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lyl吧 关注:1贴子:735
第一,存在感产生的前提条件“被他人注意”到底是以怎样一种形式被注意是不明确的;第二,存在感作为一种“精神需求”到底需求主体为何人是不确定的


来自iPhone客户端80楼2016-01-18 09:18
回复
    然而通常情况下,人们会默认为“自我表现”是“被他人注意”的主要形式,“自我”是“精神需求”的主体。这种普遍意义上对存在感的盲目认知,导致人在获得存在感的途径上产生偏颇,所以才会出现如上述的情况:通过活跃地表现自己得到他人的注意,从而满足自己对存在感的精神需求,一旦不再活跃表现,存在感也付诸东流。


    来自iPhone客户端81楼2016-01-18 09:19
    回复
      在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你随时可能被别人替代。你在群里不说话,总会有别的人来接话,你不发朋友圈,别人也总会更新动态,你在微博发的自拍很美,可这世上总有人比你更美。与其活在别人的世界里找存在感,不如在自己的世界里修行让别人感受到你的存在


      来自iPhone客户端83楼2016-01-18 09:20
      回复
        别急着找存在感,其实你没那么重要


        来自iPhone客户端84楼2016-01-18 09:20
        回复
          我们总是将成长过程中发生的错误归结为所有我们能想到的外部原因,像一根救命稻草,牢牢抓住,然后对别人说看啊,看啊,我不想这个样子的,就是因为这根稻草,是它压垮了我。这根稻草可以是家庭的不幸,自我的残缺,以及任何环境压力。反正不能怪自己。我们永远都是无辜的。
          是的,我们太喜欢责怪他人了,我们想让别人代替我们自己来领受某种责难。我们自己怎么会有错误呢。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我们总是正确的。即使我们犯了错误,也是别人故意加诸在我们自己身上的:
          如果不是你开始的时候不配合,最后的结果也不至于如此糟糕。如果你能早一点和我说,我就会准备得更好。一切都怪你,我是无辜的。
          我们有无数种理由来找出对方的不是。事实上,当我们在和他人交谈的时候,这种寻找理由来抨击他人,甚至被当成是一种谈资般的存在。有了这个话题,一次约会可以尽情消磨数个小时——当然,在大多数时候,这种消磨都没有实际意义。我们除了得到一份喜欢抨击他人的友谊之外,其实没有得到什么。如果那称得上是友谊的话。


          来自iPhone客户端85楼2016-01-20 12:38
          回复
            人们普遍认为,内心的情绪有很多种。但当我们仔细总结的时候,我们总会发觉,情绪其实只有两种。
            是的,虽然能够引起我们情绪共鸣的东西有很多种类,不同的故事或者画面等,但真正的情绪只有两种:恐惧或者快乐。
            仔细想想这是不是真的。
            当我们愤怒的时候,我们为何感到愤怒?你会发现,任何形式的愤怒,都是由恐惧造成的。你恐惧失去,恐惧被人伤害,于是你选择了愤怒。
            当我们难过的时候,我们一样是在恐惧。我们恐惧生活的变化,恐惧加诸在我们自己身上的不幸。当我们责怪他人的时候,也是一样。
            而快乐呢?快乐的时候你只需要快乐就好了。你的脑袋里不会想其他的事。
            好吧,我们其实都知道这样的道理。否则鸡汤也不会如此盛行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86楼2016-01-20 12:39
            回复
              人们总是吐槽鸡汤,认为鸡汤是骗人的。事实上,我们虽然不喜欢批判,但类似朋友圈盛行的心灵鸡汤,的确并不怎么有效。因为他们阐述的文字似乎过于简单了些。它会告诉你宽容是好的。可永远只在一个表层意义上去说。我们当然认为宽容是好的,但我们还要知道如何使用它,为何使用它。
              如果你想让我学会宽容,别告诉我那能让我变得更崇高,我不在乎,我只想让我的生活变好一点。我们不喜欢像崇高这样没有确切指向的定义,你可以告诉我,宽容是为了能让我自己高兴。因为相互作用规律,当我让别人不高兴的时候,别人肯定会让我不高兴。我的本性是自私的,于是,为了能让自己高兴点,我选择了宽容。这样就好了。这个证明题就有了一个指向明确的答案。


              来自iPhone客户端87楼2016-01-20 12:40
              回复
                就像一个手机,你告诉我宽容的时候,其实只是给我点开了手机屏幕。屏幕上有好看的锁屏图案。第一次还好,我被它吸引了。可时间长了,我们就不喜欢了。大部分的鸡汤就是这样的。因为作者可能也不知道解锁之后是什么样子的。
                我们需要知道解锁之后,一个又一个的应用程序。我该怎么使用,为什么使用。使用这个程序我能够得到什么样的功能。这样我们才会使用这个手机,否则永远都只会是一个装饰品。
                当然,解锁到这个地步就可以了。可能就不太需要再深入的解释了。问题有一个相对终点,就像大多数人也不太需要知道应用程序的原始代码是什么。


