钰涵萌儿吧 关注:62贴子:15,161

回复:道德经-白话译文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二十章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唯唯诺诺与阿谀奉承,差的了多少?)
美之与恶,相去若何?(美好与丑恶,差的有多大?)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人们所畏惧的,不能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太大了,摸不着边际啊!)
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众人都熙熙攘攘、兴高采烈,如同去享受盛大的祭祀活动,如同在春天里登台眺望美景。)
我独泊兮,其未兆;(而我却独自淡泊宁静,无动于衷,没有任何要动的迹象;)
吨吨兮,如婴儿之未孩;(混混沌沌的很啊,如同婴儿还不会发出嘻笑声;)
儡儡兮,若无所归。(疲倦闲散的很啊,好像浪子还没有归宿。)
眾人皆有餘,而我独若遗。(众人都有过人之处,而只有我好像有所不足。)
我愚人之心也哉,吨吨兮!(我真是一颗愚人的心啊,混混沌沌的很啊!)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世俗之人皆夸夸其谈招引其他人的注意,只有我昏昏沉沉没有人注意到我。)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世俗之人皆严厉苛刻不好招惹,唯独我这样淳厚宽宏不言不语。)
淡兮,其若海,望兮,若无止。(一边是,空空荡荡,宽宏的像大海,另一边是,野望似火,好像无所止境。)
眾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众人都精明灵巧显得很有本领,唯独我不太“成器”好像并不被人所看得起。)
我独异於人,而贵食母。(唯独我与人相异,不一样的是我尊重的是养育我的“道母”。)


IP属地:天津24楼2016-02-22 23:06
回复
    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有了委曲才有保全,有了屈枉才有直伸;有了低洼才有充盈,有了舍旧才有更新;有了逊少才有获得,有了贪多才有迷惑。)
    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所以有道之人将其视为浑然天成的一条原则,作为天下事理的范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夸自己的见解有多么的高明 ,反而显得事故清明;)
    不自是,故彰;(不自夸自己才是最正确的,反而显得彰明昭著;)
    不自伐,故有功;(不自夸自己干了多少多少,反能功劳不会被人遗忘;)
    不自矜,故长。(不太在意自己在别人眼里的地位以及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反而能长久得到应有的尊重。)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正因为与人不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其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古时候所讲的委曲便会保全的话,那是瞎说的吗!)
    诚全而归之。(诚心全意的按照去做,确确实实的能够达到,众望所归。)


    IP属地:天津26楼2016-02-22 23:09
    回复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少加干预,自然而治。)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所以,狂风刮不了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孰為此者?(这是谁让其这样的呢?)
      天地。(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於人乎?(天地尚且不能搞得太久,更何况是人呢?)
      故从事於道者,同於道;(所以,按照道做事的人,就等同于道;)
      德者,同於德;(按照德行做事的人,就等同于德;)
      失者,同於失。(按照失缺之智做事的人,就等同于失缺。)
      同於道者,道亦乐得之;(等同于道的人,道也很乐意将其揽入怀中;)
      同於德者,德亦乐得之;(等同于德的人,德也很乐意将其揽入怀中;)
      同於失者,失亦乐得之。(等同于失缺的人,失缺也很乐意将其揽入怀中。)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诚信不足啊,就得有不信的啊。)(另一种解释:我说的话,肯定有让你们不信的地方啊,也肯定有人不信我啊。)


      IP属地:天津27楼2016-02-22 23:10
      回复
        第二十六章
        重為轻根,静為躁君。(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輜重(1)。(所以悟道行道的君子们,不论何时何地,不论在做什么事的时候,都不会离开稳妥可秩序的这个根本原则。(另一种解释:因此君子终日行走之时,都不离开装载行李书籍的车辆。))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虽然到处都有美食胜景吸引着他,却能安然处之,(另一种解释:虽然在别人眼中看起来是很大的排场,自己却超然处之,)为什么拥有万乘战车的君主,却还要以轻率躁动的心态去治理国家的?)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轻率就会失去根本;急躁就会丧失拥戴。)
        (1)辎重:军中载运器械、粮食的车辆。引申为:可供给事物持续发展进行的事物或方法。


