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吧 关注:32,898贴子:655,588

回复:【原创中篇历史小说】《濯瑜》(修改版)及后记《长怀无已》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浙江68楼2015-07-26 14:54
回复
    吴会多有山贼豪强,拥兵或数千或万余,处处屯聚。
    吴景观此局势,与孙策商议道:“山越之中,乌程严白虎势力最盛。若能除灭此人,其余奸邪自将散去。”
    “虎等群盗,非有大志,此成禽耳。”孙策扬眉笑道。
    不久,孙策再启征程,率吴景等南下,一路引兵扑讨,攻破乌程邹他、钱铜及前合浦太守嘉兴王晟等众。王晟因与孙坚有旧,吴夫人劝孙策将其赦免,其方得活命。其余贼首皆被族诛。
    吴郡山越除灭殆尽,唯有严白虎尚盘踞如故,孙策遂独自引兵,前往征讨。


    IP属地:浙江69楼2015-07-26 14:54
    回复
      “如此高垒,真乃筑墙高手!”来到严白虎营前,孙策轻蔑笑道。
      众军士亦放声大笑。
      “久仰孙将军大名,岂敢冒犯虎威?鄙夫愿遣愚弟严舆请和于将军,望将军应允!”一首领装束的人出现在营楼上,向孙策高声呼喊。
      “严大帅如此诚心,我自然应允。但不知议和之所设于何处?”孙策笑道。
      “白虎欲于两军之间设一营帐,将军与愚弟在帐中面议如何?”严白虎拱手道。
      “哈哈,果有诚意,即如所言!”孙策抚掌以应。
      “多谢孙将军,白虎将设帐矣!”严白虎喜道。
      “众将士且随我后退一里,容其设帐!”孙策说着便调转马头,往回走去。
      “将军,蒙往日听闻严舆甚有勇力,严白虎特派此人请和……”孙策新从兵士中提拔的小将吕蒙上前低声道。
      “我岂不知是计?严舆身为使者,竟不先出面相见,有何诚意?严舆之名我亦有所耳闻,据说其可坐跃,我欲观此奇能……”孙策悠然笑道。


      IP属地:浙江70楼2015-07-26 14:55
      收起回复
        营门开启,一孔武大汉跨马而出,腰佩长剑,背挎大刀。孙策见此,除了日常所用手戟,亦多带了一柄白刃,驱马前行。
        严舆杀气腾腾,本想以此唬住孙策,然进入帐中,却先被孙策逼人英气所摄。两人对坐,孙策始终面含笑意,更令严舆惴惴不安。
        正说话间,孙策忽然抽出白刃,迅速砍在席上,严舆不禁一颤。
        “闻卿能坐跃,剿捷不常,聊戏卿耳!”孙策眼角微扬。
        “我见刃乃然……”严舆喃喃道。
        孙策已知严舆是无能之辈,冷笑一声,突然举臂将手戟向其投去,正中其胸口。严舆当场毙命。
        孙策走出营帐,翻身上马,挥动着血染的手戟,高声喊道:“严大帅犹将遣何人‘请和’?!”
        严白虎见严舆被杀,恐惧万分,营中顿时人心大乱。转瞬间孙策大军已至城下。不及半个时辰,严军便溃败四散。严白虎亡奔余杭,投其故友许昭。老将程普向孙策请命追讨严白虎,进击许昭。孙策知许昭乃义诚之士,也便不去追究。
        至此,吴郡局势平定,孙策命程普为吴郡都尉,遣吴景、孙贲回寿春向袁术汇报军务。袁术此时正与刘备争夺徐州,便拜吴景为广陵太守,以孙贲为将军,留在寿春领兵。


