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小说吧 关注:6,124贴子:28,089
  • 12回复贴,共1

【求助】有关于盗墓题材小说的写作资料吗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关于盗墓小说的写作技巧和资料类的


IP属地:河南1楼2015-08-12 23:28回复
    【转】盗墓小说的写作技巧和盗墓暗语


    IP属地:河南2楼2015-08-12 23:35
    回复
      写手收藏


      IP属地:河南4楼2015-08-12 23:36
      回复
        顶!


        IP属地:河南5楼2015-08-13 11:48
        回复
          要写盗墓小说的快来啊……………………………………………………


          IP属地:河南6楼2015-08-13 11:49
          回复
            别沉
            人工置顶


            IP属地:河南8楼2015-08-14 18:58
            回复
              介绍一下关于盗墓小说题材的现状


              IP属地:河南9楼2015-08-14 19:22
              回复
                盗墓小说是继玄幻小说之后,
                又一红遍网络的通俗小说类型,

                今,
                比较流行的几部盗墓小说有
                《鬼吹灯》

                《盗墓笔记》

                《盗墓之王》

                《盗墓者》

                《墓诀》

                《西双版纳铜甲尸》

                《茅山后裔》等。它们大多
                凭借
                “描写盗墓贼通过风水秘术发掘古墓的诡异经历”
                来吸引读者眼
                球。有人这样概括盗墓小说,“比武侠多几分想像力,比纯文学多几
                分故事情节,
                比言情多几分惊悚和悬念,
                比一般网络小说多几分知识
                含量。
                ”事实也证明,
                这种小说的影响力与号召力丝毫不亚于玄幻小
                说,
                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据媒体报道,
                盗墓小说的翘楚之作——
                《鬼
                吹灯》
                已被众多影视制作公司所青睐,
                这其中不仅包括两位香港著名
                导演——唐季礼和陈木胜(曾执导电影《双雄》

                ,还包括来自好莱坞
                的新线电影投资公司,
                新线公司甚至欲将其打造为中国版的
                “哈里·

                特”系列电影。
                然而,
                在这些美丽光环的背后,
                我们又不得不面对一个颇为诧异
                和尴尬的事实,
                那就是:
                与玄幻小说驰骋网络数载而依旧坚挺的势头
                相比,
                盗墓小说初成气候便如昙花一谢般急剧衰落了。
                这其中涉及到
                众多原因:跟风作品过于集中,情节套路雷同化严重,新的小说类型
                不断涌现以及读者审美趣味的变化。
                这些因素似乎都有道理,
                但细细
                考量之下,
                却总感觉还有某种能够统摄此诸多因素的深层缘由。


                IP属地:河南10楼2015-08-14 19:23
                回复
                  以《鬼吹灯》为例,且不论其描写盗墓、风水是否合适,单就文
                  本内容来看,
                  如果说作品前半部分还存在对人与人之间的友情、
                  亲情
                  等予以一定观照的话,
                  那么至主人公胡八一退伍后遇到旧友胖子为止
                  便几乎消失了。
                  接下来作为小说主体部分的盗墓情节乍看起来惊险刺
                  激、异彩纷呈,
                  “昆仑山大冰川下的九层妖楼,中蒙边境野人沟中的
                  关东军秘密要塞,
                  消失在塔克拉玛干黑沙漠中的精绝古城,
                  神山无底
                  洞中的尸香魔芋花,
                  云南丛林中的虫谷妖棺,
                  西藏喀喇昆仑山中的古
                  格王朝无头洞,
                  陕西的龙岭迷窟„„”,
                  但这些盗墓探险历程更象是
                  情节架构的简单重复,
                  换汤而不换药,
                  唯一变动的也仅仅是墓葬的地
                  点、名称、墓主人的身份以及盗墓过程中各种各样的僵尸野鬼、妖兽
                  精灵罢了,
                  人物在这些情节叙述中充当了联结各个故事的纽带,
                  而他
                  们本身所应该呈示给读者的生命思索却被无意中淡化乃至消弭了。

                  样,
                  作者与读者之间产生了阻隔,
                  读者从文本中得到的感官满足无法
                  上升为心灵的沟通,
                  从阅读伊始读者因对盗墓故事的陌生新奇而产生
                  的强烈探求欲在重复的故事表述下渐渐消退,
                  也就是说读者产生了审
                  美疲劳,小说的吸引力自然大打折扣。