        IP属地:天津30楼2016-02-22 23:13
        回复
          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依照“道”的原则辅佐贤明君主的人,是不会以兵力逞强于天下。)
          其事好还。(以兵力的强盛而逞强于天下的这种事情,一般都会得到它应有的报应。)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军队所驻扎的地方,往往都是荆棘横生(引申为对老百姓产生的干扰。)。)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大战之后,一定会出现收成不好的荒年。)
          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善于此道的人,达到目的就适可而止,绝对不敢争强好斗。)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达到目的,不要太看重自己的所为,达到目的,不要太吹嘘自己的所为,达到目的,不要自骄自傲。)
          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达到目的,要处于一种不得已的心态,达到目的,不要逞强好胜。)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事物过于壮大就会走向衰落,这就是不符合于道了,不符合于道的,灭亡的就更早更快。)


          IP属地:天津34楼2016-02-27 21:33
          回复
            第三十一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所谓兵器,是不祥的东西,天下都厌恶它,所以有道之人不接近它。)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君子平时居处就以左边为贵,而用兵打仗时就以右边为贵。)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兵器这个不祥的东西,不是君子所使用的东西,万不得已而使用它,最好淡然处之。)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胜利了也不要自鸣得意,而以此自以为了不起的人,那就是喜欢杀人。)
            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於天下矣。(凡是喜欢杀人的人,就不可能得志于天下了。)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吉庆的事情以左边为上,凶丧的事情以右边为上。)
            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偏将军居于左边,上将军居于右边,这就是说要以丧礼仪式来处理用兵打仗的事情。)
            杀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战争中杀人众多,要用哀痛的心情参加,打了胜仗,也要以丧礼的仪式去对待战死的人。)


            IP属地:天津35楼2016-02-27 21:33
            回复
              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朴。(道,自然悠长,无名,质朴。)
              虽小,天下莫能臣。(虽小到不可见,天下没有谁能使它服从自己。)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侯王如果能够依照“道”的原则治理天下,百姓们将会自然而然的井井有条。)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天地间阴阳之气相合,就会降下甘露,人们不必指使它而会自然均匀。)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最开始治理的时候都会有新的条约出现,有了规定条约自然有其名称词解,名称词解的出现也就代表,因某种特定原因所带动的需要某种必要的实际手段才能控制的实际事物已经产生并出现,既然都已经知道都这种东西出现了,那么不论是谁都应该知道适可而止,知道适可而止,可以没有危险(就没有不好的事情出现了。)。)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讲道于天下,就犹如百川归于江海一般。)


              IP属地:天津36楼2016-02-27 21:36
              回复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通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
                知足者富。(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
                强行者有志。(坚持力行、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不离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不衰。)
                死而不亡者寿。(身虽死,而其意从未消亡,永久的有利于世间的万事万物,才算真正的长寿。)


                IP属地:天津37楼2016-02-27 21:37
                回复
                  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大道飘忽不定又似乎有所规律,左右上下无所不到。)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万物仰仗依赖它生长生存,它从不推辞,完成了功业,办妥了事业,而不占有名誉。)
                  衣养万物而不為主,可名於小;(它养育万物而不自以为主,可以称之为小;)
                  万物归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万物归附而不自以为主宰,可以称之为大。)
                  以其终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正因为他始终不自以为大,所以才能成就它的大,完成它的大。)


                  IP属地:天津38楼2016-02-27 21:38
                  回复
                    第三十五章
                    执大象,天下往。(谁自然而然的拥有了那伟大的道像,天下的人们便都来向他投靠。)
                    往而不害,安平泰。(向往、投靠他,而不互相妨害,不相互勾心斗角,于是大家就和平而安泰、宁静。)
                    乐与饵,过客止。(音乐和美好的食物,使过路的人都为之停步。)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用言语来表述大道,是平淡而无味儿的,看它,看也看不见,听它,听也听不见,而它的作用,却是无穷无尽,无可限制的。)


