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家军原创网文吧 关注:37贴子:1,041
  • 11回复贴,共1

【素材】古代阵法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常言:阵而后战,军阵的作用在冷兵器战争以及随后的冷热兵器混用战争(直到拿破仑战争)中一直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古往今来各色史书、小说和评书中,斗阵向来与斗将一样是吸引读者眼球的两大法宝。那么军阵到底是什么?军阵如何让一只军队获取战斗的胜利?就让我们就此说开来。(本文所说的是一种理想状态,历史中有例子,但不是所有的情况都能包括)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10-21 11:01回复
    军队作为独特的暴力机器,其战斗力的不是兵士个人武力简单相加,而来源于军队内部所特有的凝聚力和推进力;两者源自严明的纪律与训练,载体则是军阵。军阵实际就是部队在作战中所使用的战斗队形和战场展开方式。
    事实上军阵就是各个战术单位在按照战术要求完成列队,同时相互按照一定原则组织起来的战术展开,即多个战术单位展开后按照一定原则相互配合组合为大型的合成军阵。军阵要与军队的编制构成相适应,也要与部队中各兵种之间的战术特点、配合关系相适应。
    军阵不但是部队发挥战斗的工具,更是实现指挥的工具,在当时的通讯水平制约之下,指挥官只能将相对模糊命令传于各阵来执行(当然现在想指挥到人也很有难度)。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10-21 11:01
    回复
      2大小
      列阵必须从独立作战的最小战术单位开始,通常这一级战术单位以百人上下为多(会有人提戚家军鸳鸯阵,但单独的一个十人鸳鸯阵是无法独立完成战斗任务,其设计是为应对敌方单兵),比如罗马的百人队,秦汉的屯,隋唐的团,宋代的都,乃至后来的连。(在其之上则为数百人级,千人级单位;宋军中的指挥和军)冷兵器作战,过小的战术单位在战场上指挥困难且缺乏战斗力和生存能力,虽然存在更小的编制(什伍)但是这已经不是真正意义的战术单位而只是编制单位。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10-21 11:01
      回复
        对于步兵来说,基础的战斗队形很简单:方阵(长宽比可以根据战术要求各有不同)、圆阵(特殊的防御队形)、锥形阵。其中圆阵是将兵力按圆周来布置,以形成全向的战线,其内部可以掩护其他部队并保护物资,类同线性战术时代的空心方阵(在组合合成大型军阵时也可以按照这一原则布置);锥形阵可以用来突破的战线破坏敌方阵型(老版斯巴达300中表现的很好),方阵按照不同行列比可以摆出不同宽度和纵深的阵型(弓弩手需要大正面宽度实现打击力的最大,步兵面对骑兵又需要足够纵深)。值得注意的是,因为人数的问题,百人规模的单位是难以排出圆阵或者锥型队形的,这就需要百人级别的单位进行合成,即合成为单个军阵;在指挥中,统帅的命令最多下达到单个阵,具体命令下达到百人规模的战术单位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10-21 11:02
        回复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单个战术单位的队形需要依照更上一级的单位的要求来展开,在很多时候由数个百人的战术单位组成单个在某高级指挥官(至少是负责一个方向级别的,该级指挥官会负责数个小型军阵的指挥)辖下的中小型战阵(比如罗马的步兵大队或者是宋军的指挥)这一级别的军阵是形成维持战线的中坚力量,同时也是战场上最为活跃的单位,战术上的进攻、防守都需要这样的中小型军阵战斗与机动来实现。换而言之,在战场上统帅的命令最多只能下达到单个阵,而一个人管理多个阵是很困难的,这时候可以选择数个副手,每个副手负责直接指挥几个阵,统帅以将将的方式来指挥全军。(传说中的兵仙韩信号称多多益善,能指挥的了战场上所有的阵) 当然也可以合成更大规模的单个阵,指挥层次不变的情况下,统帅可以指挥更多的士兵,但是这样的代价是需要水平高的军官负责单个阵的运作,而且全军的战术变化要变得简单而笨拙。(注意:模式三的含义是统帅的命令可以直接下达到小阵,并非没有中高层方面指挥官)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10-21 11:02
          回复
            骑兵的阵型简单的说一下,优秀的战场的机动能力是骑兵得以生存的土壤,强大的冲击和心理威慑能力是骑兵区别于步兵最大的不同。骑兵的作战队形必须符合两个条件——适于机动、适于发挥突击能力。因此骑兵队形与步兵队形相比有两个明显的不同:密度低、单个战术单位人数少。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10-21 11:03
            回复
              3花装 纯队
              “在单个的阵中的士兵是使用同一种兵器还是应该使用不同兵器配合”,这一问题已经在战场上被争论了两千多年。我国早期的“伍”编制就是在纵向上混用五种兵器,在当时被证明是不合理的;宋代早期有较多的花装,但在面对辽金重骑冲击时编制了大量的长枪、强弩纯队以应对;明戚家军被调往北方后也依然在队之内混合使用几种兵器,但是战斗编队被扩大了。(题外话,现代步兵班均可视作“花装”)
              由此可见,对花装和纯队的使用出于以下几个考虑:1敌方的冲击能力(骑兵的装备和兵力情况),2战斗规模大小(地形破碎程度,双方人数),3指挥水平,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5-10-21 11:03
              回复
                4量地
                大型合成军阵的展开和战线的展开需要考虑的不只要部队的编成情况,更要考虑清楚战场的地形;当然,在量地之中,敌我双方兵力构成情况(包括敌我步骑比例,兵力)以决定大型合成军阵如何展开。汉军很少会用到单个大型方阵,而宋军的大型合成军阵是极其有名的(平戎万全阵)。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5-10-21 11:03
