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qy吧 关注:20,468贴子:1,993,163

回复:【转】红楼——古典文化中那些美好的传统礼仪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还是关于避嫌,古时候妇女,尤其是未婚的女孩,是不能随便叫陌生男子看的,大户人家的小姐就更是这样的了。因为大户小姐经常不出门,见的男子少,而且小姐一般养尊处优,长的白嫩好看,这样,小姐看到一个除了自己父亲外的一个年轻男子,很容易生出情意,而男子看到了如此美貌的小姐,肯定会倾心。。。然后。。。就是一出西厢记一样的富家小姐和贫穷小子的故事了,这样的事在古时候很常见,所以呢,古时候小姐避讳见陌生人特别是陌生男人也是出于现实考虑的,不光是传统文化的原因。
看这张,袭人的表妹们在袭人家玩,恰好宝玉来了,袭人家小,没地方藏,只好往角落里钻,这才对嘛,未婚的闺女就得这样。
即便这样藏了,我们的二爷还是看上了那个红衣裳的mm了,要不是袭人说她已定亲,也得进怡红院,所以,古时候女子避男子的嫌是有道理的。


IP属地:河北36楼2015-12-06 21:49
回复
    这张,王夫人听说宝玉挨打,心急如焚,也不忌讳屋子里还有几位清客在场就闯进去,唬的清客藏之不及。
    这也是原著里的描写,老版的剧组态度认真,每个细节都不放过,叹服!


    IP属地:河北37楼2015-12-06 21:49
    回复
      再来说丫环的发型,就说雪雁吧。
      礼书记述说古代女子十五岁时有了婆家,行及笄礼(俗称上头),挽发髻。而未上头的女孩子,一般是梳丫头,丫环,(后来丫头丫环成了小侍女的代称,丫头丫环也成了丫头们的专属发型)。
      那么什么是丫头,丫环呢,其实,这个环是个通假字,通“鬟”,百度百科的解释:鬟,妇女的梳成环形的发卷。
      这个鬟,在《历代帝王图》里有,看这张,就是最左边那个女孩的头发形状,就是在头两边的圆圈状发型。


      IP属地:河北38楼2015-12-06 21:49
      回复
        雪雁是个丫头,她的头发自然是标准的丫环(鬟),两边各一个圈圈~在古代的发型头饰上,老版的精细大家都能感受到,每个人,不同的身份,都是不能乱来的。
        某版的铜钱。。。
        不知是不了解古代妇女的发式头饰还是咋的。。。


        IP属地:河北39楼2015-12-06 21:50
        收起回复
          这张最明显,可爱的丫鬟,像个耳罩了,哈哈哈


          IP属地:河北40楼2015-12-06 21:50
          回复
            再说说荷包,在第7集里面,宝玉在园子里被他父亲带着吟诗作对,表现很好,他的小厮们就上来要赏,我开始不明白,小厮们为啥要宝玉身上的荷包呢?干吗不要钱?
            原来这荷包可是个好东西,满人入关前,习惯骑马,他们身上就有布袋子,可以装干粮,水壶,烟 qiang等东西,等入了关,他们还是保留了这个身上佩戴口袋的传统,只是这口袋越做越小,越做越精致,用途也越来越多,可以装香料,比如宝玉去祭拜金钏就是用的荷包里的“两星速沉”(速沉是一种香料),还可以装香津润舌丸(大概是这名字),宝玉调//戏金钏就是从荷包里拿出丸塞进金钏口中,还可以装槟榔,贾蓉轻//薄尤二姐,被尤二姐吐了一身的槟榔渣子,这槟榔就是装在荷包里的,等等,荷包用处很多
            而且,宝玉身上的荷包那就更了不得了,那都是他的丫头们做的,有时还有小姐(比如林妹妹做的),这些丫头小姐们手艺可是了不得的,针线女红是一流的,做出来的荷包可是市面上买不到的!精致的荷包,可以作为艺术品了,所以小厮们都要抢了~!


            IP属地:河北41楼2015-12-06 21:51
            回复
              又看到一个极其细微的地方了,关于醒酒石,第24集,湘云醉卧之后,一个丫头(好像是彩云)给她端来一杯酸汤醒酒,之后递给她“醒酒石”!
              我震惊了~原著一句极其不显眼的话,老版也要表现出来,话说不拍这些大家绝对也不会发觉嘛!只能叹服老版的认真细致!
              所谓醒酒石,即喝醉酒后,衔在嘴里可以醒酒解渴的石头。据《清一统志》介绍,醒酒石就是云南大理所产的点苍石,也就是大理石。大理石有白、杂二种,白色大理石又叫寒水石、方解石,呈块状结晶,白色或黄白色,略略透明,质地坚硬,性寒。寒水石有“清热降火,除烦止渴,主治壮热烦渴,口干舌燥”等功效,故而也能够醒酒。


