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兵法吧 关注:5,605贴子:49,115

回复:《孙子兵法》是经典的外线主动进攻战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大家都想看我就再说几句。《孙子兵法》是查明敌方虚实以后,利用奇正配合向敌人进攻的兵法没错。但是战略上不是进攻战略。因为战略进攻的前面是战略相持,再前面是战略防御。孙子兵法中的“自保而全胜”中的“自保”指的就是战略防御,战略相持阶段。当然这两个阶段中也有进攻。但是仅仅是为了达到“自保”目的的进攻,是战略防御,战略相持中以保存自己为目的的进攻,这个级别的进攻根本不符合战略上消灭敌方主力或者首脑机关这个战略进攻特征。同样“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看胜”中的“先为不可胜”也是战略防御,战略相持的意思。强大一方因为不战而胜,全胜。先胜,易胜,速胜的可能性更大。所以在战争中强大一方采取进攻战略是理所当然的,否则就是给弱小一方喘息之机是战略大方向错误。弱小一方熬不过极其艰苦的战略防御,战略相持阶段根本没有机会实施反攻,进攻战略。如果在战略防御,战略相持阶段实施战略反攻就是提前决战,没有霸王项羽的能力,指挥作战的将领没有孙武之才,就提前反攻,提前决战,这样做根本就不是为了取胜的谋划,就是赌徒一个。所以说讨论《孙子兵法》与进攻的问题,谈战术进攻就可以了。无论战术还是战略上“不可胜者守也,”就是说连没有取胜的机会就要转入战略防御,战略相持的意思。在孙武那里不战而胜,全胜,先胜,易胜,速胜的可能性不大,是不会实施主动进攻战略,轻易开战的。
下面讨论积极防御战略,这个战略的目的是以保持自己为主,以消灭敌人为辅助。随便说一句“自保而全胜”就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意思。但是在以“自保”为主,还是以“全胜”为主上,防御战略与进攻战略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这个积极防御战略中的进攻与防御,不是与敌方主力决战消灭敌方主力的,是扰乱,迟滞,阻止,终止敌方的进攻,战略进攻的。总之目的就是阻止终止敌方的进攻。如果在阻止终止敌方进攻战略的,积极防御战略行动中,随便消灭了敌方主力,比如项羽破釜沉舟是意外最大收获。比如八路军破除日本鬼子对根据地围攻的百团大战就是积极防御。这个东西是防御战略中的一种,离主要目的是通过进攻消灭敌方主力,彻底战胜敌人的进攻战略还差得远呢?还是那句话弱小一方熬不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阶段根本没有机会实施进攻战略。弱小一方想直接实施进攻战略,没有孙武与项羽之才就是不知死活。说进攻可以,如果加上战略两个字,目的就变成了寻找敌方主力决战,利用进攻消灭敌方主力取得战争最终胜利了。所以不要战略战略的哪里都随便用好吗。


IP属地:辽宁24楼2015-08-25 05:59
回复
    我觉得你还是回家卖红薯好,纸上谈兵你都说不明白


    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15-08-25 18:03
    收起回复
      孙武三万破楚的进攻最大的弱点很多没有退路,没有后勤,孤军深入。如果不能速战速决就是死路一条,所以楚国只要跟他打战略相持,甚至退守京城,稳守待机。熬过孙武进攻三板这个阶段,吴军根本没有取胜的机会。后来秦国大将王翦吸取了对付楚国这样打得起持久战大国,不适合速攻速胜的教训。改成用进攻战略中的防御制造决胜战机,最终灭亡楚国。


      IP属地:辽宁26楼2015-08-25 19:05
      收起回复
        掐上了!孙子兵法没教你们掐架吧


        来自iPhone客户端27楼2015-08-25 19:07
        收起回复
            我又把此帖细阅一遍。大体上附和楼主的观点。只是个别用语—


          IP属地:四川28楼2015-08-26 00:51
          收起回复
              附和吧友“CJ大江东去”的一段回帖:看到此人一来就跟人要吧主的位子之后,我也看不下去了!是该先探讨一下礼貌问题!
              楼主似乎把吧主之名看得挺重,以至招来众多非议。建议楼主向吧主和各位吧友道歉。然后把你的关于简本孙子兵法的体会,与大家交流。
              其实,我欣赏楼主的独到见解。希望把你的研究成果与大家分享!


            IP属地:四川29楼2015-08-26 10:24
            收起回复
              孙武是战略进攻,楚军如果收缩兵力,集中兵力于一点,楚国就会到处空虚,孙武用兵是决战而来,而且攻城为下,孙武用兵战略战术机动攻其所爱,攻其战略要地,大肆掠夺战略物资,楚国经不起这样的攻击,况具楚国是大国强大的军队,国家让敌人这么侵略威严何在,所以楚王肯定得希望楚军消灭吴军主动出击,一般的君主都好大喜攻,肯定会派兵围堵


              来自Android客户端31楼2015-08-27 07:23
              回复
                前几天我看到有关二战苏德莫斯科保卫战的介绍,德国闪电战入侵苏联,苏联准备不足,加上军事装备和老的指挥员不胜任,所以苏军全线被动,而且战争前期苏区在德军进攻后又马上反击,在德国的机械化打击下损失残重,我听说朱可夫等采取的是梯级防御,减缓了德军的闪电攻势,为进入冬季反攻赢得了时期,天时地利人和,苏联的天气突变,让苏联赢得战略反攻的机会,加之日本没有陪合德军入侵,所以斯大林抽点了手中王牌部队,远动机械化部队


                来自Android客户端32楼2015-08-27 07:36
                收起回复
                  蒙古刚有多少兵,可蒙古骑兵兵团横扫世界。而明朝中日之战,打败日本军队让日本心服口服的明军战车部队刚多少人,这种战术的秘诀就是攻防一体,孙膑在战术上更善于攻防一体


                  来自Android客户端34楼2015-08-27 07:58
                  收起回复
                    战略是关乎全局胜败的谋划,也就是说战略不允许失败,战略的失败就是全局的失败,就没有挽回的机会了。战术就大不一样了,可以失败因为对全局胜负的影响有限。所以战略的核心是胜。进攻战略仅仅是达成胜这个战略核心的方法之一。


                    IP属地:辽宁35楼2015-08-27 16:22
                    收起回复
                      你用孙子兵法诠释柏举之战的间接非常深刻,让人能领略前辈您的修养。
                      但对于孙子兵法做这种定性的判定,对此表示异议!
                      我觉得不是,柏举之战只是孙子用实践行动证实自己兵法的一次检验。
                      如果一种兵法只能对应这一情况的话,它就不是兵法,同理,如果一次行动就尽述其思想全貌的话,也不是兵法!
                      兵法它具有普适性:因敌制胜、因形制敌!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7楼2016-09-02 01:37
                      收起回复
                        攻是守之机,守是攻之策,同归乎胜而已矣。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8楼2016-09-02 04:32
                        回复
                          先学习对立统一规律吧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9楼2016-09-02 12:06
                          回复
                            胜因非克敌,其源在越己。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0楼2017-03-10 02: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