                回复
                  二、变阵
                  1阵在动不在静
                  2聚散
                  童贯谈阵法(回帖集)
                  包括你在内,理解都没有错,但是都只是一端而已。
                  断刀前面说了很多,其实内容也没有错,但是也只是一面而已。
                  你们犯的错误在于只是从阵的角度去理解阵,从静态的角度去理解阵。
                  这个理解是错误的,很多研究中国古代军事问题的历史学者都犯了这个错误,那就是以阵来说阵,而不能把阵形放到军事系统里去理解。
                  没有脱离军事技术和军事装备的阵,也没有能脱离军事技术和军事装备所形成的战术的阵。
                  阵从来都是战术的附属产物,而不是反过来。
                  先有装备,然后有技术,之后有战术,然后才是阵,最后才是阵法。
                  把这个系统理解清楚了,看中国古代的阵法问题,才算上路了。
                  举个例子,前面断刀说,两翼应是骑兵,中路应是重甲和强弩。
                  其实这不是一个规则也不是一个法则,是可以被打破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5-10-21 11:04
                  回复
                    比如,在宋史中有两位名将的本传中,都明确记载了他们是以骑兵居中,而以步兵居两翼的,完全打破了陈规。
                    这两位一个是曹友闻,~一个就是岳飞。
                    没有脱离军事技术和军事装备的阵,也没有能脱离军事技术和军事装备所形成的战术的阵。
                    同样的,也没有能脱离时代和社会的军队。
                    只有工业化的时代,才能形成近代化的军队,只有近代化的社会,才能提供近代化军队所需要的人。
                    眼界要开阔一点嘛
                    你对以骑居中,以步张两翼的分析是正确的。
                    真因为曹友闻和岳飞对自己的步兵的战斗素质很自信,所以才能做到这一点。
                    类似的还有同时期刘琦、杨存中、王德等人在绍兴十一年参加的柘皋之战也是如此。
                    在该战中,杨存中、王德把持大斧等重兵器的重步兵在两翼展开,如墙而进打垮了金军的两翼骑兵,所以才觉得决定性的胜利。
                    咱家说这个老外对雁行阵的解释和理解是错误的根本原因其实前面也说过,他还是从静态来理解阵法。
                    什么时候能不从静态来理解阵法了,看中国古典兵法才算上路了,其实道理很简单很简单很简单的,看了西方古典时期的名将的战术调度以后,回头来看中国的记载,一通百通啊!
                    这里的雁行,不是说开战之后就摆出这个阵型来,而是说,在开战之后,要打出这个阵型来。
                    这个道理通了,回头去看古阵法就通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5-10-21 11:04
                    回复
                      童贯谈兵法(谈话集)
                      事实上,中国古代的兵法书和西方古代的兵法书风格大部分是不同的。中国古代的兵法书,大多是军事家的讲义,也就是提纲。真正重要的内容,不见得在书里写出来,要当面传授。而且,中国的兵法书注重理论归纳,这一点就与注重战例的西方兵法书不同。
                      东方和西方的兵法书中,有两个人的风格竟然基本相同,而且两个人在同一个时代。一个是戚继光,一个是拿骚的莫里斯,这两个人都是有名的步兵大师,都以步兵教范闻名各自的文明圈,而且这两个人都故意不在书中扣下了自己最精华的部分不发表。
                      兵法兵法,重要的是法,就是方法。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如何展开队形,如何调度部队,如何发挥兵力兵器的优势克制不同的对手。这才是每个优秀将领最奥秘的部分。但是这两位都很有意思,如何训练,如何编组,如何配备武器,都写得很详细,关键到如何用,都闭口不谈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5-10-21 11:05
                      回复
                        戚继光在书里,很多时候毫不避嫌的表示,这个部分是机密,不能说。在他审查后出版的谈话录里,秘书也说,某部分涉及军主和将领们谈的机密,所以略过。很多研究中国古代兵法的文人总是不得路径,只知道如何开始,而不知道如何具体执行,问题就出在这里。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有的。
                        莫里斯也是同样的毛病。他前面把步兵的战术动作逐格配图讲解,武器配置也写得清清楚楚。到如何列阵作战,如何进行队形转换和展开,这厮就全部不写,改写士气和纪律了,看的让人好生蛋疼。
                        其实莫里斯和戚继光把兵力配置,战术动作,武器配置已经基本告诉我们了,最关键的部分他们确实没有讲。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对武器的分析和战例的记载进行移植,反复进行兵棋推演,进行仿真性质的复盘。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5-10-21 11: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