        IP属地:浙江71楼2015-07-26 14:55
        回复
          孙策复引兵南下,渡浙江,入会稽。
          会稽太守王朗率兵来拒,驻军固陵。孙策数度与之水战,皆不能克。孙策叔父孙静细察周围地理,对孙策道:“朗负阻城守,难可卒拔。查渎南去此数十里,而道之要径也,宜从彼据其内,所谓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者也。吾当自帅众为军前队,破之必矣。”
          孙策欣然采纳孙静之计,在军中发布诈令,称近来连日阴雨,水浑浊不堪,士卒饮之多腹痛,令迅速准备数百口罂缶储水,使之澄清。
          黄昏时分,孙策又派人在军营四周多燃篝火,以诳王朗,同时分兵连夜赶往查渎道,袭取高迁屯,高迁一战即克。
          战事刚停,忽有一身长八尺、武力过人的壮士拜于孙策马前,自称乃余姚人,名曰董袭,久慕孙策之名,自愿来投。孙策以其奇伟,遂任其为门下贼曹。
          王朗闻高迁遭袭,一时大惊,遂遣故丹杨太守周昕等率兵来战。孙策大破周昕,将其斩首。王朗亡奔入海,乘船南逃东冶。
          孙策自领会稽太守,上表拜孙静为奋武校尉,欲授重任与叔父。然孙静怀恋故乡宗族,不愿出仕,请求留镇,孙策许之。
          孙策命孙权任阳羡长。朱治举孙权、孙俨、孙匡为孝廉。彭城张昭,广陵张纮、秦松、陈端等人皆投入孙策帐下。孙策特以师友之礼待张昭,命其为长史,加拜抚军中郎将,与其升堂拜母,文武之事,一以委之。
          山阴有两个宿贼名曰黄龙罗、周勃,聚党数千人,此时正盘踞作乱。孙策独与董袭率兵征讨,大破之,董袭亲斩二贼之首。孙策遂拜董袭为别部司马,授兵数千,迁扬武都尉。
          会稽郡功曹虞翻曾劝王朗躲避孙策,勿与其交战。王朗败绩之后,虞翻一路随护,送王朗至东冶。王朗知虞翻家有老母,遂令其北还。 孙策闻虞翻归来,遂复命其为功曹,并致书谓之曰:“今日之事,当与卿共之,勿谓孙策作郡吏相待也。”后又亲至虞翻家中,待之以交友之礼。
          不久,孙策挺兵南进,攻克东冶。王朗复败,欲泛舟浮海,逃往交州,为孙策之军逼阻,只得投降。孙策因王朗儒雅,故仅令使者略加诘让,而未杀之。张昭与王朗有旧,孙策遂令张昭私下探问王朗,希望其能归顺。王朗誓死不屈,孙策忿然而不敢害之,将其留置于曲阿。
          前吴郡太守盛宪以疾去官,在吴会之地素有高名,孙策深忌之。


          IP属地:浙江72楼2015-07-26 14:56
          回复
            孙策好驰骋游猎,时常微服出行,到山中行猎。虞翻遂劝谏道:“明府用乌集之众,驱散附之士,皆得其死力,虽汉高帝①不及也。至于轻出微行,从官不暇严,吏卒常苦之。夫君人者不重则不威,故白龙鱼服,困于豫且;②白蛇自放,刘季害之,愿少留意。③”
            “君言是也,然时有所思,端坐悒悒,有裨谌④草创之计,是以行耳。”孙策笑笑,不以为意。
            这日,孙策领兵去讨一处山贼,虞翻步行相从。
            渐入深山,随行军士竟皆不见,孙策却神色恬然,复往前行。
            “左右安在?”虞翻急问道。
            “仲翔⑤勿忧,我令其分路逐贼。值此闲暇,卿随我细览山中景色如何?久未行猎……”孙策欢笑道。
            “危事也!”虞翻闻此,急忙把孙策拽下马,“‘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⑥,老聃之言,君未闻乎?”
            虞翻一边挽着缰绳,一边皱眉低语:“此草深,卒有惊急,马不及萦策,但牵之,执弓矢以步。翻善用矛,请在前行。”
            孙策拗不过虞翻,只得无奈一笑,接过缰绳。
            虞翻一路提心吊胆,东张西望,孙策却只顾赏景,如信步闲庭。
            到了平地,虞翻又劝孙策乘马,孙策道:“卿无马奈何?”
            “翻能步行,日可三百里,自征讨以来,吏卒无及翻者,明府试跃马,翻能疏步随之。”虞翻神秘笑道。
            孙策颇为好奇,遂快马加鞭,疾驰而去。不久,虞翻果然健步如飞而至。孙策正欲问其缘故,忽见大道上走来一名鼓吏,便取其号角鸣奏起来。
            各部士卒闻此角声,很快便从四方聚到孙策马前,纷纷献上贼首。
            “归营行赏!”孙策颔首笑道。
            -----------------------------------------------------
            ①汉高帝:指西汉高祖刘邦。
            ②据【西汉】刘向《说苑·正谏》,吴王欲从民饮酒,伍子胥谏曰:“不可。昔白龙下清冷之渊,化为鱼,渔者豫且射中其目,白龙上诉天帝,天帝曰:‘当是之时,若安置而形?’白龙对曰:‘我下清冷之渊化为鱼。’天帝曰:‘鱼固人之所射也;若是,豫且何罪?’夫白龙,天帝贵畜也;豫且,宋国贱臣也。白龙不化,豫且不射;今弃万乘之位而从布衣之士饮酒,臣恐其有豫且之患矣。”王乃止。
            ③据【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
            ④裨谌:春秋时期郑国大夫。据《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
            ⑤仲翔:虞翻字。
            ⑥语出《道德经》第十二章。


