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快报》报道,没有出彩的涂漆,也并非名胜古迹……一面竖立于闹市角落的普通墙壁,却通过几个挂钩和旧衣物的点缀,让城市变得更有“温度”。2015年冬天,“友善之墙”(Wall of Kindness)作为一种新型的慈善方式传播开来:市民自行将衣服挂在墙上,供有需要的人随时取用,无需付费。2月初,它现身于广州番禺、天河两地。
“这面墙没有让人走向隔离,反而让人们走得更近……”“友善之墙”从伊朗来到中国来到广州,再形象不过地诠释了一个简单的常识:爱心是不分国界的,善慈本身就是一种美妙的语言。
从目前的情况看,广州番禺、天河两地的“友善之墙”均运作良好,捐赠者积极踊跃,而求助者也不乏其人,多余的衣物也妥善地保管,供需双方达到一种良好的平衡。这实际上也说明,任何一个城市都不乏乐于助人的爱心人士,任何一个城市也难免有衣食基础生存需求方面存在困难的群体。一个好的慈善创新,一个通畅的救济通道,就可以有效把双方连接起来,使得爱心能够得到释放,使需求得以满足,这是不同阶层之间的共生之道,也是一个现代化城市应有的温度。
据了解,旧衣捐赠的慈善方式一直在广州存在,但问题也不少,有人捐出衣服后,却鲜有人领取。放眼全国,甚至演绎出不少尴尬的场景。比如有贫困山区的学生早已不缺衣物,但来自全国各地的旧衣仍源源不断地寄来,以至积压过度。究其根源,一方面是信息不同步,供需不匹配,形成某种程度上的错位;而另一方面,则是有些人依然还习惯于以某种道德优越感在做慈善,没有平等地看待被助者,以至于获得救助要以付出尊严为代价,这便走向了慈善的反面。
番禺、天河两地的“友善之墙”之所以能发挥实质性的效用,获得了市民的支持和好评,恰恰在于它的简单直接。没有复杂的制度设计,没有过多的中间环节,这面墙本身就是慈善的中介和载体,无论是捐助者还是受助者,双方都毫无心理负担。所谓“慈善是一种生活方式”,就是如此,自然、随意、不着痕迹,让人有尊严地接受帮助,这样的慈善和爱心才能长久。
如果一定要给广州的“友善之墙”加一个关键词,我认为是“专业”。“友善之墙”在全国遍地开花的同时,问题也接踵而来:市民乱扔破旧衣服、杂物,“友善之墙”成垃圾场;无人管理,大量衣服被积压;衣服卫生无法保障等等。有网友担心,这一慈善活动会沦为行为艺术,无法持续。好的慈善创意,必须有专业化的管理和操作。露天摆放的衣服谁来保管和打理?积压怎么办,如何开拓更广泛的救助渠道?怎样合理配置供需?这些都需要幕后的专业团队来支撑。感谢那些爱心人士,同时也不忘那些专业的慈善人士。慈善之花的开放,总是众人合力的结果。
“这面墙没有让人走向隔离,反而让人们走得更近……”“友善之墙”从伊朗来到中国来到广州,再形象不过地诠释了一个简单的常识:爱心是不分国界的,善慈本身就是一种美妙的语言。
从目前的情况看,广州番禺、天河两地的“友善之墙”均运作良好,捐赠者积极踊跃,而求助者也不乏其人,多余的衣物也妥善地保管,供需双方达到一种良好的平衡。这实际上也说明,任何一个城市都不乏乐于助人的爱心人士,任何一个城市也难免有衣食基础生存需求方面存在困难的群体。一个好的慈善创新,一个通畅的救济通道,就可以有效把双方连接起来,使得爱心能够得到释放,使需求得以满足,这是不同阶层之间的共生之道,也是一个现代化城市应有的温度。
据了解,旧衣捐赠的慈善方式一直在广州存在,但问题也不少,有人捐出衣服后,却鲜有人领取。放眼全国,甚至演绎出不少尴尬的场景。比如有贫困山区的学生早已不缺衣物,但来自全国各地的旧衣仍源源不断地寄来,以至积压过度。究其根源,一方面是信息不同步,供需不匹配,形成某种程度上的错位;而另一方面,则是有些人依然还习惯于以某种道德优越感在做慈善,没有平等地看待被助者,以至于获得救助要以付出尊严为代价,这便走向了慈善的反面。
番禺、天河两地的“友善之墙”之所以能发挥实质性的效用,获得了市民的支持和好评,恰恰在于它的简单直接。没有复杂的制度设计,没有过多的中间环节,这面墙本身就是慈善的中介和载体,无论是捐助者还是受助者,双方都毫无心理负担。所谓“慈善是一种生活方式”,就是如此,自然、随意、不着痕迹,让人有尊严地接受帮助,这样的慈善和爱心才能长久。
如果一定要给广州的“友善之墙”加一个关键词,我认为是“专业”。“友善之墙”在全国遍地开花的同时,问题也接踵而来:市民乱扔破旧衣服、杂物,“友善之墙”成垃圾场;无人管理,大量衣服被积压;衣服卫生无法保障等等。有网友担心,这一慈善活动会沦为行为艺术,无法持续。好的慈善创意,必须有专业化的管理和操作。露天摆放的衣服谁来保管和打理?积压怎么办,如何开拓更广泛的救助渠道?怎样合理配置供需?这些都需要幕后的专业团队来支撑。感谢那些爱心人士,同时也不忘那些专业的慈善人士。慈善之花的开放,总是众人合力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