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回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蹬。
蹬、蹬、蹬。
石榴裤下乃是一双旧时女人的小脚。弓隆起的脚背缠的窄窄尖尖,袜带洗的雪白。
咯。
咯、咯、咯。
走三步。黑裤腿悄探出石榴裤。金线攀着黑底,鞋尖双浴鸳鸯,红莲花为衬,脚跟一个明晃晃铜环。
嗦。
嗦、嗦、嗦。
黑发打在背上。甩开如一匹锦缎。胸脯挺挺,纤腰一扭,踏猫步走来。
“练这,多少功夫?”
张启山半眯着眼。
“三年寒暑之功,才是个起价儿!练的好,走路滑似的快。师兄们哪一个追得上我?”
说着,显功夫架起了一条腿,单足立着。
“好看。”
他又吸了一口。
“还想瞧呀?走着,给您来个【挂画】!”
说罢,飞身踏了一旁太师椅,只一扭膀便稳住了身子。三寸木底咯地一响,人已经稳稳站在了扶手上。
“这样蹲个,再舞一个旋子,凤凰展翅——嘿!就到了另一边。”
说着,她轻巧除下轻纱藕幕。映入张启山眼帘的是一张圆脸,额发齐齐落在脑门前,十六七岁年纪。略高颧骨,杏仁眼儿。扁鼻梁,头发没束,黑黝黝垂到腰眼里。北平大姑娘。
“您还瞧不瞧?”
他摆摆手。示意她将帘子放下。一甩,人形又糊了,只见影子晃荡,像被打散了涟漪的水月。
“那,我可脱跷咯!”
哆。
她只将那脚往高处一搁,掀起红裤,除下假黑裤脚。袜子褪去,再慢慢去拆层层叠叠白绑带。手掌长的金莲——后脚跟踩在核桃木板上,原是踮起的一双假小脚。她揉了揉泛红的脚掌,一缩身也溜到了横塌上。
“歇着,我伺候您哩!”
接过烟枪。新搓上芙蓉膏,小心按到那处槽中。摆在烧蓝太古灯上点着火,试了试,递与张启山。
他去接,不经意镯子碰到床沿,清脆双响。
“哟呵!”
伸手欲探,那人少有的避了开去。摸了个空,小嘴一扁,贫上了:
“您这镯子可靓!敲一下,响两声。只想不到您生的那么高大,却喜欢这些姑娘家的玩意。”
她着一身鹅黄缎子收身袄,套烫金边多扣坎肩;耳鬓坠一对翡翠佛牌,脖子上挂的短串儿珍珠,上海最新的样式。一粒带皮白玉戒,黄皮雕作知了,衬得那滑腻玉质显出脂膏一样的色泽。手动,晚清红玛瑙贵妃镯碰在一道,清脆的撞在一处。细瞧来,一只刻的是双龙抢珠,另一只咬尾龙。
看发式,却还是姑娘打扮。
轻笑一声,张启山不予理会。又伸手撩过她剪的齐齐的鬓发,佯问道:
“好标致的佛牌,哪个送你的?”
“您哩…”
那姑娘拽住他手,淘气似的弹了下那双响镯:
“林妹妹前世是绛珠草,不沾人间烟火的;我窦小燕可不同,不着珠翠怎么成?压过金陵十二钗!”
说着,才放脱了张启山手,欢欢喜喜地抚过了耳上坠牌。红泥小炉烧的火热。恁外头风大雪大,北平屋内还是一片暖和。
前尘如梦。
他离了长沙,带着身价万贯来到北平,重开盘口,安心做典当生意。瞅着外头重雪,张启山下意识缩了缩脚。他已经好几许没见这样的天了。
“冷嚒?给您添炭去!奇怪,瞧身材,还以为您是东三省的人哩!怎的,莫不是南边头来的蛮子?”
