熔壳;石体透露出的灰绿色部分,则为石体内部的真实体现,亦有熔融。(另外仅从颜色的不同产生熔壳角度推理的话,那此块石体如果熔壳逐步脱落,从颜色呈现上就会出现三层熔壳的情况。仅属个人推理)

    下图中灰绿色、红棕色岩石体相交的结构部分为实体内部的体现,与下部外部熔壳形成对比。

    下面四幅图:体现的是炸裂面不同部位熔壳厚度与颜色的差异。




    下面的两块:为石体切割面图,呈彩色矩阵,且是由不同颜色的矩阵组合而成,结构细节会有所不同(通过结构不同的另外推测:如果该石体在太空中经过强烈撞击产生严重分异,其结构形态会趋向于“古铜钙长无球粒陨石”和“月球陨石”的结构形态。仅属于个人推理)。




    2楼2016-05-10 22:03
    收起回复
      对于吧主将该贴加为精品贴,表示敬意


      16楼2016-05-11 12:28
      回复


        22楼2016-05-12 22:36
        回复
          接上:
          第四块:
          1、外部单面图(下两图):可以看到熔壳的颜色差异---棕色至棕黄、色相间(渐变)至黄色再至浅黄色;稍浅的熔槽。具有定向坠落的特征。


          2、下两图:此面上的白色胶着物,疑似熔壳状,但也像是地球物质熔融胶结---因只有该面有,所以感觉该面应属于落地面,白色物质是地球胶结物(如果是的话,那黑色熔壳似乎是不存在的,那熔壳的颜色就应是 1 中所显示的的棕色)。


          3、下图:该面为炸裂面,从熔壳重新生成的厚度来看,虽不属于高空炸裂,但亦不属于低空炸裂,取中间位置的高度吧。

          4、下两图:棕色熔壳比较明显;切割面上具有冲击脉,为炸裂形成提供了依据;熔壳与石体内部结合部体现了高温熔融热侵蚀;该切割面看上去很大,实际上是切下薄薄的一层,只留下圆弧顶一小块切面,其它薄片已然碎掉---从球粒拉伸方向看,热熔侵蚀生成性状看,符合定向坠落的特征。




          23楼2016-05-14 18:55
          回复
            接上:
            第五块:
            1、下图:棕色与黄色球状相间的熔壳(熔壳是否由黄色球状石体熔融直接或溢流生成?);有斑驳的脱落面,基质呈深灰绿色,接近内部石体的颜色。

            2、下两图:为炸裂面的两个面---应属于低空炸裂,但也生成了薄薄的不太明显的熔壳;上面白色的胶着物,应属于地球物质的熔融胶结;第二幅图片上面显示的斑驳的黑色、红色物质,好像是内部石体熔融但不至于产生溢流状态(综合 1 所述,如果黄色球状石体熔融物可以生成熔壳,加上黑色、红色物质熔融也能生成熔壳的话,三者混杂后的颜色应该属于棕色。是否有道理,还需探讨




            24楼2016-05-14 19:19
            回复
              接上:
              第六块:
              1、此块石体相对比较完整,无明显炸裂面存在,也未做切割;棕色、棕黄色渐变色、灰绿色熔壳相间;典型的楔形状,具有定向坠落的特征。

              2、从下图图片下部来看,球粒拉伸方向为同一个方向,右部楔形尖部有熔流线(未照细节图,上面的熔流线还是很明显的)

              3、下两图:棕色至棕黄色渐变色至灰绿色熔壳的相间存在,给定向坠落提供了依据。

              4、非常漂亮的球粒呈现,这是一个比较小的面,从整体感觉上具有炸裂面的疑似(图片上显示球粒有断裂、有逃逸现象)。

              5、下两图:熔槽、熔流纹、熔流线、球粒定向熔融拉伸的呈现,给定向坠落提供着依据。




              26楼2016-05-14 19:40
              收起回复


                63楼2016-11-13 21: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