            IP属地:浙江73楼2015-07-26 15:02
            回复
              一日,执掌余杭驿路的候吏忽来拜见孙策,献上一道奏表,称此乃许贡送往朝廷之物,被其在途中截获。
              孙策接过奏表,先启封验其印迹,确认为吴郡太守之印,便命候吏退下领赏,之后展开默念道:“孙策骁雄,与项籍相似,宜加贵宠,召还京邑。若被诏,不得不还;若放于外,必作世患。”
              “鼠辈!不敢与我正面相抗,竟在背后行此诡事……”孙策紧攥奏章,厉声喝道,“来人,请许贡!”
              “将军忽召鄙人,不知所为何事?”许贡颤声问道。
              孙策幽幽一笑:“许府君用心良苦,不独赠我‘小霸王’之美称,且为我求乞京官。如此厚恩,不得不报啊……”
              孙策话音未落,许贡已是浑身颤抖,口中却仍嗫嚅:“小人,小人未尝……”
              “未尝?则此为何物!”孙策将奏表掷在许贡脸上,“我尚且未奏汝投奔山贼,汝竟诬我为世患?!”
              许贡见表,当即瘫软在地,只求饶命。
              “拖出绞首!”孙策拂衣而去。
              许贡家人知其此去必是凶多吉少,三名门客遂携许贡小子提前外出躲避,闻知许贡被杀,便亡匿于民间……


              IP属地:浙江74楼2015-07-26 15:03
              回复
                袁术见孙策已初创基业,另立门户,心中自是追悔莫及。懊恼之余,想起丹杨太守周尚乃庐江周氏,不禁一喜:周家在我治下,周尚为保其族,必将听命于我。吴会虽不归我有,至少可索复丹杨。更何况孙策走后,帐下正缺年少将领,听闻周尚从子周瑜亦为少年英杰,如今同在丹杨,何不命其至寿春为我效力……
                袁术随即令从弟袁胤代周尚为丹杨太守,命周尚、周瑜俱还寿春。
                袁术深知周尚、周瑜受胁迫而至此,心中定不情愿,于是接连几日宴请二人,以期其诚心归附。周瑜之前未见袁术,然常闻其不堪。此番相见,周瑜遂借机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以为其终无所成。
                这日宴罢,袁术笑道:“公瑾才行,出类拔萃,孤久欲以公瑾为将,不知公瑾愿否?”
                “能得明公赏识,瑜不胜荣幸。然而瑜年纪尚少,见识短浅,往日绝少领兵,若为将,恐延误明公大计。古人云‘陈力就列,不能者止’①,以瑜之力,实不能堪此大任,故求为居巢长,守卫一方。日后若有长进,必为明公上阵征伐。”周瑜揖道。
                袁术见周瑜言辞恳切,又自信有其故乡亲族相挟制,遂缓缓应道:“嗯……便依公瑾之言。以后孤于贵府必多加存问。”
                “多谢明公厚恩!”叩首于地,周瑜不觉忆起孙策当年。
                不久,周尚以疾辞返乡里,掌理家事。周瑜赴任居巢,静观时变,以待东归。
                -----------------------------------------------------
                ①语出《论语·季氏》。


                IP属地:浙江75楼2015-07-26 15:04
                回复
                  “孙策小儿,一败再败,竟敢复来?今日本帅赐一刀于头颈何如?”祖郎此话一出,众寇笑得山响。
                  孙策亦大笑道:“祖兄真乃慷慨之人。当年一刀,我尚未报答,今日正当还礼。”
                  “竖子以命相酬哉!”话音未落,祖郞便挥舞大刀,狂奔而来。
                  孙策亦手提长戟,纵马去战。
                  双方军士皆不曾见两主帅只身相斗,遂激亢异常,纷纷擂鼓呐喊。
                  众人皆以为此战正是棋逢对手,本等看一场好戏,然而不过几个回合,祖郎便已招架不住。孙策一跃而起,立于马上,奋力将长戟向下劈去,祖郎慌忙以大刀抵挡,被震得连人带刀跌下马去。孙策即刻用绳索套住其颈,将其拖回军中,命士兵捆缚。两边军士尽皆瞠目结舌,一时鸦雀无声。
                  祖郎之众见主将已被生擒,不久即溃不成军,作鸟兽散。
                  孙策兵士齐声高呼要杀祖郎,然孙策却另有打算,想到现在江东已定,自己亦可称一方豪杰,正是树威立信之时,便对祖郎道:“尔昔袭击孤,斫孤马鞍,今孤创军立事,除弃宿恨,惟取能用,与天下通耳。非但汝,汝莫恐怖。”
                  祖郎急忙叩首谢罪,连声道:“谢将军不杀之恩,郎愿效犬马之劳!”
                  孙策遂亲手解开祖郎枷锁,赏其新衣,命其为门下贼曹。


