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 草船借箭
两天了,诸葛亮不见有任何动作,既没有心急火燎地准备铸箭材料,也没有焦头烂额地邀请工匠替他赶造。他坐在自己的军帐里,用心地品周瑜提来的茶叶。
帐门外,卫兵看守。鲁肃卷着袖子进来,手里又提了一小罐子。
吴用看了,一壁请鲁肃坐,边笑道:“都督又托子敬送什么好东西来了?”
鲁肃将瓦罐放下,将有些湿润的外袍理了理,却不脱下。靠近升起的盆火道:“估摸着是周夫人为公瑾酿的那酒吧。你这孔明倒是好福气。”
吴用五指扣着罐口拿来,伸手就要揭封道:“天气寒冷,不如子敬就陪亮喝了这酒。”
鲁肃慌忙制住,道:“这乔夫人的酒肃可不敢喝啊,公瑾可是嘱咐了,一定要送到你这的。”
吴用便罢,道:“这酒莫非有什么特殊特别?”
鲁肃说:“倒是没有什么特别的,只听说乔夫人酿下的酒,是在第五年除夕的时候,专供公瑾与长沙桓王用的。”
吴用忖着,桓王不正是周公瑾的金兰之交吗,后来还添了连襟这层。蹙了眉道:“大都督将这酒送给亮,不敢揣摩可是有用意无?劳子敬解个。”
鲁肃叹气:“还不是因你立了什么军令状,眼下事在临迩,明天就是第三天,公瑾送你酒茶,是怕你以后喝不着啊。”
吴用一口茶险些喷噀出来,里子忍俊不禁,表样佯作嗔怪道:“敢情都督这是在活祭呢,如何对亮这般无信心。”
鲁肃又叹道:“你呀,这是咎由自取,就是公瑾也帮不了你。”
“哦?那大都督为何不能帮我,不会要眼看着亮命丧黄泉吧?那这酒这茶到底是喝还是不喝?”吴用故意问。
鲁肃怪怨地看他,“你还指望着公瑾能救你?他是东吴大都督,你指望他费尽苦心救你一个外人?”
“呵呵,好啦子敬。”吴用安慰道:“不要生气了,不就是生死吗,亮怎么能拖累大都督呢。只要子敬还记得,每年到我坟茔上烧点香火,撒上些……喏,这罐酒,亮就别无所求了。”
“你呀!”鲁肃忍不住无奈地指他。
吴用陪着笑,为他砌一碗茶,捧递过去。添油加醋道:“亮这辈子能有幸结实子敬,还有大都督这般豪杰,已是夫复何求。”严究起来吴用这话并不假。
鲁肃随后摇了摇头,闷闷呷了一口茶,说道:“你当公瑾真想让你去死?你死了孙刘两家的联合怎么办?他都让我安排好了,今夜有雾,你乔装一番,穿过军营旁那道芦苇众,往西北的口子跑,自然有人接应。”
“呵呵子敬,”吴用察觉隙阙,毫不留情道:“公瑾不是不主张孙刘两家联合的吗?听说还是子敬一力促成的呢。再说,亮跑了,不会授人以柄么?”
鲁肃说:“哎呀,管不了那么多啦!趁着今夜大雾,先保住命要紧啊!”
比之鲁肃的担忧,吴用音色不紊,“都督既然算到有雾,为什么却不相信亮有自己的计较呢?”
鲁肃说:“事到如今,你还有什么办法?”
吴用牵唇一笑,看着差不多了,便附在鲁肃耳旁,悄道:“亮这里有些东西需要筹备,能救亮否,全在子敬了。”
鲁肃惊讶道:“只要不是十万支箭。你开口,肃与都督都会帮助你的。”
“那好,”吴用从袖子里取出早就写好的字条,悄悄放在鲁肃掌心,道:“这上面的东西,请务必在明天一早准备妥定,否则亮就真的人头落地了。”
鲁肃展开看了一眼:“好……不过你要这些做什么?”
吴用弯眼,“明天子敬就知道了,全都拜托给您了,替亮谢过都督。”
鲁肃说:“你就喜欢搞些神秘兮兮的事…好吧,我会帮你转告公瑾的。”
鲁肃离开后,径直去找了周瑜,向他说了种种,然后递上那张字条道:“这是孔明吩咐要替他准备的,公瑾你看,他这是要做什么呢?”
周瑜看了,忽然笑道:“哈哈,这个诸葛亮,如果不是疯了,就一定是诡计多端。”
鲁肃急忙问:“您看出来孔明要做什么了?”
周瑜说,“不,我正纳闷呢。”
鲁肃问:“那这东西……”
周瑜手一挥,“你负责安排,二十条船,按他说的做。对了,全部用子敬你的亲兵。全程秘密进行。”
鲁肃说,“有大都督支持,还有什么做不来的。肃即刻去办,希望这能保住一颗无辜的脑袋。”
“嗯,”周瑜自若道,“明天他要是没死成,就让他将夫人的酒一滴不落地还回来。”
鲁肃忽然想起,回身无奈地说:“公瑾,孔明说:他定与都督对盏同饮。”
立下军令状后的第三日如期而至。按吴用的意思,二十艘船,每只船上十名精干军士。另外再将十囤稻草连夜扎成了稻草人,再穿上鲜艳的衣服,密集固定在每艘船体的两侧。当天大雾,即便站在不远处,朦胧看去也像是伫满了士卒。
吴用满意的检查一遍,对鲁肃说:“安排的很好,谢谢子敬。”
鲁肃的衫子被凌晨的雾一透,颜色深了些。他抖抖外衫,说:“你要的已经给你了,你打算如何去弄那十万支箭?”
吴用提着灯笼,问:“这些兵士,哪一个是领头的?”
鲁肃挥手,叫了一个年轻人到这边来,对孔明介绍说,“这家伙善弓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