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风蓝吧 关注:14,578贴子:209,884

回复:【授权转载】如何避免人物ooc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三,炼字入门
这可以算做是纯粹的了解篇目,因为炼字技巧不是说想写就能写出来的,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语感的培养。
【误区:堆砌】
【扩展:长句写作;长句分隔】
何谓炼字?
答:一种修辞技巧,它在我国古诗词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让后人难以望其项背,让世人只能叹其精妙。简单来说,就是根据文章的需要,选择最贴切最有表现力的字词。
但我觉得,对同人文的要求可以不必那么高,纠结到一词一字那就太那啥了。所以我们把“炼字人门”扩展成“用最贴切最有表现的语句表达”就皆大欢喜了。
“推敲”的例子就不多说了,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也已经是过去式了——叹其高妙就叹其高妙吧,华夏子孙已经没有了“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时间。所以我们这里只简单地提一下炼字法。
反正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嘛,那么我们就从诗歌鉴赏题的技巧入手赏析(喂)
要点:1,斟酌词意;2,修辞技巧;3,表达效果


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15-08-17 12:37
回复
    1,斟酌词意
    考虑最贴切文意、上下文、人物的词语。
    例A:快新架空文段
    他伸出手去轻叩城门,传来的不是被游吟诗人传诵的“像管风琴般优雅与荣耀的回响”,而是当当的铁皮沉响。城门上的天使雕刻已经不在,战争早已把这座城市的优雅与荣耀烧成灰烬。就如同现在走出城门的那群人,他们曾是翡冷翠引以为豪的艺术家,但在战争面前他们只能是一群狼狈不堪沧桑疲惫的可怜人。他们拖着沉重的步伐走出城门,迎接他们的是远处的硝烟和阴霾的天空。
    毁灭是迟早的事,战争中根本没有优雅的余地,所有的高贵在一块干面包面前都低下了头。
    新一【漠然】地看着那些撤离的青壮年跟他们年老的父母分别,他看着一串串眼泪掉在地上和一件件乐器一本本书籍被抛下,然后他抬抬脚踢飞了地面的石子。
    他伸出手去轻叩城门,传来的不是被游吟诗人传诵的“像管风琴般优雅与荣耀的回响”,而是当当的铁皮沉响。城门上的天使雕刻已经不在,战争早已把这座城市的优雅与荣耀烧成灰烬。就如同现在走出城门的那群人,他们曾是翡冷翠引以为豪的艺术家,但在战争面前他们只能是一群狼狈不堪沧桑疲惫的可怜人。他们拖着沉重的步伐走出城门,迎接他们的是远处的硝烟和阴霾的天空。
    毁灭是迟早的事,战争中根本没有优雅的余地,所有的高贵在一块干面包面前都低下了头。
    新一【默然】地看着那些撤离的青壮年跟他们年老的父母分别,他看着一串串眼泪掉在地上和一件件乐器一本本书籍被抛下,然后他抬抬脚踢飞了地面的石子。
    上面两个文段中,只有一个词的差别。
    由“漠然”换到“默然”,你会想到什么?
    新一的性格冷静理智,但是他并不冷漠。在旁观他人生死离别的时候,他虽然不至于伤感得掉泪,但他也不会完全无动于衷——当然他也不可能热血泛滥冲上去说“啊那我来拯救你们吧” - -
    “漠然”这个词显得新一是冷眼旁观,较冷漠;而“默然”则暗示他心里有点感触,但只是默默地看着,不插手去做什么。
    例B
    他身后浓郁的茶香【缓慢】地流动在整个工作室里,蜷在桌脚睡午觉的猫懒洋洋地动了动尾巴。偌大的房间里只有他更换零件的声音,单调的金属碰击声他听了十几年却怎么也听不厌
    他身后浓郁的茶香【凝缓】地流动在整个工作室里,蜷在桌脚睡午觉的猫懒洋洋地动了动尾巴。偌大的房间里只有他更换零件的声音,单调的金属碰击声他听了十几年却怎么也听不厌
    凝缓的原意是“神情悠然自得”,但这里作者显然是“凝固”+“缓慢”的意思。
    PS:这类用法在老一辈作家的作品


