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_玖零后吧 关注:8贴子:288
  • 10回复贴,共1

转帖---李健讨论窦唯,大家怎么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窦唯在原来的领域中是一个非常棒的音乐家,比如黑豹时期和《艳阳天》等,但是他的技术水平不足以支撑他现在做的音乐,这是我实话实说。  他缺少必要的技巧。音乐是一门艺术,先有艺后有术,但首先技巧要纯熟,要有基本的和声和对位技巧,就像当年德彪西的作品,就有很高的技巧,窦唯缺少的恰恰是当年德彪西的技巧。  大师一定有很高的技巧,但是在成为大师之前,他一定是非常好的匠人。在这个问题上,我跟张亚东探讨过,大家意见一致。  你不能单单成为一个观点艺术家,必须要有大量的技术和理论来支撑,就像坂本龙一的有些作品非常先锋,但是他首先是一个非常好的古典音乐家。


1楼2015-08-22 15:40回复
    1.这好像是我第一次看到在这指正窦唯问题而没人喷的帖子。
    2.你不能单单成为一个观点艺术家,必须要有大量的技术和理论来支撑。 虽然不太懂音乐,但是这句还是说的挺有道理的。 其他的行业也是这个道理。
    3. 对某些评论看不下去了,我说两句
    首先,李健的这段话真假没问题,在你不了解李健的情况下你可以单对这段话有不同的见解
    出处在这里:
    http://www.tsinghua.org.cn/alumni/infoSingleArticle.do?articleId=10081566
    然后重点是,部分伪窦唯蜜抑或是真窦唯黑都别着急跳脚,我知道你们都有各自的心思
    不过,看问题要懂得辩证要懂得说话之前先思考先求证,李健绝对比你们更了解窦唯,他对音乐的态度比你一个业余人士能想象到的还要严谨的多,他对窦唯的评价和态度不是一次采访就可以观全貌的,长期混窦唯吧的大部分都知道李健对窦唯到底是什么样的情怀,懒得废话,直接上干货:
    摘两段不同媒体专访里面李健对窦唯的一些看法
    网易音乐:那你觉得音乐要追随国际潮流么?
    李健:其实我不提倡音乐与国际接轨,外国人不会听中国人唱R&B的,所以咱们还是要保持一个自己的音乐特点。比如窦唯的音乐,外国人没有。
    出处:
    http://ent.163.com/13/0318/04/8Q7L0LJH00032KMI.html
    记者:你做这种风格的音乐受谁的影响比较多?
    李健:就跟一棵树本身需要水跟阳光一样,很多因素才能促成它的成长,而且取决于它是什么物种,我之所以有今天这样的审美一定跟天生的东西有关,也跟成长的过程有关,比如最早我听齐秦、谭咏麟,这是萌芽阶段,然后是披头士,再后来是古典音乐。古典音乐让我觉得音乐更严谨。国内对我影响比较多的其实是窦唯。
    记者:他的哪张专辑?
    李健:《黑梦》。人们最早只听一个调的旋律,但是从《黑梦》那张,我开始欣赏配乐,包括每个乐器的演奏都吸引了我,那张专辑没有通常意义上的歌曲,我今天听还是觉得非常好。当年他才25岁,就能达到这个水平。这么多年过去了,乐坛真正有影响力的人不超过五六个,所以我觉得这个时代不会错过任何一个人,只要你足够好。你没红就是因为你的音乐还不够好,当好到谁都拦不住自然就出来了,亚东没有王菲,他也能火。我觉得别老抱怨唱片盗版卖不动,如果你特别棒的话,也能卖,环境越差,你越应该出得棒一些,这才是真英雄。
    出处:
    http://e.lifestyle.com.cn/stylelife/sscl/532952.shtml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请大家自行对号入座


    2楼2015-08-22 15:42
    回复
      4.窦唯的问题02年颜峻就提出过了:
      但窦唯实在是对音乐形式缺乏应有的野心。他只是在寻找合适的手段,去实现一个镜花水月的幻境。尽管,窦唯会用超出别人想象的能力去整合自己需要的形式,但他专注于抽象境界的时候,太依赖本能、敏感或经验,而不是去建立自己的形式感。他很少独立完成专辑,他喜欢和别人合作、磨合然后又去诱导对方加入自己的精神世界,他喜欢聪明的乐手,他喜欢和他一样喜欢干净的乐手,但他找不到真正对整体的形式创新有所理解的音乐家,他自己也往往停留在情境之中,忘记虚实,宁肯让关于境界的想象取代那尚未到来的境界。这好象是中国年轻音乐家的通病。
      在我听到的暮良文王11首片段作品中,窦唯有可能已经达到了完整的形式领域,但这还不够。和王勇2000年完成、2002年在香港Noise Asia发表的双张专辑相比,他灵气有余,但恰恰欠缺形式的更大可能性;和王凡2002年完成、即将在Sub Jam发表的《无行》相比,他有足够的趣味性,却没有能力挑战一个丰满、自足的声音结构;和FM3的中国式的microsound作品相比,他在寻找新形式的时候,也给自己带来了融合性音乐必然要面对的难题。毕竟“空”要比“满”更难,而中国古典音乐的伟岸,又的确太难解构。日本人从60年代的武满彻到90年代的Aube和池田亮司,已经建立了一个实验性的东方音乐新传统,而窦唯却是从抒情、叙事和景象描绘出发,经由内心世界的建造,直飞向一个高迈的标准,这的确是壮丽而艰难的尝试。