                  IP属地:浙江78楼2015-07-26 15:07
                  回复
                    此前,太史慈随刘繇奔逃,遁于芜湖,亡入山中,自称丹杨太守。闻知孙策来丹杨讨贼,唯泾县以西尚未归服,遂入驻泾县,设立屯府,大为山越所附。孙策攻下陵阳,东返途中,得知此事,便亲自引军来伐。
                    太史慈固然勇烈,然与孙策交手,犹处下风,一番激战,终被生擒。孙策亲解其缚,握其手道:“宁识神亭时邪?若卿尔时得我云何?”
                    “未可量也。”太史慈扬眉道。
                    孙策大笑:“今日之事,当与卿共之。”随即任命太史慈为门下督。
                    众乱皆平,孙策率兵东归,祖郎与太史慈俱在前导军,众人皆以为荣。
                    还吴之后,孙策封赏众人,拜程普为荡寇中郎将,吕范为征虏中郎将,太史慈为折冲中郎将。
                    长史张昭素有盛名,北方士大夫常送书信与他。北人多在信中专美张昭。张昭欲不宣告,则担忧他人说自己怀有私心;欲宣告之,又觉不妥。正在进退不安之际,此事恰被孙策闻知,孙策欢笑道:“昔管仲相齐,一则仲父,二则仲父,而桓公为霸者宗。今子布①贤,我能用之,其功名独不在我乎!”
                    时为东汉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周瑜22岁。
                    -----------------------------------------------------
                    ①子布:张昭字。


                    IP属地:浙江79楼2015-07-26 15:09
                    回复


                      IP属地:浙江80楼2015-07-26 15:10
                      回复
                        周瑜回到县廷,即刻召集数百人,整备车马,以待明日出行。
                        堂下正是人声嘈杂,周瑜却隐约听到有人喊“公子”,举目望去,见家宰立在府门边。
                        “老父何事至此?”周瑜疾步迎去,“之前我传书于从父,为何不见回复?”
                        家宰含泪道:“近日府中得北方消息,去岁天子东归后不久,嘉谋公即病殁于雒阳,属吏遵其遗言,葬之于诸公子遇难处。此前嘉猷公痼疾已呈笃剧之势,闻知兄丧,身体愈发衰弱,不幸于前日……眼下灾荒弥漫,四处不安,而家中无主,仆遂护送少公子先至居巢,请公子还乡收视余众。”
                        “叔父……”阶前马车上,周峻手扶轼木,怯怯呼道。
                        周瑜见此,一步迈到阶下,将周峻抱至怀中。周峻伏在周瑜肩头,嚎啕大哭。周瑜抚其髫发,低声宽慰,不免痛叹一声,复对家宰道:“明日我往东城借粮,将过舒县。然筹粮之事甚急,不容稍缓。老父且归府,令家中从简治丧,预备车马。待我还返,复经舒县,吊祭从父之后,便领家众同来居巢。”
                        家宰长揖领命,驾车离去。


