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空探索科技公司的火箭工厂是一个巨大的白色建筑,外观看上去像是一个飞机棚,它坐落在洛杉矶国际机场旁边,周围停满了新型摩托车和特斯拉电动汽车。在巨大的金属建筑里面,波音公司曾生产过737飞机的机身。当你穿过这座建筑的前门,通过安检,此时呈现在你面前的整个工作场景,会将你置身在科幻小说之中。
而在所有工人的正前方,一样充满了科幻感。该公司的两层员工餐厅专门设计在了制造车间上部,人们可以俯瞰整个车间。设计师可以一边吃饭,一边看着技术工人构建太空舱和火箭发射台。实际上,整个车间里面有很多东西能被看见,比如各种火箭,他们像衣橱里挂好的西装一样矗立在那里,一位SpaceX导游表示,他们很多工作都是由机器人组装实施的,因此操作非常精准。
访客不能拍照,因为涉及的技术相当敏感,被认为会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一艘火箭的顶部正安装卫星,卫星外部被一个碳纤维外壳所覆盖,整个设备都被一部巨大的机器人所包围。工人将九台火箭引擎排成一排,并放置在了一个八边形的框架里面,随后他们把引擎安装在一个巨大的铝制管道内部;其他工人则会使用起重机抬起一个巨大的嵌板,在工作空间里面来回移动。在一个更高的天花板上,是首部发射到太空并成功返航的Dragon太空船,它像一个战利品似的挂在那里,而它旁边是一个新的太空船。
上个月,NASA表示将与SpaceX签订史上最贵的独立合约:26亿美元。他们希望SpaceX帮助美国宇航员在地球和国际空间站(ISS)之间往返。SpaceX开发太空船的目的之一,是取代航天飞机,让美国重回太空国家的行列。而SpaceX最大的竞争对手当属波音,不过做同样的工作,波音公司的成本却要约42亿美元。
事实上,作为第一家将人类送上太空的私人航空公司,SpaceX很有机会打败波音。对于SpaceX而言,这是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同时也是他们目前为止最危险的工作。不过,构建成本效益好的太空交通工具也给了SpaceX一个机会,得以帮助美国发展迟缓的太空工业。
虽然在行星科学上取得了成功,比如好奇号探测器已经登陆火星,但NASA在载人航天上仍然步履维艰,甚至连派送宇航员到空间站(美国前期已经投入了750亿美元)也已经外包给了俄罗斯。
在太空领域,美国已经落后于其竞争对手欧洲和俄罗斯。虽然美国洛克希德和波音两大巨头成立了合资公司United Launch Alliance(联邦发射联盟),但仍无法挽回颓势。据称该公司使用的引擎是从俄罗斯购买的,而且还要一直购买到2017年。此外,中国和印度也显示了自己在太空领域的超凡技术,他们拥有注重节省成本的太空站,还开发了自己的火星探测器,大有赶超之势。美国要摆脱这种颓势,似乎只能把赌注押在商业太空公司身上了。
八年前,当NASA官方首次与SpaceX合作时,他们觉得是雇了一批“临时工”,做一些枯燥的粗活而已。之所以要和SpaceX签约,是因为美国政府专注于更高的太空定位,他们希望打造一个所谓“太空的士”的项目,然而时过境迁,如今NASA只能寄希望与这家“民营企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