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吧 关注:110,842贴子:566,102

回复:记录帖,DIY的机器,然而我并没有放弃过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小插曲。用橙色料给宝宝重新打了一个小锤子。结果还是被摔断了柄。我觉得,我很有必要检讨一下设计思路。
算了,过段时间再说小锤子吧。收缩问题还没解决…


IP属地:上海131楼2018-11-21 14:00
回复
    来了,来了,来了~~
    为普通喉管和喷嘴做的加热块保温套模具~~


    第一张图还在模具里的,死活传不上来,我已经放弃了。
    反正,后面的能看。改了上下孔洞的口径,适配outing喉管和喷嘴。
    模型的话,已经上传T站了。
    链接这里给一下:
    https://www.thingiverse.com/thing:2854866
    有兴趣的可以下载下来玩玩看。


    IP属地:上海132楼2018-11-21 14:05
    回复
      这里是个有趣的地方。先看图~

      这不是香烟,这不是香烟,这不是香烟~~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这是从散热管里拔出来的喉管。相信之前一直看我帖子的同学海界的我把机器改成了半直通。所以,这个喉管上面是定位塞,下面就是喷嘴了。
      emmmm~~
      以后或许会 换大口径的喷嘴,改成全直通。这次么,先算了。
      这个喉管说明了神马呢?
      磨损~
      这就是喉管的磨损。磨损最多的是喉管最下面的这段。从喷嘴接合面向上一小段,这里是耗材挠性和热熔最后较劲的地方。所以,这里会有明显的磨损。磨损哪里来的?回抽呀~正常进料呀~
      都会磨损。
      我算了算,这样喉管是需要2-3卷,甚至3卷以内料就需要更换了。
      还好做了半直通,喉管可以直接从散热管拉出来,而不用拆加热块了~


      IP属地:上海133楼2018-11-21 14:12
      收起回复
        打了龙虾,龙虾,龙虾~
        宝可梦的龙虾~

        图上能看到,6个爪子,断了一个~

        这个模型有2个很可恶的特点。第一个,接地部分全都是尖头。支撑撑不到,裙边接不上。回抽以后再挤出设过量都没用。这种尖头上面接倒锥形的结构是真的非常难打。因为,站不住…
        第二个问题,支撑特别不好+。底部大面积完全悬空,上面还有几个奇异的断层。钳子里面的支撑简直是去除支撑的地狱…

        所以,我尝试了tree support。说实话,也不怎么样…

        petg材料本身质地比较软还有弹性,tree support就会非常晃。如果底层贴合不好的话,那简直是地狱了…

        然后就是这可恶的不均匀纹路。说实话,这真的不是层纹!
        而我基本已经想到这纹路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了。


        IP属地:上海134楼2018-11-21 14:27
        回复
          现在回想起来,tree support确实消耗了我一段时间的注意力。
          比如这个,陆行鸟(小)

          这个东西,问题非常严重。最明显地暴露出横截面细地位置有多脆弱。

          小的不行,放大一些。

          这里可以看到tree support实际上细了就很不牢靠。


          最后成功的这个,是躺下来打的。之前还有一个拆支撑拆断腿的,实在是丢人…


          IP属地:上海135楼2018-11-21 14:34
          回复
            为了测试这个奇特的收缩问题以及之前的奇怪纹路,我着手打了目前正在机器上用的十字节零件。

            这个零件结构不算特别复杂。但是摆放非常困难,基本是正方向无法正常摆放的局面。所以,被我旋转成这个角度打印。而这个角度,还意在用摆放来摊薄3轴的误差。并且,整个零件的壁厚在这个角度是基本完全均匀的。

            零件打完,已经可以看到一些部分的支撑因为收缩翘起来了。心情是真的非常不美丽。而且拉丝的问题一直都没有解决。无论是调整回抽速度,回抽长度还是打印温度,都不奏效。

            一些边缘部分因为支撑收缩导致成型欠缺。还有表面的纹路,看不清是加速纹还是刹车纹。

            这个角度对着光尤其明显。我觉得,这部分的问题应该是传动部分的问题了。而传动部分是新换的滑块,新的同步带和碳纤维杆传动轴。



            这个零件一共打了3次,不同的参数和不同家的料。实际上,拉丝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而排除耗材的问题,那个奇特的收缩和刹车纹也不知道加速纹的纹路也是个问题。