                来自iPhone客户端88楼2016-01-20 12:40
                回复
                  忙碌起来,用一个又一个切实的行动充实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大量的垃圾食品、酒精和抱怨。
                  我喜欢一句话,“忙得没有时间忧虑。”


                  来自iPhone客户端90楼2016-01-20 12:41
                  回复
                    我们自卑,不是因为我们不好,而是因为我们太渴望变好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91楼2016-01-20 12:42
                    回复
                      我从前以为,等我年龄渐长了,一个个地弥补了曾经的缺憾,就不会自卑了。
                      可是,我发现,等我学会用化妆掩盖缺陷时,本来就比我好看的姑娘已经健身整容,把我甩了不止一条街;等我去过几个邻近省份旅游时,以前同学纷纷已经去国外游学、秀的都是各种我看不懂的英文定位;等我勉强会认些奢侈品牌的logo,他们街拍拎着的手袋已经是一些低调奢华的经典款了。
                      所以,我继续自卑着。
                      有时候我会觉得自卑会是我进步的动力,因为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才会努力地提高自己吧。但是,自卑的我,心态极度不平和,我时常处在焦虑、难过、不甘、痛苦中,任由糟糕的情绪消耗着自己。


                      来自iPhone客户端92楼2016-01-20 12:43
                      回复
                        我开始深刻反思“自卑”这件事。
                        我发现,我的自卑,是因为我对自己没有充分的认识和评估,又太渴望变好,理想过高,以至于现实和期待相差甚远,最终引发自我恐慌。
                        譬如,相貌、家境这类无法改变的因素,我没有认识到自己天生就只有70分,总觉得自己也该和我所羡慕的人一样有90分。所以,在一次次意识到我只有70分的时候,我才会痛苦和难过。
                        我不切实际地渴望变好,恨不得自己长一张网红脸,又有着王思聪的家世,弹钢琴弹得跟郎朗一样好,最好还能和三毛一样走遍世界。因为这些过高的预期,我才会一次一次对现实失望,痛恨自己乏善可陈。有时候,完美主义和自卑心理密不可分。


                        来自iPhone客户端93楼2016-01-20 12:44
                        回复
                          不想再看到晚辈们出于礼貌表现半推半就、长辈们出于慈爱说出感谢。


                          来自iPhone客户端95楼2016-01-23 08:24
                          回复
                            我一直觉得,偶像剧玛丽苏的最高境界,不是圣母白莲花顶着一张大众脸却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也不是摔一跤就能让霸道总裁觉得这个女的好特别啊然后爱得死去活来,而是无论双方曾经爱得有多深,无论彼此在爱情中受到过多少伤害,分手的时候竟然能够说出“我只要你幸福就好”。更可怜的是没有主角光环的男二号女N号们,常常被设定为要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深爱的男一女一卿卿我我你侬我侬,还要饱含泪水地45°仰望天空说“我只要他/她幸福就好”。
                            多少人决定放弃一段感情的时候,无论多么不舍,多么难过,都要配图发文“祝你幸福”,显得自己多么大度洒脱,好像下一秒就可以拿到“中国好前任”的锦旗了。
                            我很好奇,一个人的胸怀到底是要宽广到什么程度,才会去祝自己深爱过的人幸福?如果曾经深爱过,又怎么能轻易做到如此释怀。能做到的人,可能正活在电视剧里演主角吧。我活在现实,沾染了大多数俗人的气息,我真的做不到。


                            来自iPhone客户端96楼2016-01-25 22:16
                            回复
                              说不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再随便兴致勃勃地跟人聊梦想,甚至开始厌恶那些只说不做的嘴脸,冷静下来才发现,那厌恶其实是冲着自己来的,口口声声说着梦想,却只会镜花水月地给自己希翼的未来打白条,着实可恶。
                              经历过那些只是拥有梦想就觉得幸福,哪怕只是谈到都觉得兴奋的年纪,当现实中的不如意不再能用对生活一而再再而三的迁就、将就,甚至是妥协来抚慰的时候,你突然发现平日里说得风生水起的那些所谓的梦想,除了想一想,就只剩下偶尔才会出现在深夜酣睡时,或白日无聊发呆时的梦。
                              当然,人的日子不是不能这么过下去,当你发现身边绝大部分的人都是这样生活的时候,要从中跳脱是需要愚公移山的勇气的,一则要有持之以恒的耐力,二则要做好抵御孤军奋战时的孤独。


                              来自iPhone客户端97楼2016-01-27 11: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