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吧 关注:32,898贴子:655,598

回复:【原创中篇历史小说】《濯瑜》(修改版)及后记《长怀无已》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初平三年四月辛巳,董卓为王允、吕布等人所杀,夷灭三族。
冬十二月,虽有周忠登太尉、参录尚书事之佳音自长安传来,然适逢周母亡故,周府再添新丧,一片惨淡。
父服未除,又丁母忧,周瑜长留舒县,为双亲守丧,照管家事,暇时则广览史册,细研兵书,训阅军士。三载光阴,匆匆而逝,不见微澜……
孙策经历则截然不同。
藉由孙策所写书信及郡县间种种传闻,周瑜得以了解孙家此三年之大致情形:


IP属地:浙江47楼2015-07-26 14:29
回复
    先是孙坚乌程侯之号,本应由孙策承嗣,然孙策却将爵位让与幼弟孙匡,笑言日后定当自取功名。此事一时传为美谈。
    之后,孙策在江都结识广陵张纮。张纮因母亲去逝,于家中守丧。孙策多次拜访他,咨问当世之事,二人见解十分合契。
    不久,袁术被曹操、袁绍大败于陈留,遂携余众逃奔九江,杀扬州刺史陈温,进据寿春。孙贲苦于闲居无成,又别无用武之地,终忍辱复依袁术。袁术虽领扬州,然丹杨、九江尚有袁绍部将周昕、周昂盘踞,袁术遂遣孙贲与孙策舅父吴景分讨两郡,皆破之。吴景为丹杨太守,孙贲初领豫州刺史,后又转为丹杨都尉。
    孙策自忖欲雪耻立事,终须从袁术处重得父兵,遂将家人托于张纮,自己则隐忍负重,径往寿春面见袁术,泣涕求其归还孙坚余部以报父仇。袁术虽十分惊异于孙策胆识,然见其并无归附之意,故未肯还其父兵:“孤始用贵舅为丹杨太守,贤从伯阳为都尉,彼精兵之地,可还依召募。”
    此时,孙策结识了于寿春避乱的汝南细阳人吕范,吕范率私客百人归于孙策。


    IP属地:浙江48楼2015-07-26 14:29
    回复
      袁术虽在扬州,却兼称“徐州伯”,与徐州牧陶谦交恶。陶谦听闻孙策去见袁术,深嫌忌之。孙策便令吕范前往江都,将吴夫人等徙至曲阿,之后遂与吕范及族亲孙河①一同依就吴景。不久,孙策便在丹杨集得数百兵士。
      丹杨郡有一山贼名曰祖郎,在泾县盘踞已久,势力强盛。吴景与孙策、孙河、吕范等同往攻讨。孙策手下几百兵丁未及训练,被杀得四散逃去,祖郎一刀砍在孙策马鞍上,一时间拔刀不出,孙策才得以伺机脱身。
      祖郎虽终败走,然孙策却心有郁结,深知自己需要久经战阵的兵马,故只得忍辱复往寿春,面见袁术,屈意投之。
      袁术见孙策伏跪于地,称愿为已效力,心中颇为畅意,遂归还孙坚余部于孙策。
      时逢太傅马日磾持节至寿春,见到孙策,知其为破虏将军孙坚之子,便拜之为怀义校尉。
      孙策姿颜俊美,性阔达听受,善于用人,又武艺超群,屡立战功,在袁术部将中虽年纪甚少,却得大将桥蕤、张勋倾心相敬,袁术亦常感叹:“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后来,孙策手下一名骑士有罪,逃到袁术营里,匿于马厩中,孙策派人前去将其斩首,之后便往袁术处谢罪。袁术道:“兵人好叛,当共疾之,何为谢也?”自此军中将吏愈加畏惮孙策。
      -----------------------------------------------------
      ①孙河:孙坚族子,出继给其姑父俞氏为子,后因孙策爱之,赐其姓孙,遂复本姓。