            IP属地:上海136楼2018-11-21 14:45
            回复
              废话不多说,先看图。

              是不是觉得纹路问题好了很多?
              我做了2件事。
              为了排除色粉对耗材的影响,我换了透明料。透明料基本是耗材本色,也就是说没有添加过色粉。而很多人并不知道,耗材的颜色不同,会导致耗材软化的时候吸收的热量不同。最后导致的就是重新凝固的时候放热所需的时间不同。所以,首先,我要排除这个问题。
              其次,就是传动结构的问题。之前用的是导轨本身做传动轴的UM2结构。无论强度还是刚性,导轨本身都是足够的。换了碳纤维杆以后,也换了新的滑块。但是,问题很明显的是,滑块我是根据之前的做了受力加强的设计更新。所以不用指望因为滑块结构问题导致不能承受同步带预紧度力矩。而剩下的就是以吸震著称的碳纤维杆。我在设计的时候就已经质疑了这种材料制成的零件在扭转力矩下的刚性了。而,实际上,使用结果让我不得不决定换成了铝管。
              而上图就是换成铝管以后的打印件。
              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刹车纹还是加速纹的纹路没有了。即使这个角度倾斜的打印,平面依旧很平整。可以说,我对碳纤维杆算是非常失望了。至少作为传动轴来说,并不能正确传递动力。


              IP属地:上海137楼2018-11-21 14:53
              回复
                解决了传动机构的问题,一个必须要面对的古老问题又再一次成为首要问题了。
                之前安装电路板的保护盒因为机器本身精度和操作问题,再一次成为了我的眼中钉。
                这几个问题。
                盒子小,安装的时候很难安装到位。立柱断了几根,板子不稳了。打印的时候机器精度不好,打得很难看。
                所以,我只能改模型,重新打印。




                不得不说,这个模型最明显得问题就是风扇位对面得格栅。真的是非常薄弱的东西,打印完很容易断。


                IP属地:上海138楼2018-11-21 14:58
                回复
                  这个保护盒是真的搞得我天怒人怨了。


                  所以,我切掉了这个格栅的位置,重新做了单独的格栅零件。深刻意识到,打印件的设计方法和其他加工方式是有很大区别的…




                  我觉得这个白色的料很有问题,从210到235,都是这种很糊的感觉。而且220以下开始层间接合有些问题了。
                  另外,这个模型我也扔T站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拿去试试。
                  链接如下
                  https://www.thingiverse.com/thing:2950884
                  这个是用来安装比较老的板子的。2560+1.4的。
                  由于诟病打印额定位柱,我直接做成了孔座,立柱可以剪一段2.85的耗材代替。插进去就可以,长度适当哦~


                  IP属地:上海139楼2018-11-21 15:05
                  回复
                    更换铝管以后打的。可以看见,确实是看不见刹车纹或者加速纹了。


                    整体还是很细腻的。虽然用的透明料~


                    IP属地:上海140楼2018-11-21 15:11
                    回复
                      反正,机器XY轴都搞定了,那就打个大一点难度高一点的东西吧。
                      顺便也温习一下tree support~~







                      拉丝的问题明显好了很多了。秘诀嘛,嘿嘿~
                      适当加快了空走速度,并且设置了回擦。拉丝的问题除了耗材本身的特质,和喷嘴的变速运动关系也很大。反而回抽的速度还有长度对拉丝的改善并不明显。
                      这个灰色料可能也有问题,但是我总觉得Z轴的问题会比较主要。毕竟这个Z轴平台一直是我心中的痛。
                      当时没买到足够平整的铝板,框架用的型材长度不够另外接的,诸如此类遗憾。我觉得,需要找个时间找个契机弥补一下这个遗憾…


                      IP属地:上海141楼2018-11-21 15:16
                      回复
                        在T站找到一个BJD的模型。先打难度最大的头部试试。


                        有没有觉得这个波纹,让人完全不能忍?
                        反正我忍不住了…
                        着手建模,改Z轴平台…


                        IP属地:上海142楼2018-11-21 15:18
                        回复
                          好吧,书接上回~
                          好像我最近比较有时间来更新这个帖子啊…

                          这个是petg打印的。好吧,这句是废话…
                          毕竟结构件用petg已经是圈内打印机器零件的常识了。坚韧,轻质,耐温也还可以,所以,滑块和十字节都用的这个。设计的时候,是为了使用型材做框,打印件做支架。因为双Z平台实际上受力的就是2根丝杠的螺母,和单侧Z受力完全不同。单侧Z的2根导轨轴承还需要受力导向,而双侧Z的4导轨除了限位和很少的扶正效果,基本就不受力了。所以,中间连接框架的支架对结构刚性要求相对高一些,所以我做了一个相对复合的受力结构。
                          这里有个小窍门。这个打印件的上下2面分别用来固定框架和丝杆螺母。我觉得大多数人都不会意识到这里的用意。这样解释吧,打印件的收缩,是底部最厉害,顶部基本是平的。那么,上下2个表面分别固定,就可以保证至少有一个面是一定平的。即使另一个面有收缩,也只会影响一个面的固定。而且固定端在打印件的2侧,实际上受到打印件的收缩影响就只有一半都不到。如果固定在同一个面的话,试想一下。打印件的2侧是收缩翘边嘴厉害的地方,固定以后就不会平。如同平台和丝杆螺母之间的关系是需要保证尽量垂直的。这部分在设计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到打印的特性。毕竟即使是收缩率小如petg,也不是完全没有收缩影响的。
                          帖子更新到这里,我意识到一件事。如果认真看这个帖子是会发现很多非常有用的东西的,而这些东西很有可能招致帖吧里一些商人的攻击。
                          所以,我已经尽可能把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讲得比较隐晦了…
                          毕竟我不想和那些商人有关系,真的非常令人厌烦~