    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15-08-17 12:37
    回复
      2,修辞技巧
      用得较多的有比喻、拟人、夸张、词类活用。
      针对一字一词的这类方面的考究,看看古代诗歌就足够叹服一辈子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半壕春水一城花,风雨暗千家”
      一个“暗”字,明明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既有了江南风雨一时间笼罩全城的那种阴暗感觉,又带点拟人手法,不可不谓之生动形象。
      再说一下词类活用问题。
      大致就是动词、名词、形容词这三者的活用。
      举例:阳光从爬墙虎的叶间洒落,照在那些涂鸦上,【光影斑驳了字迹】。
      ——“班驳”本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比起“照在那些涂鸦上,字迹被光影划得斑斑驳驳”这种要来得简洁自然。
      不过话说回来,还是那句话,考虑太细了会无从下手。
      我们的探究要点只是“如何用最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思”。
      要点:切合文意
      各人有各人的文风。有人喜欢文艺点的,从小处见到无限大,描摹得细腻无限;有人喜欢精练到没有一个字多余的,就像海明威那种偏执;有人介于两者之间,文笔华丽但是却没有丝毫多余……
      正因为文风各异,表达得各有千秋,所以我只能说,切合文意是最重要的。(说了半天你什么都没说吧 - -)
      举例了解一下吧。
      同样是表达爱恋:
      我这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BY沈从文
      ——平淡干净的叙述,排比下来有种时空纵横感,让人回味良久。
      那些最深沉的爱就得始终归于寂静直到死亡残忍地撬开紧闭的心扉再到喉咙再到泪腺。
      BY柴狼君
      ——很贴切,细腻地把那种悲伤涌起的途径一一写出,引起读者共鸣。
      (但老实说这样不断开的长句读得头晕,咳)
      他始终站在他一抬头就可以望见的位置,随时准备握住他冰凉的指尖。
      ——简洁平淡,以动作间接表达。
      年轻的时候不懂那苦茶的奥妙,只当作酒水般一饮而尽。像是囫囵咽下去的光阴,没来得及慢慢啜饮,便这样失落了。人还在笑,只是——
      哀莫大于心死。
      BY长良春香
      ——比喻贴切得当,娓娓道来的回忆感在文章末尾更有一种淡淡的失落感。
      他的存在几乎贯穿了他十年的时光,所有悲伤的念想和狂喜的感悟沿著他的脊骨蜿蜒曲折,一格一格悉心存放,未敢遗忘……
      BY不爱氧气
      ——拟人、词类活用的手法让这句话美到心颤,细腻生动。读出来的感觉也很好。
      各种的表达就像映在每个人眼里的不同风景。并没有哪种更好的说法,只有哪种更适合。


      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15-08-17 12:38
      回复
        3,表达效果
        表达效果是评判炼字成功与否的标准。
        一个人对文笔表达效果的敏感度是需要长时间基础和语感的积累才能培养出来的,所以这里没有办法多说什么。前面1,2两点对各种表达的解析已经包含了这个内容,就不多说了。
        【误区TIP:堆砌】
        “比喻写文章使用大量华丽而无用的词语,以扩大或加长篇幅。”BY百度(喂)
        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起,“文艺”“华丽”“细腻”等词开始成为文风的追求标准,于是满大街都开始出现“45度明媚忧伤”。
        还是那句话,各种表达并没有优劣之分,只有合适之别。
        有的写手(如郭敬明落落等)就是擅长那种细腻温柔的文艺风,所以写出来会打动无数人心。
        但是有的人并不适合,却不知为何硬要去学文艺风,最后只能只强行堆砌出看似华丽,实则悲剧的东西。
        解释了堆砌的含义,那么什么形式就叫堆砌呢?
        答:一段文字看起来很多,实际上有效信息太少。
        有人可能会觉得很困惑:“有效信息?那么我用修辞手法太多了算不算堆砌?”
        我建议的衡量标准是:句子有没有过于罗嗦;能否表达清楚;能否打动人心。
        下面我们具体看几个例子。(……不幸看到自己中枪的作者请打我[逃])
        反面教材例A:
        休假里努力连续十四小时以上云雀睡得像死人,夜深,凌晨,骸替他盖上被子,研究室已成狗窝零食热水壶泡面卫生纸说得出都有,骸也感受到自己濒死细胞正缓缓运动,他再不停止工作恐怕细胞全死。骸不知怎的神智模糊跌撞出泳池边,他想躺到日晒椅上睡一下等待恢复,呼吸没有空调的室外清凉,但自己在离目标物尚数步之遥已猝不防倒下。
        ——看这一段文字的时候,各位有没有觉得很吃力?……反正我承认我是有点吃力。
        “读来吃力”其实就是一个判断堆砌的标准。(……作者亲友团会找我麻烦吗)
        “濒死细胞缓缓运动”、“细胞全死”——即使是文科生如我也觉得扯淡,更别说笑而不语的理科友人了。生物学概念就不深究了,只是这里,探究到了细致的“细胞也很累”的地步,恐怕不太合适,给人以故弄玄虚之感。
        其实整个句子只想表达“工作累了的云雀睡着了,骸帮他盖被子,自己也觉得很累”这种简单的意思——何苦堆砌出一个病句(下面会提到病在何处)。
        反面例B:
        他的手放在扶手上握紧了又松开像是在努力尝试失忆一类高难度行为但那对人类来说只是另一种形式的创伤。
        解析:对于句子内容是否堆砌,各人各有标准。个人觉得有堆砌之嫌,因为我不认为“握一握扶手就是努力失忆中”- -所以其实是看各人