窦小燕,开明戏院头一号的坤旦。神在跷功奇佳,贴地如飞。四功中,唯念做学的好。唱功平平,凭生的标致。一出【闹宴】为张启山相中,三百块大洋请进张府。
“你像林黛玉?活脱脱就是个尤三姐。”
闭着眼动了动身子。他侃了一句不说话。
窦小燕也觉奇怪。自打进了张家门,那老爷只管招呼她烧烟唱戏。喀油的事虽然也有,却从没有夫妻之实。府内冷清清,仿佛主子只他一个,张夫人的影子更是没得见过。她想问,又怕坏事,只好憋着。
总算张老爷四十来岁年纪,身材挺拔,看多了也不生厌。
罢。她还年轻。有大把的青春岁月可以挥霍。张家家底厚,由得她挥金如土。穿锦披罗,金玉翡翠满身满脸的穿就。直乐的她合不拢嘴。穷苦孩子出身,这般纸醉金迷的日子怎么过都过不厌——或者说,至单纯。有钱花,有人捧,便欢喜无限,燕儿一般叽叽喳喳说个没完。
“要捶腿不?”
——真像。
这姑娘多像年少活泼的那人。这一口京片子,尤为相似。二月红唱平剧,念多了,自然带着京腔口音——纵然他从没到过北平。
“不要了。”
他还沉浸在那一口的余韵里。烟雾朦胧间瞧见一张模糊面孔靠近,轻轻问:
【那我给你唱曲儿?】
——“那我给你唱支曲儿?”
麝烟缭绕,教他分不清身边躺的是谁。只道:
“歇着去,明儿还要等台子呢。累着了我心疼。”
【不碍事的。你理公文累。唱个曲子给你解乏,睡的也踏实。】
“登台子?”
“那你轻声唱,凑过来点。”
【他缩了缩身子,鬓发蹭在张启山耳边,炜得冬日衾枕温热,他轻轻哼道:】
【我这里假意儿懒睁杏眼,摇摇摆、摆摇摇,扭捏向前。】
【我只得把官人一声来唤,一声来唤,奴的夫阿,随我到红罗帐倒凤颠鸾。】
【那边厢…】
【不等他唱完,张启山一个翻身将他压下。】
【撩拨我。】
【他环手搂住他宽实的肩,便这样贴合。】
【谁说不是呢?】
【剪水双瞳都是媚态。将手向上制住,便又是芙蓉帐内花烛春宵夜。】
“…爷?”
那软白小手就搭在他肩上轻轻摇晃。镯儿相撞,清脆叮当作响。
这一下把他拉回眼前世界。忙搭上那手。那般小,那么润软。
那么不同。
“您的信。”
窦小燕直将一张信笺摆在他面前晃了晃。
“管家说有个小毛孩送来的,”
方接过,不等他瞧上一眼,那多嘴姑娘睁圆了一双杏眼,急问:
“写的什么?”
——她不认字。
张启山不答。只取出笺书观看。
张大佛爷启
师弟故去两年有余。我已患痨病,害怕不剩下多少日子。盼明日薛姑娘胡同,说尽从前,了了我心头事。
于梧智
文字粗糙至极,显是不通文墨。字体却沉稳老辣。想来,该是拖了路旁写字先生代笔。
“于梧智?”
他仔细搜寻这人的映像。听闻过,只不知道与自己有何干系。
“于梧智?你说唱老生的那个于梧智?”
窦小燕凑过身来瞧,经管她也看不懂那白纸黑字的信书。
【我便演个【二进宫】罢。那演老生的于梧智是我从小戏班子里一道长大的师兄,他亮一嗓子,长沙少许懂点戏的便惊觉了。】
噢。
于梧智。
他捏了捏眉心,熄了烟枪欲坐起。
“哎哎,您上哪儿去?”
