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初级中学吧 关注:48贴子:344
  • 4回复贴,共1

『黄埔倾情』 《岳阳楼记》课件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国际惯例,一楼百度!


1楼2008-06-03 20:05回复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中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幼年时家境贫寒,在母亲的教育下,发奋读书并胸怀大志。
    公元1015年考取进土。后来曾经镇守西北边疆,抵抗西夏,使西夏不敢进犯。曾任参知政事(副宰相),敢于直言,实行有一定进步意义的政治改革,不幸遇到排斥被贬放邓州任太守。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谥号文正。
    《岳阳楼记》便是他在邓州任上应好友滕子京所请而作。《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
    2、归纳段意
     第一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记叙)
     第二段:(写景)描写岳阳楼周围雄伟景色,引出迁客骚人各不相同的“览物之情”。引出下文。
     第三段:(写景、抒情)写“迁客骚人”“以己悲”的心情”。
     第四段:写“迁客骚人”“以物喜”的心情。
     第五段(抒情、议论)抒发作者阔大胸怀和政治抱负。揭示全文中心。

    1、第一段:
    A、文中哪句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
    B、哪句概括了重修时的盛况?
    C、说明写作缘由的是哪句?
    D、作者开篇点“谪”字,这不是存心触痛老朋友吗?
    明确:A、庆历四年春,滕子京摘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B、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暗包含着对老朋友的劝勉:你虽然身处逆境,但希望不要悲叹,同时,作者自己在庆历五年也遭贬谪,这样写也暗寓与老朋友同处逆境、自勉勉人之意。
    2、第二段
    A、这段写景的是哪几句?
    B、写景的目的是什么?
    C、文中哪两个是对偶句?
    D、“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上段的哪句?
    E、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特点?
    明确:A、“衔远山——气象万千”几句写景。
    B、写景的目的在于抒情,引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C、衔远山,吞长江:(2)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D、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E、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
    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2楼2008-06-03 20:06
    回复
      变幻多姿:“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第三、四段
      A、找出这两段中的对偶句。
      B、第三段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相关词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C、第四段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相关词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D、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A、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B、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
      C、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
      D、“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恰,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4、第五段
      A、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不同在哪里?
      B、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那么跟什么有关系呢?
      C、古仁人有没有快乐的时候呢?
      D、最后一个感叹句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A、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个人遭遇或外物的触化而发生变化“以无喜,以己悲”;古仁人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B、他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是忧“民”,便是忧“君”——怕皇帝不能为百姓造福;他们“进亦忧,退亦忧”,可见他们的“忧”跟个人的进退、荣辱都没有关系。他们是为民生疾苦而忧心忡忡。
      C、在天下人感到快乐后古仁人才会快乐。可见他们的或忧或乐完全是随天下人的或忧或乐而转移的。这就是作者所认为的“古仁人之心”。
      D、作者借用的“古仁人”,即自己心目中具有高尚品德的政治家与上文的迁客骚人对照,否定、批评了迁客骚人的悲喜观。作者对迁客骚人的批评,也是对好友滕子京的善意而含蓄的规劝。进而,作者又以古仁人的名义从正面引出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见解,表明自己不为个人得失而悲喜,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
      9.提问:“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0.提问:“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11.提问:“进”指什么?“退”指什么?


      3楼2008-06-03 20:06
      回复
        讨论并归纳:“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上做官。
         12.提问:“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讨论并归纳: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之意。
        13.提问: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讨论并归纳: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l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三、小结
         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文章先由叙事人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愉悦。

        3、首段交待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写滕子京在逆境中的成绩,交待作记缘由,为后文的阔达胸襟做铺垫。
         4、腾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奋发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
         5、第二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抒情)
         五、理解背诵、
        (1)写迁客骚人“悲”、“喜”的句子分别是什么?
        答: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2)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什么?答:浮光跃金。
         (3)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什么? 答:静影沉璧。
         (4)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什么?(或表现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是什么?) 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进”“退”分别照应什么? 答: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6)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 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7)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 (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答:属予作文以记之。
         (9)请从文中找出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其中最有气势的两个词是什么? 答: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衔、吞)
         (10)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什么? 答: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1)第二段中说“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上文哪句话?


        4楼2008-06-03 20:06
        回复
          答: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12)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3) 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4)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
           六、思考
          (1)第三四段作者用虚笔设想了一明一暗两个场景,为什么会产生一悲一喜的结果? 答:自然的景象包括天气的阴晦晴朗会影响人的情绪,天气恶劣才会“感极而悲”,天气美好才会“心旷神怡”。
           (2)第三、四段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写这两段的目的是什么?)
           答:推导出“古仁人之心”与“二者之异”,表现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襟。
           (3)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什么?答:以物喜,以已悲。
           (4)第五段中“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的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对“二者之为”持什么态度?
           答: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引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否定。
           (5)作者赞美古仁人的实际目的是什么? 否定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勉励友人。
           (6)“迁客骚人”“古仁人”的区别在哪里?
           答:悲喜观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 以已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003年河北省中考填空题)
           (7)第五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
           答: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


          5楼2008-06-03 20: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