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迷男吧 关注:141贴子:862

回复:【精品打造贴第二弹】中国古代发髻图解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9、随云髻:随云髻属于拧旋式。拧旋式梳编法,是将发分几股,似拧麻花地把发蟠曲扭转,盘结于头顶或两侧。这种发式灵活旋动,很助美姿。据《采兰杂志》记载:“甄后既入魏宫,宫庭中有一绿蛇,每日后梳妆则盘结一髻,形于后前,后异之,因效而为髻,故后髻每日不同,号为灵蛇髻。”如《八十七神仙图卷》之仙女,唐周肪的纨扇仕女图亦属于这类发型。拧旋式变化一般有侧拧、交拧、叠拧等几种形式。有随云髻、凌虚髻、朝云近香髻、回心髻几种。“随云髻”类似侧拧之形式,其髻如随云卷动。据《国宪家猷》记载:“陈宫梳随云髻。”这种发式生动灵转,颇为仕女所好。


IP属地:安徽25楼2015-12-20 20:42
收起回复
    20、十字髻:“十字髻”因其发髻呈“十”字形而得名的一种髻式。这种发式的编盘方法是:先将头发盘成一个“十”字行的发髻,再将余发在头的两侧各盘一鬟直垂至肩,上用簪、钗固定即可。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最为形象的图象资料如西安草厂坡出土的北魏彩绘陶俑,梳的就是这种发髻。魏晋之后各朝均很少见。


    IP属地:安徽26楼2015-12-21 18:53
    回复
      21、朝云近香髻:朝云近香髻,古代汉族妇女发式之一。类似叠拧的形式,其编法是将发分股拧盘,交叠于顶,生动而稳定。


      IP属地:安徽27楼2015-12-21 18:54
      回复
        22、单螺:单螺其梳编法是将发股集结,盘叠如螺。置于头顶上,在永泰公主墓石椁内西面北次间之雕饰,亦有些类发式。


        IP属地:安徽28楼2015-12-21 18:56
        回复
          23、双螺髻:明代双螺髻,其状类似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螺髻。时称“把子”,是江南女子偏爱的一种简便大方的发式,尤其是丫环梳理此髻者较多,其髻式丰富、多变,且流行于民间女子。
          双螺其梳编法是将发分为两大股,盘结双叠于两顶角,亦名“双角”,在《喀喇和卓古墓壁画》亦有这类发型,螺髻清晰秀雅。


          IP属地:安徽29楼2015-12-21 18:58
          回复
            24、灵蛇髻:灵蛇髻是古代汉族妇女发式,始自魏、晋时期。髻式变化无常态,盖随时随形而梳绕之,据说是由曹魏文帝妻甄后所创。《采兰杂志》:“甄后既入魏宫,宫庭有一绿蛇,口中恒吐赤珠,若梧子大,不伤人,人欲害之。则不见矣。每日后梳妆,则盘结一髻形于后前,后异之,因效而为髻,巧夺天工,故后髻每日不同,号为灵蛇髻,宫人拟之,十不得一二也”。视蛇之盘形而得到启发,因而仿之为髻。


            IP属地:安徽30楼2015-12-22 15:19
            回复
              25、凌虚髻:凌虚髻属于交拧的形式,其髻交集拧旋,悬空托在顶上。据《中华古今注》记载:“隋有凌虚髻、祥云髻。”这种发式如云盘回,凌托顶上,摇而不脱落。


              IP属地:安徽31楼2015-12-22 15:21
              收起回复
                26、朝天髻:五代后蜀时发髻名。《宋史·五行志·木》:“建隆初,蜀孟昶末年,妇女竞治发为高髻,号朝天髻。”朝天髻是一种梳高髻于头当顶的一种髻式,宋代仍沿袭这种高髻。山西太原晋祠泥塑,有的发式就是梳的朝天髻。


                IP属地:安徽32楼2015-12-23 13:32
                回复
                  28、回心髻:类似盘拧的形式,其编法是将发分股交拧,盘结回心于头顶或头前。据《中华古今注》记载:“梁武帝诏宫人梳回心髻。”清佚名之《胤祯妃行乐图屏》中亦有这种发式 。


                  IP属地:安徽34楼2015-12-23 13: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