      IP属地:浙江49楼2015-07-26 14:31
      回复
        此时正值守丧期满,除了孝服,周瑜便欲离家远行。
        几位族父①听闻其有去乡之意,遂来家中询问:“阿瑜何须如此急迫?今年七月,卫尉②始随天子东归,此时距雒阳尚远。待其家书自雒阳传至乡里,阿瑜前往不迟。”
        “瑜之此去,不往雒阳,而向丹杨,欲暂留宛陵,省视嘉猷③从父。愿诸父允行。”周瑜揖道。
        “我周氏历代多居京供职,在朝为官,阿瑜为何……”
        “唉,如今世事改易,后生之前路,未必一同于先人……”
        几位族父议论一番,终颔首默许。
        送走众族父,周瑜忽向身旁家宰拱手道:“老父料理此宅数十载,无异于吾家之亲族故旧。瑜明日一去,阿峻及家中诸事,便烦请老父暂为照管。城外三营兵士,若有不时之需,老父尽可差遣。”
        “公子无须顾念,仆必尽心从事。”家宰深揖道,“然兵众皆留于舒……公子将孤身外出?”
        “然。丹杨兵之勇闻名遐迩,此行乃往宛陵,何愁无有精兵?”周瑜从容道。
        家宰闻此,顿显怅惘:“恕仆冒昧,不知公子此去,何时归家?”
        “归家……”周瑜沉吟片刻,一声笑叹,“瑜不知也。然老父勿虑,家中上下,瑜将来必有安置。”
        此刻寒云积叠,天色正趋阴沉,周瑜却更戴白衣素冠,孤自步入朔风中。
        -----------------------------------------------------
        ①族父:据《后汉书》,周兴有“孝友之行”,“孝友”意指“事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以此推测,周兴当有兄弟,然史籍无载。此处族父即指周兴兄弟之孙,系作者原创人物。
        ②卫尉:指周忠。据《后汉书》,初平四年(193年)六月,扶风大风,雨雹,华山崩裂。太尉周忠免,太仆朱俊为太尉,录尚书事。周忠复为卫尉。
        ③嘉猷:指周尚,其字史籍无载,字“嘉猷”系作者原创,以便行文。


        IP属地:浙江51楼2015-07-26 14:35
        回复
          “当年离家,阿瑜随众人出门送我,跨越门限时,不慎跌仆于地,我急忙抱至怀中,抚头安慰……数年不见,如今再聚,竟需举目相视矣!”周尚望着眼前从子,忆起往事,又喜又叹。
          “瑜今已弱冠,然从父相见,所思所谈者,竟犹为瑜幼时可笑事……”周瑜佯嗔道。
          “哈哈,隔别十数载,至今始得重逢,其间我心中所忆念之阿瑜,自然犹是当年小童……”周尚一边言笑,一边引周瑜来到正堂。
          堂中已设酒宴,席间,周尚与周瑜举杯小酌,叙议家事。宴罢,二人便在太守府中闲步观览。
          “我听闻,阿瑜与孙伯符为金兰之友?”
          “事在中平六年,瑜得阿父等亲长许可,至寿春与之结交。”
          “孙伯符诚为少年英雄,然投于袁氏麾下……”周尚神色中不乏惋惜。
          “从父乃刘正礼①所命,而今袁刘交恶,从父自然以袁氏为敌。然而依瑜之见,吾族与袁氏先代有旧,历世和睦,袁公路虽名声不佳,然未尝侵损吾族,且庐江今又在其治下,故我周氏暂时不宜得罪此人。何况孙伯符必不长久屈从于袁氏,其此番率兵出讨,正有自立门户之意。”
          “然无论其有何意,皆为刘扬州之敌……”
          “恕瑜冒昧,从父愿终生追随刘氏否?”周瑜突然直视周尚道。
          “唔……此言何意?”周尚不禁吃了一惊。
          “当初刘正礼奉诏来扬州赴任,畏惧袁公路,不敢到寿春,孙伯符之舅父、从兄迎其至曲阿,刘正礼竟因此二人为袁氏部下而驱逐之。其人目前虽拥兵数万,然不善用,虽暂能抵挡袁军,然绝难持久。其德其才似此,从父若长久随之……”周瑜见周尚沉默不语,遂又说道,“孙伯符虽年少,然智勇双全,甚得人心,瑜来时尚听闻其自寿春出征之后,沿途有众多兵士相投,已集得五六千人……”
          “哼哼,阿瑜此行,乃为游说我转投孙氏乎?”周尚扬眉笑道。
          “瑜不敢。”周瑜揖道,“然而日后刘正礼若为袁公路所败,但求从父为己为家,略向袁氏低头。孙伯符若邀瑜前去助战,望从父准行。”
          “哈哈哈哈,阿瑜啊……”周尚爽朗大笑,欣然拍了拍周瑜的肩膀。
          -----------------------------------------------------
          ①正礼:刘繇字。


          IP属地:浙江53楼2015-07-26 14:41
          回复
            不久,周瑜便接到孙策密函,邀其前往历阳,共谋大业。原来周瑜当初得知孙策欲离袁术,便在其出征前将自己去向致信告之。孙策来到历阳,遂传书相邀。
            虽然孙策信中未曾提及,但周瑜从信使之面色、装束及马匹便已察觉,此时孙策军中必是钱粮短缺。此等境况,周尚亦看在眼里,因而未及周瑜开口,便挑选五百精兵及船粮器杖,让周瑜一并带去。
            临别,周尚悄声嘱道:“论名义我尚属刘正礼,不便过多相助。此役孙伯符若能击败刘氏,我必投之。阿瑜多加保重。待传捷报!”
            周瑜谢过周尚,便率军士将船只推入泠水,人马、军械、粮草一并载入其中,经水路北上,之后转入溧水,西进大江,顺流而下,连夜驶往历阳。


