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宇宙吧 关注:343贴子:2,911
  • 9回复贴,共1

寻找第九大行星极具科学价值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冥王星被降格为“矮行星”之前,九大行星之说早已被人们广泛接受。日前,美国科学家对外宣布,有“充分证据”显示,太阳系边缘可能“潜藏”着遥远而巨大的第九大行星。


1楼2016-05-06 08:57回复
    对此,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周礼勇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相继在海王星轨道之外的“柯伊伯带” 区域内,发现了一批天体,其中的一些天体尺寸大于冥王星,而冥王星只是“柯伊伯带”中众多天体中的一员。


    2楼2016-05-06 08:58
    回复
      显然,天文学家面临着一个核心问题:如果冥王星是“行星”,那么这些新发现的以及未来将继续发现的诸多天体,和冥王星差不多大或者更大,都应该算作“行星”,所以将冥王星评定为第九大行星是很不科学的。


      3楼2016-05-06 08:58
      回复
        周礼勇解释,针对第九大行星问题,应该明确的是国外媒体的报道中并未说“发现”二字,这才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人们观测到‘柯伊伯带’中有一些称为‘游离柯伊伯带天体’的成员,它们具有非常扁长的椭圆轨道。”


        6楼2016-05-09 10:22
        回复
          科研人员为此判断这些轨道的近日点方向具有向某个特定方向聚集的倾向,进而他们怀疑这种轨道之所以形成,是因为受到“柯伊伯带”深处“潜藏”着的某个地球质量大小天体的摄动。


          7楼2016-05-09 10:24
          回复
            “也有人以此为论据,推测第九大行星就在那里。”周礼勇说,目前来看这些证据激动人心,但离真正确定第九大行星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仍然有大量的‘柯伊伯带’天体尚未被人们发现,随着观测的深入,更大的天体将会被进一步直接观测到。”


            8楼2016-05-09 10:25
            回复
              而如果有更多例如“游离柯伊伯带天体”的轨道分布等“间接证据”取得,周礼勇认为,这很可能给人类带来有关行星质量大小的天体的确存在的更确凿的证据。


              9楼2016-05-10 08:55
              回复
                对于人类为何要努力寻找“柯伊伯带”更多的天体,周礼勇认为其对于人们理解太阳系的基本结构、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意义。


                10楼2016-05-10 08:56
                回复
                  “如果在远离太阳的‘柯伊伯带’深处找到具有行星质量的天体,将对行星形成的过程、太阳系演化的过程提出更大的挑战。”但周礼勇认为,即使找到行星质量的天体,因为它们离地球非常遥远,所以其存在对地球应该基本上没有什么直接的影响。


                  11楼2016-05-10 08:59
                  回复
                    但它们的引力作用将可能扰动“柯伊伯带”天体,促发它们改变轨道进入到内太阳系,所以也许会对彗星的流量有较为深远的影响,进而对地球环境造成间接的威胁。“但遥远行星的轨道周期很长,这种影响也只是在数万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内才会发生。”周礼勇说。


                    12楼2016-05-10 09: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