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榆山公社
茨榆山
茨榆山位于青龙镇东南20公里处。座落在青秦公路两侧,地势平坦,沙壤土。有576人,其中汉族566人,满族l0人。为茨榆山公社、茨榆大队驻地。
据查,茨榆山建于清康熙九年(公元l970年),李氏由永平府抚宁县迁此定居。因山上多荆棘葛等灌木林,时名为茨儿山,后改为茨榆山。清《迁安县志》载有该村。
白城子
白城子位于茨榆山公社驻地西2.2公里处。居于青龙河东岸,地势较为平坦,沙壤土。全村483人,其中汉族473人,满族l0人。为白城子大队驻地。
据查,村后有山,石灰岩构成,山势陡峭,远望形状似城、呈白色,故取村名白城子。乾隆年间有人至此定居时,仍以此做为村名。清《迁安县志》载有此村。
老李洞南沟
老李洞南沟位于茨榆山公社驻地西北4.0公里处。座落在青龙河南岸的一条小山沟里。地势南高北低,沙壤土,有541人,其中汉族526人,满族l5人。为磨盘山大队驻地。
据查,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l771年),李氏由永平府五百户迁此立庄。因此村地处老李洞南部的一条小山沟里,故取村名老李洞南沟。
刘杖子
刘杖子位于茨榆山公社驻地西北4.2公里处。居于青龙河东岸,土地平坦,沙壤土。全村85人,其中汉族84人,满族1人。为沙金沟大队驻地。
据查,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刘氏由永平府迁安县逃荒至此立庄。以其姓氏取村名刘杖子。
土桥岭
土桥岭位于茨榆山公社驻地北1.0公里处。居于一条小沙河西岸、青秦公路两侧,地势平坦,粘壤土。全村346人,其中汉族265人,满族81人。为土桥岭大队驻地。
据查,清康熙九年(公元l670年),王氏由永平府卢龙县迁此定居,村西有一小岭平坦如桥,遂取村名土桥岭。清《迁安县志》载有此村。
小石匣
小石匣位于菠榆山公社驻地西南3.5公里处。多为山坡地,少部分平地,沙壤土。全村共有30人,均为汉族。为鲁杖子大队驻地。
据查,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l899年),鲁氏弟兄2人由永平府鲁各庄逃荒至此立庄。因其住地,在山间峡谷中、山高谷深,状如木匣,故名石匣。后为与另一名石匣的村子
相区别,此村称小石匣。
申杖子
申杖子位于茨榆山公社驻地西南2.3公里处。居于一条小山沟里,多为山坡地,黄沙土。全村367人,其中汉族366人,满族l人。为西山大队驻地。
据查,清康熙九年(公元l670年),申氏由山东迁此定居。以其姓氏取村名申杖子。清《迁安县志》载有此村。
蔡峪
蔡峪位于茨榆山公社驻地南l.0公里处。地势平坦,沙壤土。全村272人,均为汉族。为蔡峪大队驻地。
据查,蔡峪系清康熙九年(公元l670年)所建。蔡氏兄弟三人由永平府抚宁县迁此定居。以姓氏取村名蔡家峪。后简称蔡峪。清《迁安县志》载有此村。
杉树岭
杉树岭位于茨榆山公社驻地西南4.5公里处。地处山区,多为山坡地,少量山间平地、黑沙土。有330人,其中汉族326人,满族4人。为杉树岭大队驻地。
据查,杉树岭始建于清隆乾三十八年(公元l773年),汪、许二姓由山东济南府逃荒至此立庄。当时村西岭上多杉树,故取村名杉树岭。
杨台子
杨台子位于茨榆山公社驻地西南5.0公里处。居于青昌公路两侧,地势西高东低,沙质土。全村494人,其中汉族492人,满族2人。为杨台子大队驻地。
据查,清康熙九年(公元l670年),杨氏兄弟2人由永平府卢龙县迁此定居。遂取村名杨家台子。清《迁安县志》载有该村,后改名为杨台子。