            IP属地:浙江54楼2015-07-26 14:42
            回复
              刚进历阳城,周瑜便听到身后有人叫了声“仲兄”,回首望去,见是孙权骑着一匹马驹向这边赶来。
              “仲谋何时至此?”
              “今日始至。目下长兄将与刘繇交战,念及家在曲阿恐有不测,便令吴郡都尉朱君理①遣人送阿母及权等来历阳。阿母及阿弟阿妹在后面车中。”孙权指着不远处的马车道。
              周瑜闻此,立刻下马步至车前,来拜吴夫人。
              吴夫人见周瑜到此,自是十分欣喜,随即领众人去营中见孙策。
              孙策拜过吴夫人,便快步迎到周瑜面前,执其手大喜道:“吾得卿,谐也!”二人俱开怀大笑。
              “多谢公瑾与尊从父,此兵马军械,诚乃济人之急,我正愁渡江缺船……”
              “德才高妙者,他人自然倾心相敬,愿为相助,大兄何须言谢?”
              “不敢当……不知公瑾几年间览阅何书,于军事有何新见?久欲相与切磋……”
              “一家人难得相聚,见面便论兵戎之事……”吴夫人嗔道。
              “阿母勿怒,策知过矣……”孙策佯作惧色,随即走向帐外,欲吩咐设宴,忽又停住脚步,回首笑道,“近年在外征战,偶得一队乐工歌伎,平时未尝允其在军中作乐,今日破例,令其来此助兴!”
              -----------------------------------------------------
              ①君理:朱治字。


              IP属地:浙江55楼2015-07-26 14:43
              回复
                【尾注】
                ①周母的卒年和死因系本文原创。由于史籍缺载,周母这一人物的生平不详,考虑到《周瑜传》中除“升堂拜母”之外再没有任何与之相关的记载,作者认为其人去世时间可能较早,本文设定其病逝于周瑜离乡随孙策创业之前。
                ②周尚在出任丹杨太守之前的仕宦经历史籍缺载,其丹杨太守之职系谁所拜亦不详,考虑到其前任为袁术任命的吴景,而吴景为刘繇所逐,故本文认为周尚系刘繇所拜。关于这一问题的更详细论述,可参考燕京晓林《周尚是谁家的丹杨太守?》一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02ad570100pifx.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02ad570100pify.html


                IP属地:浙江57楼2015-07-26 14:45
                回复


                  IP属地:浙江58楼2015-07-26 14:45
                  回复
                    大战在即,孙策送吴夫人及孙权等北往阜陵暂住,随后便与惠衢、吴景、孙贲等合兵一处,准备攻讨横江、当利。
                    “自出征至今,其间数次同樊能等交战,各有胜负。阿策未尝与之对阵,明日千万谨慎。”开战前夜,吴景遂相叮嘱。
                    “舅父勿虑,策正欲以此机令其见识孙伯符……”孙策拭着剑,嘴角微扬。
                    “嘻……汝小子!”吴景责怪道,“公瑾何不助我劝诫阿策……”
                    周瑜本笑而不语,见吴景如此说,便开口道:“将军不必怀忧。大兄既出此言,必有十分自信,将大展身手。瑜惟愿明日随大兄临阵击敌。”
                    孙策眼含谢意,剑收回鞘。


                    IP属地:浙江59楼2015-07-26 14:46
                    回复
                      翌日,孙策率众逼近横江津,樊能、于麇遂出兵迎战。
                      见了孙策,樊能等众不禁仰天大笑:“袁术兵将亡尽乎?竟遣此等小儿对阵,真乃自寻死路!”
                      孙策闻此,扬眉而笑,并不言语。
                      “竖子狂妄甚矣!今日必令尔有来无还!杀!”樊能、于麇领兵直冲而来。
                      孙策毫无惧色,长剑出鞘,一马当先,率军迎上。
                      这是周瑜第一次亲见孙策作战:身先士卒,猛锐冠世,骁勇异常。敌兵无不胆寒,莫敢当其锋,连连败退。
                      周瑜恍然觉得,孙策仿佛天生为战场而生,杀伐,快意,志心,此刻尽化入兵锋所向,酣恣驰骋……
                      这也是周瑜第一次亲历战场,提剑杀人。热血溅在脸上,心却渐渐冷了:生于乱世,我复何言?以战止战,虽战,可也……
                      孙策只此一战便拿下了横江。樊能、于麇落荒而逃。很快,孙策又攻克当利,由是声威大震。
                      尽管有周瑜的资助,然数千人马渡江,船只犹显不足。无奈之下,孙策打算暂驻江北收集船只。此时,孙策的姑母徐孙氏亦在军中,见此情景,遂对其子徐琨道:“恐州家多发水军来逆人,则不利矣,如何可驻邪?宜伐芦苇以为泭,佐船渡军。”徐琨将此言告知孙策,孙策当即采纳。不久,孙策军队便用周瑜所赠船只和自制苇筏渡过了大江。