              IP属地:河北42楼2015-12-06 21:52
              回复
                这林之孝家的是管家老婆,在王夫人面前都可以坐下来和主子说话,可见是比较有脸面的,所以宝玉才这么礼貌。
                规矩啊规矩,礼仪啊礼仪,这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IP属地:河北44楼2015-12-06 21:53
                回复
                  说个民俗吧,这里,晴雯要撵坠儿,说是宝玉的意思,并提到了“宝玉”的名字,坠儿的干娘说下人不能直接叫主子的名字,说晴雯是拿主子的威风压人,然后,麝月帮晴雯说话,这里麝月说我们丫头直呼宝玉的名字是老太太的意思,为的是“好养活”。
                  之前看这里,特别是这句话,不懂,估计现在还是有些人不太明白。
                  解释之,我国历来有给小孩起小名的习惯,比如“狗剩”、“二蛋”,然后,这个名字就让大家都来叫,这样的原因有二:一是这些名字不像人名,就上不了阎王的记名簿,到时就死不了,二是大家都来叫这个名字,显得这个名字普通无常,这样这个孩子就不容易死。
                  这里老太太吩咐大家都直呼宝玉的名字,取的就是第二个意思。


                  IP属地:河北45楼2015-12-06 21:54
                  回复


                    IP属地:河北46楼2015-12-06 21:54
                    回复
                      主子和下人之间说话,下人是不能直呼主子“你”的,但主子是可以直呼下人“你”的,看这里,平儿直呼凤姐“你”,结果挨训了。


                      IP属地:河北47楼2015-12-06 21:54
                      回复
                        红楼梦》 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有这么一段对话:
                        平儿笑道:“好,白和我要了酒来,也不请我,还说着给我听,气我。”晴雯道:“今儿他还席,必来请你的,等着罢。”平儿笑问道:“他是谁,谁是他?” 晴雯听了,赶着笑打,说道:“偏你这耳朵尖,听得真。”
                        这里,晴雯为何要赶着笑打平儿,实是人称代词“他”在作怪。
                        就是十分精明的晴雯,也本应该称“宝二爷”或“宝玉”,但却不经意随口冒出个“他”。万不可小看了这个“他”,表面上是晴雯的随意,这个“他”是指称某个不在场的人物,属第三人称代词,本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我们中国人生活中有个传统习惯,就是在对话时称呼自己或他人的“爱人”或“恋人”,往往不道出名字,以“我的‘她’”“你的那个‘他’”等来代替,尤其是在年轻的群体中。这里,晴雯先前说的“他”,还没有此意,经平儿的追问后,其“情”顿生,因此才出现了两个女孩儿“赶”着、“笑”着、“打”着的嬉闹场面。这一“打”一“闹”,一个“情笃初开、娇羞欲滴”的纯情少女形象就跃然纸上。


                        IP属地:河北49楼2015-12-06 21:55
                        收起回复
                          这张要说的是端痰盂的晴雯,宝玉漱口时轻轻的把头转向了一边,没有看。这还是规矩,主子漱口多少是不大雅观,下人目光回避一下也是应该,这就是细节之处的滴水不漏了。
                          某版的黛玉吐水,薛姨妈喷饭。。。


                          IP属地:河北50楼2015-12-06 21:55
                          回复
                            关于开面,亦称开脸、绞面、绞脸、择脸、升眉等。婚姻礼仪。是用绞合的双线绞去新娘脸上汗毛,剪齐额发和鬓角,修眉毛扮妆的仪式。女子一生只开一次面,作为嫁人的标志。
                            原著里贾琏说过香菱:“可惜叫那薛大傻子买了去,开了脸,做了房里人。”(大概这样说的)
                            看老版,为了表现一个已婚女子的眉毛,据说凤姐的眉毛是全剃了(因为邓婕眉毛过粗),再画上的,这样才能体现是原著里“两弯柳叶吊梢眉”,一个演员为了角色能做如此牺牲,老版的剧组如此苛刻认真,叹服~!


                            IP属地:河北51楼2015-12-06 21:56
                            收起回复
                              而这张的尤二姐,眉毛就浓密得多,鬓角汗毛也有,这是没有开过脸的的样子,这才对嘛。其实老版的红楼是很好的传统文化和民俗的教材,可惜我对民俗文化懂的不多,要不然,请一个大师来讲讲个7天7夜也说不完~
                              而且,老版表现的民俗礼仪文化等等都是经过各个领域的泰斗级的大师过问的,是正确的,大家可放心,但某版大家只可抱着玩笑的态度就可以了,不能较真的,不知道某版的民俗顾问干什么去了,或者是故意为了迎合现代人口味,而把人物打扮得性感妖娆,把礼仪规范都按现代规范来搞,的确,这样大家看起来不太费劲,易懂,但你误导了大众,糟蹋了文化。。。


                              IP属地:河北52楼2015-12-06 21: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