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家庭环境长大的人,时常无法感知到自己真实的情绪,对自己的内心感受也时常表示怀疑。他们的情绪自我一直被否定被压抑,没能通过父母的肯定和接纳而真实的被体验过。他们的情绪没有根基,无法着陆,似乎总在一种飘渺的状态。他们的外表可能看似一个健全的人,但是内心深处却是彷徨、寂寞、空虚。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哪里有什么不对,但是又不知道具体少了什么哪里不对。
他们无法很好的知觉自己的感受,也不能很好的觉察和体会别人的情绪,因此他们很难和别人建立深刻的情感关系。总觉得有那么一堵墙横在自己和别人中间,因此内心时常没有归属感。他们总有种感觉,仿佛自己永远在别处,不知道这个世界哪里是属于自己的。
童年时期遭受过情感忽视的人,他们不能相信自己的内心感受,也就无法完全相信自己的决定。他们也因此经常对自己的决定十分纠结,常常发现自己做了不想做的事。对自己犯的过错,似乎又能很轻易的原谅自己。
临床心理学发现,遭受了童年情感忽视的人,他们似乎总是为别人着想,却很少为自己着想。他们或者因为意识不到自己的情感需求而无法表达,又或者体验到某种感受和需求却害怕表达出来。潜意识的声音一直在提醒他们:我的感受不重要,我的需求不重要。他们或许习惯了对别人报以微笑,但是对自己似乎额外的苛刻。当面对自己的时候,他们经常对自己感到失望,总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
经历了童年情感忽视的成年人,他们的情感体验有盲点。他们不但无法很好的体会自己的内心状态,也很难准确的体会别人的感受。当他们自己做了父母之后,也自然比较难以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所以,他们的孩子也非常有可能与他们当年一样,在一个情感盲点里长大,遭受同样的情感忽视。
他们无法很好的知觉自己的感受,也不能很好的觉察和体会别人的情绪,因此他们很难和别人建立深刻的情感关系。总觉得有那么一堵墙横在自己和别人中间,因此内心时常没有归属感。他们总有种感觉,仿佛自己永远在别处,不知道这个世界哪里是属于自己的。
童年时期遭受过情感忽视的人,他们不能相信自己的内心感受,也就无法完全相信自己的决定。他们也因此经常对自己的决定十分纠结,常常发现自己做了不想做的事。对自己犯的过错,似乎又能很轻易的原谅自己。
临床心理学发现,遭受了童年情感忽视的人,他们似乎总是为别人着想,却很少为自己着想。他们或者因为意识不到自己的情感需求而无法表达,又或者体验到某种感受和需求却害怕表达出来。潜意识的声音一直在提醒他们:我的感受不重要,我的需求不重要。他们或许习惯了对别人报以微笑,但是对自己似乎额外的苛刻。当面对自己的时候,他们经常对自己感到失望,总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
经历了童年情感忽视的成年人,他们的情感体验有盲点。他们不但无法很好的体会自己的内心状态,也很难准确的体会别人的感受。当他们自己做了父母之后,也自然比较难以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所以,他们的孩子也非常有可能与他们当年一样,在一个情感盲点里长大,遭受同样的情感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