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孝服的问题,在中国,生老病死都是大事,丧事尤其大。
在我国有“五服”的说法,这是最先起源于周朝的说法。周王把天下分封,王城周围500里内叫甸服,再往外500里叫侯服,再往外500里叫绥服,依次还有要服、荒服,共“五服”,是个区域概念,不同的服交纳不同的税负,享受不同的待遇,比如里王城最近的甸服,人们交税要用上好的粮食,离王城稍远的侯服,人们交税就交粗糙一点的粮食,在享受王城的好处比如赏赐、保护等方面,离王城越近,好处越多,最远的荒服就是流放犯人的地方了。
到了唐宋明清,“五服”就延伸到家庭伦常中来了,是指家中若是有人去世,就把这个人的亲属按和此人的亲疏关系分为“五服”,分别是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在不同的服里面服丧长短不一样。其中斩衰一般是指逝者的子女,服丧时间最长,一般是3年,在这3年里,不能穿好的,不能吃好的,总之要哀痛逝者。在齐衰这个服里面的人服丧时间就短一点,大概一年,大功的人更短,半年,依次类推。
在老版里面,我认为关于五服是不会出问题的,因为顾问都是大师级别的人物,固然,我看了下秦可卿那段,老版剧组人员认真细致的精神打动了我,那个送葬的场面宏大,细节也足够细致,现只举一例。
“五服”里面最重的服斩衰,未嫁女为母要服斩衰三年,女子服斩衰,并须以生麻束起头发,梳成丧髻。丧服要用最粗的生麻布制作,断处外露不缉边,丧服上衣叫“衰”,因称“斩衰”,表示毫不修饰以尽哀痛,服期三年。
秦可卿死后,她的丫头宝珠因为知道“扒灰”的事,怕贾珍加害于她,就认死去的秦可卿为母,甘做义女,担任摔丧驾临之事。
我们看她的丧服,的确是粗麻布,没有缉边,有线头露出来,的确是用麻布挽成丧髻,可见老版的认真细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