        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15-08-17 12:38
        回复
          【扩展TIP:长句写作】
          要点:不出现语病
          长句由于句子太长,很容易分辨不出主语,或是缺少了成分,搭配不当,再或是句式杂糅,重复罗嗦。
          直接拿上面的反面教材做例吧(……)
          反面例A:
          “休假里努力连续十四小时以上云雀睡得像死人,夜深,凌晨,骸替他盖上被子,研究室已成狗窝零食热水壶泡面卫生纸说得出都有,骸也感受到自己濒死细胞正缓缓运动,他再不停止工作恐怕细胞全死。”
          揪出这个句子的瞬间我觉得“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大长句”?但是事实是:拜托,一个句子只能有一个主谓宾啊,所以这已经是病句了。
          那么下面分句解析。
          “休假里努力连续十四小时以上云雀睡得像死人,夜深,凌晨,骸替他盖上被子……”
          解析:
          前半句写的是“睡死的云雀”,但是有个细节导致成分残缺——“休假里努力连续十四小时以上【的】(或加逗号)云雀睡得像死人”,所以说白勺的真是害死人。然后悲剧的就是,这半句的末尾只有逗号,所以下半句的主句偷换成“骸”是完全错误的。
          “研究室已成狗窝零食热水壶泡面卫生纸说得出都有”
          解析:
          ……我觉得作者应该是手误少了一个逗号。不然的话“研究室已成狗窝”,跟“卫生纸说得出都有”——主语又偷换掉了。
          不过说起来,“零食热水壶泡面卫生纸说得出都有”——什么叫做“说得出都有”?这么说来又出现了一个句式杂糅的问题,应该是“零食、热水壶、泡面、卫生纸……总之说得出的东西地上都有”这样吧。
          “骸不知怎的神智模糊跌撞出泳池边”
          解析:
          “不知怎么地”和“神智模糊”是同一个概念,这里重复了。
          “他想躺到日晒椅上睡一下等待恢复,呼吸没有空调的室外清凉”
          解析:
          “躺到日晒椅上睡一下等待恢复”,建议改为“睡一下等待身体恢复”,不过其实也没啥大问题。
          “呼吸没有空调的室外清凉”,这里就有毛病了,“室外清凉”要强说是词类活用的话我也没办法,但是一般都是“室外清凉的空气”不是么。而且定语强调“没有空调的”,我觉得实在是多余,难道室外有空调。
          “但自己在离目标物尚数步之遥已猝不防倒下。”
          解析:
          “已猝不防倒下”,其实就是“突然倒下”,但是“猝不防”……一般用为“猝不防地倒下”。
          反面例B:
          “他的手放在扶手上握紧了又松开像是在努力尝试失忆一类高难度行为但那对人类来说只是另一种形式的创伤。”
          解析:
          ……我觉得,“像是在努力”前、“但”字前加逗号,读会更有顿挫的感觉。……不觉得这么一大长句东西一看过去很难受的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15-08-17 12:39
          回复
            【扩展TIP:长句分隔】
            有些人会误认为“长句就是中间很少逗号”——我不清楚这种误解从何而来,但我可以肯定,长句是句号的问题,不关逗号事啊喂。
            长句的优点是包含信息多,而且分隔得好的话有种特殊的美感。
            分隔长句要点:1,文意;2,强调作用;3,防阅读疲劳
            ……好吧其实我不知道这个要怎么解释……
            说穿了长句分隔还是标点合理运用的问题。
            推荐一篇DRRR文代替吧:《渡鸦》(静临)。这里面用了大量了长句,但是自然妥当。


            来自Android客户端30楼2015-08-17 12:43
            回复
              后面都是进阶,所以还是另开个贴吧【那贴再说(*/ω\*)】
              以上。完。


              来自Android客户端31楼2015-08-17 12:45
              收起回复
                不知道这种帖子能不能申精(*/ω\*)不能就算了吧(*/ω\*)@cute幻想 @MM香茶


                来自Android客户端35楼2015-08-17 13:1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