                  IP属地:河南11楼2015-08-14 19:24
                  回复
                    另一部被人们推崇的盗墓小说——
                    《盗墓笔记》
                    也存在类似情况,
                    “我”
                    在无意中发现了祖父五十年前与他人盗墓时挖到的一部战国帛
                    书残卷,
                    便纠集了一批经验丰富的盗墓高手前去寻宝。
                    各种诡异的事
                    物接连出现,七星疑棺、青眼狐尸、九头蛇柏„„然后便是如出一辙
                    的盗墓过程。不过,这部小说的整体框架与《鬼吹灯》相对独立的故
                    事单元建构比较起来还是有所差异的,它由战国古墓中遇到“血尸”
                    开始,层层设疑,
                    层层展开,引领读者去寻求其背后所隐藏的千古之
                    谜,整个故事沿循一条线索紧密相连。应该说,这样的情节构思还是
                    相当有新意的,作者也是费了一番心思的。然而,作者恰恰忽略了一
                    点,小说情节的出新出奇仅仅是文本建构的一部分,
                    “文学即人学”

                    如果缺少对人类普遍的情感、
                    价值和生命本体的思考与体现,
                    那么作
                    者苦心孤诣的情节也只能是抽去灵魂的一具空壳而已。
                    这一点就连作
                    者“南派三叔”自己似乎也体察到了,
                    他曾坦言,
                    盗墓小说火不了多
                    久,“写完《盗墓笔记》的二、三部我就不写了,那时盗墓小说热该
                    过去了。
                    因为盗墓小说的写作套路是一致的,
                    读者看多了就会腻了!


                    IP属地:河南12楼2015-08-14 19:25
                    回复
                      盗墓类的小说素材真是太难找了,我找了半天几乎都是同样的内容……
                      个人表示很无奈


                      IP属地:河南13楼2015-08-14 19:30
                      回复
                        继续更


                        IP属地:河南15楼2015-08-15 23:45
                        回复
                          摸金校尉
                          来历
                            摸金的雏形始于战国时期,精通“寻龙诀”和“分金定穴”,注重技术环节。鲁迅曾经说, “曹操设了‘摸金校尉’之类的职员,专门盗墓”。 这是根据袁绍攻伐曹操时发布的檄文中的说法:“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檄文具体指出曹操曾经亲自组织和指挥盗发梁孝王陵墓:“(曹)操帅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这篇文字成为古来檄文的名篇,起草者是大名士,列为“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陈琳在袁绍失败后,归附曹操集团。曹操曾经对陈琳此文中对于他行为的揭露表示不满,对盗掘陵墓的批评却似乎取默认态度。所谓“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的设置,或许确是事实。《鬼吹灯》中三个主角皆是摸金校尉,但三人并不是“破坏神”,只因随考古队前往精绝国地下鬼洞,中了诅咒(按现代科学的说法应是鬼洞中有特殊放射物质或是某种病毒),只好寻找传说埋于古墓中的“雮尘珠”避祸。时至宋元之时,发丘、搬山、卸岭三门都少有弟子出现,因此往往被认为门派传承就此断绝,只剩下摸金一门。   摸金一门中并非是需要有师傅传授便算弟子,他特有一整套专门的标识,切口,技术,只要懂得行规术语,皆是同门。不过在摸金门传承中,只有获得正统摸金符的人,才能被称为摸金校尉。号称掘丘一行的民间正统,与发丘天官的手段差不多,最善于以风水星象计算出古墓宝藏的方位。行事讲究留有后路,做事不做绝。   摸金校尉不喜欢与人合作,但独乾有困难而对方又是很信任的人,也会组成五人下的小团体。积极吸纳现代社会的工具与武器 ,并能将它们与风水术法结合起来使用,但对传统行规最为重视,极少有人违反。不是很擅长武功秘法体术   与发丘将军互相看不顺眼,摸金认为发丘与官府合作,挖掘古墓时坏人尸骸,损人风水,对行内传统规矩多有违背;而发丘以为摸金因循守旧,空有精悍手艺只为衣食谋,不去能将行业发扬光大。


                          IP属地:河南16楼2015-08-15 23: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