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吧 关注:61,058贴子:1,284,441

回复:品读曹操诗词、文章,感受他的心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度关山》内容讲的是执政者要勤俭、爱民、守法。曹操用法严峻,有犯必纠,这是一种法家精神,他反对滥用刑罚,提出要依法而行。曹操提倡节俭,《魏书》记载曹操"不好华丽,后宫衣锦绣,侍御履不二采,帷帐屏风坏则补纳,茵褥取温,无有缘饰"。"俭为共德"是作者极力提倡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56楼2016-03-04 21:59
回复
    引申—曹操的节俭


    来自Android客户端58楼2016-03-04 22:06
    回复
      2025-05-15 07:59:14
      广告
      史上曹操算是东汉、三国时代的“极品”:他的政治才能、军事才能和文学才能是极致的;其节俭,也是极致的。
        很多人可能会把曹操政治、军事和文学上的才能,与其生活上的节俭区隔开来,其实不然,曹操的节俭,和其他才能是相通的。他的廉洁,促成其政治军事成就;他的政治军事生涯,养成其廉洁的品质。


      来自Android客户端59楼2016-03-04 22:06
      回复
        家里用餐只有一道肉菜不准熏香
          先说说曹操生活上的节俭。诸位读者已经熟悉的故事我就不重复了,咱就挑几个细节讲一讲。
          在曹操的《内诫令》里,有这么一条:“孤不好鲜饰严具。”大意是我不喜欢装饰华丽显眼的用具。例如行李箱,就用竹子为原料,用粗布缝里子,“以帛衣粗布做里”。曹操就是拎着这么口简陋的皮箱上前线的,而且这是他的常态,“此孤之平常所用也”。
          至于吃的,家里用餐也不过“一肉”,就是一道肉菜。甚至曹夫人卞氏请弟弟一家吃饭,连鱼和肉都没有,孤寒得很。


        来自Android客户端60楼2016-03-04 22:08
        回复
          东汉时期,人们喜欢熏香,例如曹操的谋士荀彧,人称“荀令香”,或称“令君香”。据《襄阳记》记载,荀彧每坐一个地方,那地方就要香三天。荀彧是曹操的手下,经济条件不会比曹操好,都这么海量地熏香,说明曹操还是用得起的。谁知道曹操不好这口,在他的《内诫令》里说:“昔天下初定,吾便禁家内不得熏香。”曹操的闺女也很爱美,偏偏不能赶这个时髦,后来嫁给了汉献帝,因为是皇家规格,才终于熏上香了,曹操还引以为憾,说没法禁止嫁出去的女儿熏香,“恨不遂初禁”,恨不能执行当初的禁香令。


          来自Android客户端61楼2016-03-04 22:12
          回复
              当然,曹操也不是不知变通,因此也有例外的时候,允许为了去掉房间异味,适当地烧香。那时候的香估计还能起到空气清新剂的作用,能去掉室内异味,所以曹操允许“房屋不洁,听烧枫胶及惠香”。这完全是从实用角度来熏香,迫不得已而为之。
              曹操到死都很孤寒,临终前还下令让家里的女人自食其力。


            来自Android客户端62楼2016-03-04 22:12
            回复
              从这些细节看,曹操对物质享受没多大兴趣,何以如此呢?


              来自Android客户端63楼2016-03-04 22:16
              回复
                 使命感强
                  以“身非己有,不敢自私”自我期许
                  史上廉洁奉公的人,一般都是有使命感的人,此类人热心事业,事业欲强,物欲却很淡泊,曹操就属于这类人。


                来自Android客户端64楼2016-03-06 17:34
                回复
                  2025-05-15 07:53:14
                  广告
                   建安十八年,即公元213年,汉献帝要封曹操为魏公,曹操在给汉献帝的回信里说到对自己的期许时,有这么一句话:“身非己有,不敢自私。”意思就是说,我的身体不是属我个人所有的,不敢只顾自己,有什么私心。这句话虽然有点自我标榜的味道,但曹操当初出山,还真不是为了私利,他是个使命感很强的人。


                  来自Android客户端65楼2016-03-08 22:23
                  收起回复
                    曹操起初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是当一个郡守,“建立名誉”,“除残去秽”,清除地方上的丑恶现象,让世人都明白他的志向,树立自己的美好形象。后来形势所迫,他不得不回家,但也不急着出来找工作,而是打算用二十年时间好好读书,锻炼身体,“秋夏读书,冬春射猎”。但又迫于形势,他的这个主观愿望不能实现,不得不出来南征北伐,“为国家讨贼立功”。


                    来自Android客户端66楼2016-03-11 11:56
                    回复
                      待在家里,他读书打猎;出来,他讨贼立功。进退之间,他没多少私心,有的只是使命感。没有私心壅塞,没有贪欲拥挤,就可以腾出更大的空间来干事业。其实,他也是给智慧腾出更大的空间,这样事业就更游刃有余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67楼2016-03-11 11:57
                      回复
                        拳头要缩回来,才能更有力的打出去。


                        来自Android客户端68楼2016-03-11 11:59
                        收起回复
                          庄子云:“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贪欲太深的人,聪明不成问题,但智慧成问题。曹操常常以智慧自许,他去西北和马超打仗的时候,引来很多人围观,曹操指着自己的头,自负地说:乡亲们,我没什么好看的,又不是三头六臂,只不过脑袋里多一点智谋而已,“唯多智”。为什么“多智”?和他物欲比较淡泊有很大关系。


                          来自Android客户端69楼2016-03-12 12:44
                          回复
                             所以,《魏书》记载,曹操每次临阵时,“意思安闲”,好像没事人一般,接下来便“变化如神”。从“安闲”中看出他从容,从容中看出淡泊,又从淡泊中生出智慧,所以他临阵打仗不慌张,经常能克敌制胜。


                            来自Android客户端70楼2016-03-12 12:45
                            回复
                              2025-05-15 07:47:14
                              广告
                              回归正题~曹操的诗词


                              来自Android客户端71楼2016-03-14 21: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