                    IP属地:天津39楼2016-02-27 21:39
                    回复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為而无不為。(道永远都是顺任其自然而无所干扰的,但它永不停息,万事万物却又都与他有关。)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侯爵王公如果能够遵守此道,万事万物就会自我化育。)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孕育化生之中,会有各种贪婪欲望的出现,到时我将用一种无名的质朴去约束它。)
                      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用无名质朴去约束于它,就不会产生贪欲之心了。)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没有多生的欲望,就是自然平和,万事万物将会自然而然的处于自己本应有的样子。)


                      IP属地:天津41楼2016-03-06 18:52
                      回复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上德之人不是为了显示有德,才去施德的,所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下德之人虽不失为表面的德行范畴,但那都是刻意的行为,所以无德。)
                        上德无為而无以為;(上德之人无为,是无目的的;)
                        下德无為而有以為。(下德之人无为,是有目的的。)
                        上仁為之而无以為;(上仁之人有所行为,是无目的的;)
                        上义為之而有以為。(上义之人有所行为,是有目的的。)
                        上礼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上礼之人有所行为,而未得到回应,侧甩袖转身离开。)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所以说,失去了“道”而后才有了“德”,失去了“德”而后才有了“仁”,失去了“仁”而后才有了“义”,失去了“义”而后才有了“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礼”这个东西,体现的是忠信与信任的薄弱,且是祸乱产生的根本。)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所谓“先知前识”,体现的不过是“道”的虚华,且是愚昧产生的根本。)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所以大丈夫立身敦厚,不居于浇薄;)
                        处其实,不居其华。(存心朴实,不居于虚华。)
                        故去彼取此。(所以,有所取舍。)


                        IP属地:天津42楼2016-03-06 18:57
                        回复
                          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往昔体现整体为一的有,天整体为一清明通透;)
                          地得一以宁;(地整体为一宁和安静;)
                          神得一以灵;(心神整体为一英灵神武;)
                          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谷物整体为一盈盈不灭,万物整体为一生生不息;)
                          候王得一以为天一正。(真正得到万人推崇的侯爵王公体现整体为一,其根本是“道”自然体现的天下万物整体为一的贞洁正气。)
                          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推而言之,天不得清明,恐怕要崩裂;)
                          地无以宁,将恐废;(地不得安宁,恐怕要震溃;)
                          神无以灵,将恐歇;(心神不能保持灵性,恐怕要停滞不前了;)
                          谷无以盈,将恐竭;(谷物没有流水的滋润,恐怕要无所生长;)
                          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万物不能保持生长,恐怕要灭亡;)
                          候王无以正,将恐蹶。(侯爵王公没有其“道”以正世,恐怕要失势不爽。)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所以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
                          是以候王自称孤、寡、不谷。(因此侯爵王公们自称为“孤”、“寡”、“不谷”。)
                          此非以贱为本邪?(这难道不是以贱为本吗?)
                          非乎?(不是这样吗?)
                          故至誉无誉。(所以最高的荣誉无须赞美称誉。)
                          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所以不要求琭琭晶莹像宝玉,而宁愿珞珞坚硬像山石。)


                          IP属地:天津43楼2016-03-06 19:00
                          回复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循环往复是道的运作;取弱是道的功用微妙之处。)
                            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质。)


                            IP属地:天津44楼2016-03-06 19:01
                            回复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生一,道生无极,一切皆为混沌,不分阴阳清浊之状态。一生二,无极生太极,太极即为可分阴阳,可分动静,可分清浊抱二守一之状态。二生三,太极生阴阳调和,阴阳调和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為和。(万物背阴而朝阳,阴阳二气互相激荡形成新的和谐体。)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称。(人们最厌恶的就是“孤傲”、“寡德”、“不劳得食”,但王公却用这些字来称呼自己。)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所以一切事物要不就是看上去受损实际收益,要不就是看上去收益其实受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别人教导我的,我也去教导别人。)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為教父。(强暴的人死无其所,我把这句话当作施教的宗旨。)


                              IP属地:天津46楼2016-03-06 19: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