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长篇电视剧
70 年代中期,“无线”的《翡翠剧场》雄踞收视榜首。起初的《清宫残梦》,《梁天来》和《啼笑姻缘》等连续长篇剧,无论内容和风貌,与意识形态,都不过是从前粤语电影的延续。到1976年《狂潮》,1978 年《强人》等剧出现,才真正令香港人觉得剧中人的感受,求生态度,和香港环境吻合。因此,掀起了收视热潮,观众最多的剧集,竟能吸引到达三百万人追看。“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民间互助精神,“分甘同味”,“同舟共济”的情愫,凭着家庭伦理,节义道德来忍受社会不公的意识,渐渐从荧光幕上隐退。代之而起的是以成长求存,但求个人小我幸福,不问国家大事的情节和心态(36)。剧情强调个人战胜困难,出人头地,不靠道德力量,而靠个人的灵活善变去适应环境。有时,略为不择手段,也在所不计(37)。这些连续剧,时代感较强,也较为真实,可以确切地反映香港变成东南亚大都市后社会的复杂,于是很能唤起共鸣。在 1975到1978的几年,“电视剧下饭”几乎是全港市民的共同习惯。
70 年代中期,“无线”的《翡翠剧场》雄踞收视榜首。起初的《清宫残梦》,《梁天来》和《啼笑姻缘》等连续长篇剧,无论内容和风貌,与意识形态,都不过是从前粤语电影的延续。到1976年《狂潮》,1978 年《强人》等剧出现,才真正令香港人觉得剧中人的感受,求生态度,和香港环境吻合。因此,掀起了收视热潮,观众最多的剧集,竟能吸引到达三百万人追看。“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民间互助精神,“分甘同味”,“同舟共济”的情愫,凭着家庭伦理,节义道德来忍受社会不公的意识,渐渐从荧光幕上隐退。代之而起的是以成长求存,但求个人小我幸福,不问国家大事的情节和心态(36)。剧情强调个人战胜困难,出人头地,不靠道德力量,而靠个人的灵活善变去适应环境。有时,略为不择手段,也在所不计(37)。这些连续剧,时代感较强,也较为真实,可以确切地反映香港变成东南亚大都市后社会的复杂,于是很能唤起共鸣。在 1975到1978的几年,“电视剧下饭”几乎是全港市民的共同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