                          IP属地:上海144楼2018-11-22 16:53
                          回复


                            这里先看一下照片。
                            是的,我换了碳纤板。先前我不止一次提到过那块令我严重失望的铝板。之所以那时候用铝板,也是受了帖吧里一些人的影响,成了惯性思维。觉得这个地方就一定要用铝板不可,否则就好像是异端一样。但是,金属板比较容易买到的实际上都是冷轧工艺制造的。加热以后自身就会变形,更让不要说固定在上面的玻璃板了,形位肯定会因为温度变化而变化。最终导致的问题就是,开热床的那几层调平没问题,等后面关掉热床的部分,就会开始有一定的变形。当然,这个不是一定会引起不可忽略的形位差的因素。毕竟运气好,买到的板子体质好就不太容易感觉到这个问题。
                            这里之所以用碳纤板,倒是群里的几个先行者提醒了我。他们用碳纤板替换了原先的玻璃板在尝试解决一些玻璃板本身的先天劣势导致的打印问题。这时候,我发现,碳纤板只要有足够的厚度,就会有足够的刚性,并且温度变化后形位的未定型远超金属板。还有,相同尺寸来说,碳纤板要轻得多得多。
                            和群里的几位商量了一下,一致认为,我这个机器的尺寸需要用到超过3mm厚度的碳纤板作为热床底板。然后,依据框架的设计以及底板的支撑位,加入余量,选了4mm厚度的碳纤板。我吐槽一下,碳纤板是踏马真的不便宜…
                            不过,也有好处。既然底板刚性足够了,上面的构筑面就可以不用玻璃这种刚性见长的材料了。所以,我一起买了一片1mm厚度的碳纤板做构筑面板。因为1mm的厚度很容易弯曲,对取模有不少可见的好处。
                            实际贴好硅胶加热垫以后,发现碳纤板是真的非常平整,调平简单类非常非常多。不得不感叹一下以前调平浪费的青春时光~~~
                            还有就是需要点一下,碳纤板的打孔简直噩梦~~毕竟碳材质,钻孔的时候碎屑的碳粉会润滑钻头,非常难打下去。只能用高转速和足够的压力才行,否则就觉得钻头根本是在空转。还有就是,加工碳纤的零件,一定要做好必要的保护。手套护目镜必不可少,否则碳纤扎进皮肤里是非常讨厌的事情。我就在自己手指上用镊子拔出超过4根碳纤维。要不是我视力足够好…


                            IP属地:上海145楼2018-11-22 17:08
                            回复

                              坦白说,这个图里的零件基本都是打失败了。对,基本都失败了。
                              令我清楚地意识到2个问题。首先,碳纤板足够平整,可以打满幅了。因为以前那块弯的铝板,即使固定4mm的玻璃,依旧能把玻璃拱弯。而这里失败的原因之一,其实是调平没有做好,一侧有些低,导致近原点方向首层着床非常不好,最后翘起了。另一个原因是,1mm的碳纤板在45℃以上的温度下发生了变形。原因是本身板子薄,受热区域不同变形不均匀导致的局部拱起,还有就是4个固定用长尾夹限制了热膨胀应力的分散。
                              知道原因,处理方法就很简单了。拿掉构筑面,用底板重新调平,解决调平问题。构筑面在加热到打印温度附近的时候,用2侧共8个小号长尾夹进行固定。保证固定部分受力均匀,并且避开热膨胀。在冷却的时候,板子收缩,是不会导致拱起的,所以大可安心在加热后固定。
                              这里说一下,碳纤板构筑面的2个特点。正常情况下,较小的底面是不需要涂胶就可以顺利着床的。涂胶是求一丝心理安慰。实际上,碳纤板涂胶很不容易,只会抹到很薄一层,而不是像玻璃板那样糊得很厚。涂完胶以后烤一会,会比胶黏糊糊得时候效果更好。但是碳纤板最好定期清洗掉上面的固体胶。一方面可以保证更好的着床,另一方面可以让打印件底面更平整。


                              IP属地:上海146楼2018-11-22 17:2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