窦小燕急急坐起,翻身下榻,
“我帮您穿鞋。”
“帮我和管家讲一声——”
他挡开了姑娘俯下的身子,
“我明天要出去。”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蹬。
蹬、蹬、蹬。
石榴裤下乃是一双旧时女人的小脚。弓隆起的脚背缠的窄窄尖尖,袜带洗的雪白。
咯。
咯、咯、咯。
走三步。黑裤腿悄探出石榴裤。金线攀着黑底,鞋尖双浴鸳鸯,红莲花为衬,脚跟一个明晃晃铜环。
嗦。
嗦、嗦、嗦。
黑发打在背上。甩开如一匹锦缎。胸脯挺挺,纤腰一扭,踏猫步走来。
“练这,多少功夫?”
张启山半眯着眼。
“三年寒暑之功,才是个起价儿!练的好,走路滑似的快。师兄们哪一个追得上我?”
说着,显功夫架起了一条腿,单足立着。
“好看。”
他又吸了一口。
“还想瞧呀?走着,给您来个【挂画】!”
说罢,飞身踏了一旁太师椅,只一扭膀便稳住了身子。三寸木底咯地一响,人已经稳稳站在了扶手上。
“这样蹲个,再舞一个旋子,凤凰展翅——嘿!就到了另一边。”
说着,她轻巧除下轻纱藕幕。映入张启山眼帘的是一张圆脸,额发齐齐落在脑门前,十六七岁年纪。略高颧骨,杏仁眼儿。扁鼻梁,头发没束,黑黝黝垂到腰眼里。北平大姑娘。
“您还瞧不瞧?”
他摆摆手。示意她将帘子放下。一甩,人形又糊了,只见影子晃荡,像被打散了涟漪的水月。
“那,我可脱跷咯!”
哆。
她只将那脚往高处一搁,掀起红裤,除下假黑裤脚。袜子褪去,再慢慢去拆层层叠叠白绑带。手掌长的金莲——后脚跟踩在核桃木板上,原是踮起的一双假小脚。她揉了揉泛红的脚掌,一缩身也溜到了横塌上。
“歇着,我伺候您哩!”
接过烟枪。新搓上芙蓉膏,小心按到那处槽中。摆在烧蓝太古灯上点着火,试了试,递与张启山。
他去接,不经意镯子碰到床沿,清脆双响。
“哟呵!”
伸手欲探,那人少有的避了开去。摸了个空,小嘴一扁,贫上了:
“您这镯子可靓!敲一下,响两声。只想不到您生的那么高大,却喜欢这些姑娘家的玩意。”
她着一身鹅黄缎子收身袄,套烫金边多扣坎肩;耳鬓坠一对翡翠佛牌,脖子上挂的短串儿珍珠,上海最新的样式。一粒带皮白玉戒,黄皮雕作知了,衬得那滑腻玉质显出脂膏一样的色泽。手动,晚清红玛瑙贵妃镯碰在一道,清脆的撞在一处。细瞧来,一只刻的是双龙抢珠,另一只咬尾龙。
看发式,却还是姑娘打扮。
轻笑一声,张启山不予理会。又伸手撩过她剪的齐齐的鬓发,佯问道:
“好标致的佛牌,哪个送你的?”
“您哩…”
那姑娘拽住他手,淘气似的弹了下那双响镯:
“林妹妹前世是绛珠草,不沾人间烟火的;我窦小燕可不同,不着珠翠怎么成?压过金陵十二钗!”
说着,才放脱了张启山手,欢欢喜喜地抚过了耳上坠牌。红泥小炉烧的火热。恁外头风大雪大,北平屋内还是一片暖和。
前尘如梦。
他离了长沙,带着身价万贯来到北平,重开盘口,安心做典当生意。瞅着外头重雪,张启山下意识缩了缩脚。他已经好几许没见这样的天了。
“冷嚒?给您添炭去!奇怪,瞧身材,还以为您是东三省的人哩!怎的,莫不是南边头来的蛮子?”