      5楼2015-08-22 15:59
      回复
        5.好吧,其实颜峻的评价我没怎么看懂,但感觉上和李健张亚东的是一个意思。就是说窦唯技术不足,没有技术做基地,光凭的天赋灵气兴趣,搭出的只能是空中楼阁(个人理解,说错勿喷,婉转讽刺我下就好)。但技术这件事无解,因为窦唯本人是反技术的。
        Q:有人说现在的窦唯对音乐感觉很好,但是技术上有些欠缺,不足以完美表现你的意识。
        窦唯:我们是“反技术”的。技术那东西容易造成误区。为了体现技术而技术,为了让人目瞪口呆,花里胡梢的……其实可能和他要表达的情绪没什么关系。
        Q:《暮良文王》里加入大量中国传统乐器的元素,难道这样做不需要“技术”的支持吗?
        窦唯:我说的“反技术”——当然这是我个人的认识,不一定完全正确——是因为你要讲究某种技术,就只能在某种范围内使用,而我们想离开这个框框,用我们喜欢的方式……应该是人决定技术而不是技术限制人。


        6楼2015-08-22 16:00
        回复
          6.
          其实我觉得窦唯什么反技术,什么李健说他不足以支撑,颜峻说他没有丰满自足的结构,没有形式感 说白了,就是窦唯靠天赋打球(依赖本能),吃天赋,吃球感,天生身体劲爆(声音高亢乐感出色),天生球感细腻(想象力好有灵性),球风美如画(趣味性很足) 但没有练出无法防御的绝招(没形成成熟形式),没有体系支撑作用(没有丰满自足的结构),无法围绕他来当基石建队,而更喜欢与别人抱团(喜欢和别人合作),他技术上的不足,也令他无法更上一层楼,只能当个有过不错影响力的当代普通巨星(领域内非常棒的音乐家),而无法成为历史级超巨(大师),而窦唯也没有这么高远的追求,他并没有很渴望成为大师,也没有很刻苦磨练技术,只是按自己的天赋与感觉享受篮球(音乐)而已李健和颜峻的话,简单的类比,就是窦唯=麦迪


          7楼2015-08-22 16:01
          回复
            7.
            首先我是窦唯的脑残蜜。不过也很喜欢李健对音乐的认真和格调。 我完全同意李健的话。这是一个对音乐(或任何艺术。放大来说甚至适用于人生。)有要求的人的完整而正确的道路。毕加索的作品再怎么抽象,人家也是从画一颗颗的鸡蛋这种基本功夫学起的。有了坚固的技术才能从那儿升华为艺术。 不过同时,我还是觉得所谓 “艺术”,本来就是不完整的,不拘泥于正统的,不该有任何正确不正确的,没有一条必经之路的。窦唯确实比较偏向于在打天赋球。但同时他所呈现出来的东西,可能是一个完美的音乐大师一辈子也架构不出来的。当然这不是说窦唯没有技术(他玩各种乐器的能力不用多说)或做艺术可以抛弃技术。只是技术不是唯一而绝对的。 对我来说,在任何情况下,“艺术” 都必须是独立出来的。因为到了最后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技术或天赋或理论或其他有的没的。只有最直接肉体/心灵上的喜欢或不喜欢而已。 对于所有玩音乐的/对音乐有理想的人,她们都必须时刻谨记李健的这一番话。但同时却又必须小心自己不会被这个理论所局限。


            8楼2015-08-22 16:03
            收起回复
              此贴转自虎扑体育2015年2月1日。
              最后附上自己的评论:所长即所短,窦唯的灵性部分在于他的与被广泛认可的专业技能不同的一种表达,而这个也恰恰成了他的短板。谁都挣脱不了这个束缚,即使是公认的大师,也永远有能被遇到相同瓶颈的人看出的短板。
              走下神坛,中年窦大叔是个天赋秉异,纯粹以音乐为生普通人,与我们普通人有着同样的一日三餐,吃喝拉撒睡,喜怒哀乐,生老病死,也有着自己不为人知的孤独脆弱,也有着自己不为人知的爱恋与小脾气。
              窦唯永远是我心中的窦神。


              9楼2015-08-22 16:22
              回复



                10楼2015-08-22 16:37
                回复
                  好贴~我爱的两位诗人~谢谢小白~


                  IP属地:上海11楼2015-09-10 13:0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