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柘城县西关邵园村保存的《邵氏家谱》记载,
邵雍的孙子邵溥、邵博随朝廷的迁移而南迁浙杭,居住在余姚。
邵雍的十一世孙邵兴、邵贵由余姚举家迁至江苏省桃源县(今泗阳县),后(洪武二年)又移居安徽省怀远县龙亢镇。
邵兴、邵贵被今安徽龙亢镇邵氏尊为一世祖。 后来,邵兴和邵贵的后人、邵雍的15世孙邵槐和邵剑迁至今商丘市。
据记载,
邵槐、邵剑二兄弟于明朝嘉靖年间(即1522年至1566年)从安徽省怀远县龙亢镇迁居柘城县邵园、睢县邵楼等地。后人丁兴旺,又分居于宁陵县、睢阳区、梁园区及鹿邑县、亳州市等地。现在,这一支邵氏人居住的村庄约33个,1万多人。2003年秋至2004年春,此一脉邵氏重续家谱,使得长幼有序。
邵雍的孙子邵溥、邵博随朝廷的迁移而南迁浙杭,居住在余姚。
邵雍的十一世孙邵兴、邵贵由余姚举家迁至江苏省桃源县(今泗阳县),后(洪武二年)又移居安徽省怀远县龙亢镇。
邵兴、邵贵被今安徽龙亢镇邵氏尊为一世祖。 后来,邵兴和邵贵的后人、邵雍的15世孙邵槐和邵剑迁至今商丘市。
据记载,
邵槐、邵剑二兄弟于明朝嘉靖年间(即1522年至1566年)从安徽省怀远县龙亢镇迁居柘城县邵园、睢县邵楼等地。后人丁兴旺,又分居于宁陵县、睢阳区、梁园区及鹿邑县、亳州市等地。现在,这一支邵氏人居住的村庄约33个,1万多人。2003年秋至2004年春,此一脉邵氏重续家谱,使得长幼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