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清吧 关注:39,445贴子:1,752,679

度娘这帖吞的发不出来了吗?不打标题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给度娘吞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5-09-25 13:16回复
    标题是那些脑洞大开的皇汗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5-09-25 13:17
    回复
      不得不佩服他们的想像力,他们绝对都是天朝的人才,可惜不用到正业上。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5-09-25 13:18
      回复
        转一篇皇汗的文章给众吧友们欣赏欣赏,就当闲时当小说一看好了。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5-09-25 13:20
        回复
          蝗虫就是一帮傻B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5-09-25 13:28
          回复
            回族以前也没出多少名人,再看看现在活跃在大家眼前的人。


            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5-09-25 13:29
            回复
              相声小品界:
              马三立、李增瑞(国家一级演员)、马志明、白英杰、张大礼、丁广泉


              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15-09-25 13:31
              回复
                东北回族想在那里建一个伊教国家。


                来自手机贴吧16楼2015-09-25 13:44
                收起回复
                  黑龙会最后是走歪了,主因是多数人被英国共济会收买,改造成了军部鹰派,一发不可收拾,正是和希特勒的巴姆堡会议结束,然后投入德国大选,慢慢地巨大野心都浮现出来,犹太共济会才失去了控制,两者是在同期发展。今日的国际情报界,还有黑龙会的后期组织,并没有灭亡殆尽,但是性质不同于日本军国主义,而有一小部分是继承的,这一部份必须保密。


                  来自手机贴吧18楼2015-09-25 13:46
                  回复
                    河南等地中国的犹太人
                    中国犹太人的历史既悠久又神秘。虽然中国关于犹太人最早的文献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到8世纪间,但犹太人可能在更早的汉朝就已经来到了中国。从唐宋年间一直到清朝,犹太人都一直生活在一个相对隔离的社群中,大部分都居住在开封。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几乎所有的中国犹太人都放弃了他们的宗教和文化信仰。


                    来自手机贴吧21楼2015-09-25 13:48
                    回复
                      开封犹太人是记录保存最完整的的中国犹太社群。他们居住在河南省开封市。中国古代称呼他们为蓝帽回回、术忽回回等。在中国的民族,划分为回族或未识别民族,但是近来有些开封犹太人提议为中国犹太后裔正名。 虽然他们已经完全融入到了当地中国人之中,但仍吸引着不时来访的欧洲游客的注意――他们对这个最遥远的犹太文化的边哨充满好奇。


                      来自手机贴吧22楼2015-09-25 13:49
                      回复
                        根据历史记载,一个犹太人社群及一个犹太会堂在开封,至少自12世纪的宋朝生活至19世纪晚期。有些报告认为,他们事实上自9世纪晚期就开始定居于开封。


                        来自手机贴吧23楼2015-09-25 13:53
                        回复
                          他们在开封自称“一赐乐业”教徒,此称号乃由金世宗完颜褎封赐[2],亦有人认为是以色列(Israel)的音译。而周围的中国百姓出于对其宗教了解甚少而称其为“挑筋教”,源自宰杀牛羊时,有剔除脚筋这一生活习惯(相传犹太人祖先雅各与神角力时大腿扭伤,故有此习俗)。或者称“蓝帽回回”、“天竺教”等。术忽回回一名是汉人听到钦察突厥人称呼犹太人后产生的,因为犹太人在阿拉伯语、波斯语中称yahud;钦察人有把i、y音读成j音的习惯,因此有术忽回回一字。


                          来自手机贴吧24楼2015-09-25 13:54
                          回复
                            两宋皇宫“御厨止用羊肉”,原则上“不登彘(猪)肉”。宋仁宗、英宗时,朝廷从“河北榷场买契丹羊数万”。神宗时御厨帐本上更“吓煞人”般记录一年中“羊肉四十三万四千四百六十三斤四两,常支羊羔儿一十九口,猪肉四千一百三十一”,这里尽管记载着有少量的猪肉支出,但绝大部分的猪肉是上了“看碟”和配菜之列。 北宋皇宫这一饮食习惯甚至立都杭州的南宋都得以传承,宋高宗都傲气地表示宫中主用羊肉,不用猪肉乃祖宗习俗。


                            来自手机贴吧26楼2015-09-25 13:56
                            回复
                              北宋初期任用的大臣也基本是“后周”的班底,因此,从官员组成和不食猪肉的饮食习惯看,北宋更是一个沙陀人朝代。也就是说,北宋和五代一样,都是突厥人的朝代。
                              赵匡胤“欺人寡妇孤儿”黄袍加身之后,到新盖的皇家祖庙参观,看到祭庙中摆设的笾豆簠簋,于是问:“这些是什么东西?”身边的告诉他这是祭祀用的器具。赵匡胤说:“我祖宗怎么可能认识这些东西!”,一脚踢翻。赵匡胤的可爱之处,就是不掩饰自己的出身。


                              来自手机贴吧27楼2015-09-25 13: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