茨榆山
茨榆山位于青龙镇东南20公里处。座落在青秦公路两侧,地势平坦,沙壤土。有576人,其中汉族566人,满族l0人。为茨榆山公社、茨榆大队驻地。
据查,茨榆山建于清康熙九年(公元l970年),李氏由永平府抚宁县迁此定居。因山上多荆棘葛等灌木林,时名为茨儿山,后改为茨榆山。清《迁安县志》载有该村。
白城子
白城子位于茨榆山公社驻地西2.2公里处。居于青龙河东岸,地势较为平坦,沙壤土。全村483人,其中汉族473人,满族l0人。为白城子大队驻地。
据查,村后有山,石灰岩构成,山势陡峭,远望形状似城、呈白色,故取村名白城子。乾隆年间有人至此定居时,仍以此做为村名。清《迁安县志》载有此村。
老李洞南沟
老李洞南沟位于茨榆山公社驻地西北4.0公里处。座落在青龙河南岸的一条小山沟里。地势南高北低,沙壤土,有541人,其中汉族526人,满族l5人。为磨盘山大队驻地。
据查,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l771年),李氏由永平府五百户迁此立庄。因此村地处老李洞南部的一条小山沟里,故取村名老李洞南沟。
刘杖子
刘杖子位于茨榆山公社驻地西北4.2公里处。居于青龙河东岸,土地平坦,沙壤土。全村85人,其中汉族84人,满族1人。为沙金沟大队驻地。
据查,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刘氏由永平府迁安县逃荒至此立庄。以其姓氏取村名刘杖子。
土桥岭
土桥岭位于茨榆山公社驻地北1.0公里处。居于一条小沙河西岸、青秦公路两侧,地势平坦,粘壤土。全村346人,其中汉族265人,满族81人。为土桥岭大队驻地。
据查,清康熙九年(公元l670年),王氏由永平府卢龙县迁此定居,村西有一小岭平坦如桥,遂取村名土桥岭。清《迁安县志》载有此村。
小石匣
小石匣位于菠榆山公社驻地西南3.5公里处。多为山坡地,少部分平地,沙壤土。全村共有30人,均为汉族。为鲁杖子大队驻地。
据查,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l899年),鲁氏弟兄2人由永平府鲁各庄逃荒至此立庄。因其住地,在山间峡谷中、山高谷深,状如木匣,故名石匣。后为与另一名石匣的村子
相区别,此村称小石匣。
申杖子
申杖子位于茨榆山公社驻地西南2.3公里处。居于一条小山沟里,多为山坡地,黄沙土。全村367人,其中汉族366人,满族l人。为西山大队驻地。
据查,清康熙九年(公元l670年),申氏由山东迁此定居。以其姓氏取村名申杖子。清《迁安县志》载有此村。
蔡峪
蔡峪位于茨榆山公社驻地南l.0公里处。地势平坦,沙壤土。全村272人,均为汉族。为蔡峪大队驻地。
据查,蔡峪系清康熙九年(公元l670年)所建。蔡氏兄弟三人由永平府抚宁县迁此定居。以姓氏取村名蔡家峪。后简称蔡峪。清《迁安县志》载有此村。
杉树岭
杉树岭位于茨榆山公社驻地西南4.5公里处。地处山区,多为山坡地,少量山间平地、黑沙土。有330人,其中汉族326人,满族4人。为杉树岭大队驻地。
据查,杉树岭始建于清隆乾三十八年(公元l773年),汪、许二姓由山东济南府逃荒至此立庄。当时村西岭上多杉树,故取村名杉树岭。
杨台子
杨台子位于茨榆山公社驻地西南5.0公里处。居于青昌公路两侧,地势西高东低,沙质土。全村494人,其中汉族492人,满族2人。为杨台子大队驻地。
据查,清康熙九年(公元l670年),杨氏兄弟2人由永平府卢龙县迁此定居。遂取村名杨家台子。清《迁安县志》载有该村,后改名为杨台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