窦小燕,开明戏院头一号的坤旦。神在跷功奇佳,贴地如飞。四功中,唯念做学的好。唱功平平,凭生的标致。一出【闹宴】为张启山相中,三百块大洋请进张府。
“你像林黛玉?活脱脱就是个尤三姐。”
闭着眼动了动身子。他侃了一句不说话。
窦小燕也觉奇怪。自打进了张家门,那老爷只管招呼她烧烟唱戏。喀油的事虽然也有,却从没有夫妻之实。府内冷清清,仿佛主子只他一个,张夫人的影子更是没得见过。她想问,又怕坏事,只好憋着。
总算张老爷四十来岁年纪,身材挺拔,看多了也不生厌。
罢。她还年轻。有大把的青春岁月可以挥霍。张家家底厚,由得她挥金如土。穿锦披罗,金玉翡翠满身满脸的穿就。直乐的她合不拢嘴。穷苦孩子出身,这般纸醉金迷的日子怎么过都过不厌——或者说,至单纯。有钱花,有人捧,便欢喜无限,燕儿一般叽叽喳喳说个没完。
“要捶腿不?”
——真像。
这姑娘多像年少活泼的那人。这一口京片子,尤为相似。二月红唱平剧,念多了,自然带着京腔口音——纵然他从没到过北平。
“不要了。”
他还沉浸在那一口的余韵里。烟雾朦胧间瞧见一张模糊面孔靠近,轻轻问:
【那我给你唱曲儿?】
——“那我给你唱支曲儿?”
麝烟缭绕,教他分不清身边躺的是谁。只道:
“歇着去,明儿还要等台子呢。累着了我心疼。”
【不碍事的。你理公文累。唱个曲子给你解乏,睡的也踏实。】
“登台子?”
“那你轻声唱,凑过来点。”
【他缩了缩身子,鬓发蹭在张启山耳边,炜得冬日衾枕温热,他轻轻哼道:】
【我这里假意儿懒睁杏眼,摇摇摆、摆摇摇,扭捏向前。】
【我只得把官人一声来唤,一声来唤,奴的夫阿,随我到红罗帐倒凤颠鸾。】
【那边厢…】
【不等他唱完,张启山一个翻身将他压下。】
【撩拨我。】
【他环手搂住他宽实的肩,便这样贴合。】
【谁说不是呢?】
【剪水双瞳都是媚态。将手向上制住,便又是芙蓉帐内花烛春宵夜。】
“…爷?”
那软白小手就搭在他肩上轻轻摇晃。镯儿相撞,清脆叮当作响。
这一下把他拉回眼前世界。忙搭上那手。那般小,那么润软。
那么不同。
“您的信。”
窦小燕直将一张信笺摆在他面前晃了晃。
“管家说有个小毛孩送来的,”
方接过,不等他瞧上一眼,那多嘴姑娘睁圆了一双杏眼,急问:
“写的什么?”
——她不认字。
张启山不答。只取出笺书观看。
张大佛爷启
师弟故去两年有余。我已患痨病,害怕不剩下多少日子。盼明日薛姑娘胡同,说尽从前,了了我心头事。
于梧智
文字粗糙至极,显是不通文墨。字体却沉稳老辣。想来,该是拖了路旁写字先生代笔。
“于梧智?”
他仔细搜寻这人的映像。听闻过,只不知道与自己有何干系。
“于梧智?你说唱老生的那个于梧智?”
窦小燕凑过身来瞧,经管她也看不懂那白纸黑字的信书。
【我便演个【二进宫】罢。那演老生的于梧智是我从小戏班子里一道长大的师兄,他亮一嗓子,长沙少许懂点戏的便惊觉了。】
噢。
于梧智。
他捏了捏眉心,熄了烟枪欲坐起。
“哎哎,您上哪儿去?”
窦小燕急急坐起,翻身下榻,
“我帮您穿鞋。”
“帮我和管家讲一声——”
他挡开了姑娘俯下的身子,
“我明天要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