                        IP属地:浙江85楼2015-07-26 15:21
                        收起回复
                          “肃平昔屯粮,用以赈济穷弊之人。不知明廷远行至此……”鲁肃听说周瑜前来借粮,遂出门相迎。
                          周瑜扬眉浅笑,拱手道:“足下勿虑也。瑜之此行,非为袁氏聚敛。即使所求为军粮,有沛相舒仲应①垂范在前,瑜亦可效之。”
                          鲁肃凝视周瑜片刻,忽畅然欢笑,随即引周瑜来到家中粮仓:“肃之存粮尽在此处,两囷米,各三千斛。明廷若不嫌少,可先取一囷救急。”
                          周瑜惊喜地望着鲁肃,心中益发奇之,躬身长作一揖道:“瑜见足下,如遇旧相识,惜无缟带相赠。”
                          “肃亦无纻衣,然此又何妨?”鲁肃会心笑道。
                          互告年齿,鲁肃长周瑜三岁,二人结定侨、札②之分。
                          临别,周瑜对鲁肃悄声道:“瑜任职居巢,但因家门在袁氏治下,为其所迫。如今族中亲长渐次离世,瑜之此去,正欲携家中余众同到居巢。瑜之至交孙伯符在吴,待饥馑解除,瑜将假途东归。子敬若有意,可同往江东。”
                          “多谢公瑾相邀,嗯……待肃稍作思量,日后必有答复。”鲁肃拱手缓言。
                          -----------------------------------------------------
                          ①舒仲应:即舒邵。据《后汉书》,“舒仲应为术沛相,术以米十万斛与为军粮,仲应悉散以给饥民。术闻怒,陈兵将斩之。仲应曰:“知当必死,故为之耳。宁可以一人之命,救百姓于涂炭。”术下马牵之曰:“仲应,足下独欲享天下重名,不与吾共之邪?”
                          ②侨、札:指春秋时期郑国公孙侨(子产)与吴国公子季札。据《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季札)聘于郑,见子产,如旧相识,与之缟带,子产献纻衣焉。”后因以“侨札”比喻朋友之交。如若细究,季札来见子产,周瑜来候鲁肃,则当以子产喻鲁肃、季札比周瑜也。季札亦好乐,至鲁,有观乐之典。后世亦有以季札、周瑜并称者,如“曲诚有误,闻回顾于周瑜;声无可听,阙(疑)称美于吴札。”(【唐】无名氏《对祭后土判》)


                          IP属地:浙江86楼2015-07-26 15:23
                          回复
                            不久,袁术听闻鲁肃之名,命其为东城长。鲁肃见袁术无纲纪,不足与立事,便领家中老弱及轻侠少年共三百余人,令细弱在前、强壮在后,南下居巢来投周瑜。
                            州中派兵来追,鲁肃一行正在路上缓缓前进。
                            停下队伍,鲁肃令家兵皆拉弓持满,自己手执一盾,悠然笑道:“卿等丈夫,当解大数。今日天下兵乱,有功弗赏,不追无罚,何为相逼乎?”随后将盾牌插入土中,连射数箭,皆将盾牌洞穿。
                            众追兵闻此言观此状,心中甚是敬畏,自度不敌鲁肃,遂悻悻离去。
                            袁术此时势焰衰颓,忧于自保,已无暇他顾。居巢饥民分得粮米,灾情渐解。周瑜遂携众起程归吴,鲁肃同行。


                            IP属地:浙江87楼2015-07-26 15:24
                            收起回复
                              辞别居巢未久,便遇一河,水势颇深,马不得过,然四下查探,竟无一桥。周瑜见身后林中有人朝这边张望,便令兵士引其来前问话。未料此人一出,随后陆续跟出数十人,观其装束,皆为农人。
                              “诸乡里集于此,亦将渡河乎?”周瑜问道。
                              “小人等皆欲渡河,已在此淹留数日。此地有一豪强,多年来摆渡于河上,载人往还,以此敛财,故此河久未筑桥。近逢灾荒,此人索价愈高,小人等本已十分困迫,实无钱与之,无奈滞留此处……”其中一人答道。
                              周瑜闻此,随即调转马头,对身后军士高声道:“我欲于河畔暂驻一日,修一浮桥,如此既能解我等之困,亦可救乡里之急,诸君以为何如?”
                              军士齐声领命,农人皆拜谢。
                              众人同心协力,伐竹斫木,结绳束索,不到一日,一座浮桥便架至对岸。
                              渡过河来,农人满怀感激,纷纷询问周瑜姓字。
                              周瑜自是不肯相告,不料周峻却从身后跳出,顽皮笑道:“此君家在舒县周府……”
                              农人闻此,不由惊道:“周公瑾?”
                              “嗯……正是周某。”周瑜见掩饰不过,只得应声。
                              “久闻公子美名,今日终得亲见,幸哉幸哉!公子大恩,小人没齿难忘……”农人尽皆再拜。
                              “同乡之谊,何须言谢?瑜此行颇急,不得久留,日后复归桑梓,必在此处筑一石桥,请众乡里暂待!”周瑜拱手道。
                              辞别农人,不久即到江边,顺流东下,几日便抵吴郡。
                              登岸后,鲁肃留家曲阿,与周瑜南往吴县。


                              IP属地:浙江88楼2015-07-26 15:2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