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9月—56年2月,我曾每年两次步行往返于苏家湾到内江。从苏家湾走蒙溪口过河,穿越明心寺坝子上的大路小路后上成渝公路或铁路,走到银山镇(在叔婆家歇脚,吃顿午饭)。下午一两点又走公路或铁路经史家街到内江就读的一中,全程80来里走9—10小时(里程、耗时都是大约数)。
七十年代初的两三年又经常从太平走小路经磨加墩石板桥回苏家湾看望老母亲,这段路大概三十多四十里。
新世纪高速公路、高铁日愈四通八达,资中县城的公交车、出租车、私家车越来越多,城镇之间的客运班车也越来越多,出门就乘车,长途步行少之又少了。原有的步行大路小路都荒废或改变了。
虽然我以家乡为例在百度资中吧发贴,重点述说我亲历的那些旧人旧事,再收寻一些网络资料图片充实印证,实际上也在四川盆地范围内具有普遍牲和代表性,各县市大同小异。
七十年代初的两三年又经常从太平走小路经磨加墩石板桥回苏家湾看望老母亲,这段路大概三十多四十里。
新世纪高速公路、高铁日愈四通八达,资中县城的公交车、出租车、私家车越来越多,城镇之间的客运班车也越来越多,出门就乘车,长途步行少之又少了。原有的步行大路小路都荒废或改变了。
虽然我以家乡为例在百度资中吧发贴,重点述说我亲历的那些旧人旧事,再收寻一些网络资料图片充实印证,实际上也在四川盆地范围内具有普遍牲和代表性,各县市大同小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