                      IP属地:浙江60楼2015-07-26 14:46
                      收起回复
                        渡江之后,孙策迅速攻克牛渚营,尽得其中粮谷战具。
                        “公瑾以为此纛如何?”收整完所获军械,孙策持一大纛步入周瑜帐中,将其置于案上。
                        “此纛形制甚佳,行军执此,必凛凛生威。”见纛上徒有纹饰而中心空白,周瑜不由问道,“然大兄何不署字?”
                        “此纛得自所俘军匠处,乃新制之物,尚未造毕,牛渚即归我矣。”孙策笑道,“我自然不可署字于此,其上所缺,乃一‘周’字。但待公瑾挥毫,留一笔迹于纸,我便令军匠依形刺绣!”
                        “此物当属大兄,悬于军前。瑜岂能枉得?”周瑜辞道。
                        “我帐中大纛已足,暂时无需再添,诸将亦各有旗。唯独公瑾,满载兵械粮草赠我,竟忘为自己携一旗帜,此征程尚远……”话至此处,孙策又起笑意,“五百丹杨精兵,随行于公瑾身后,恐将生怨矣!”
                        “瑜非忘携,实因从父犹观望大兄之成败,临别有所申诫,瑜为此而不树旗帜,以掩蔽从父援兵。然随大兄攻伐数日,瑜已深信……”想到此处,周瑜亦畅朗笑道:“谢大兄美意!”
                        “公瑾何须言谢,且下笔哉!”言罢,孙策从身后抽出一杆斗笔。
                        “嗯……”周瑜未接笔,长叹一声,伸手取过案角砚台,“如此巨椽……瑜先磨墨!”


                        IP属地:浙江61楼2015-07-26 14:47
                        回复
                          离了牛渚,一路东进,不久便到秣陵。此时,彭城相薛礼、下邳相笮融依附刘繇为盟主,分别屯聚于城中和县南。
                          孙策先击笮融。初一交战,笮融即被孙策斩杀五百余人,闭门不敢出动。孙策遂趁机去征薛礼。薛礼对孙策更是畏惮,交锋不久,便突围逃走。正值此时,军中却传急报:樊能、于麇又收合兵众,袭夺牛渚屯。孙策当即带兵杀回牛渚,一举攻破樊能等,获其男女万余人。
                          “至此秣陵唯余笮融,此贼士气已衰,待我出阵慑之,其必束手。无须多少时日,便可设祭于先父墓前。”孙策指节叩着地图,目光凝于曲阿。
                          “笮融必知大兄将与己再战,其虽畏惧大兄,然未弃城而去,亦未前来归顺,犹存顽抗之心,必有所设防。大兄须谨慎。”周瑜劝道。
                          “任其如何设防,我必败之!”孙策抱臂笑道,“近日命匠人新铸一短剑,正欲以敌砺之……”
                          周瑜亦略起笑意,然终无所应。


                          IP属地:浙江62楼2015-07-26 14:48
                          回复
                            攻城之日,孙策领兵在前,军威甚盛。笮融不敢出战,令士卒以箭御之。一流矢飞来,正中孙策左股。孙策自感已不能骑马,只得暂撤,乘舆返回牛渚。
                            孙策倚在车中,一路缄默不言,周瑜骑马伴舆同行。
                            “此箭为笮融所用,亦可为我所用……”行近营门,孙策忽然开口,“公瑾,我死矣,遣人讣告笮融!”
                            周瑜闻此,会心一笑:“兄之‘丧讯’,融之‘喜讯’耶?”
                            回到营中,孙策便往大帐治伤。周瑜则寻来一机警军士,许以重金,命其佯投笮融,混入笮融兵营,假传孙策死讯。
                            军士领命而去,周瑜遂来大帐中看望孙策。医工恰为孙策包扎完毕,躬身辞出。
                            营中无侍婢,孙策便令看守帐门的小卒照料自己起居。小卒一边清洗浸满鲜血的布条,一边低声抽泣。
                            “堂堂男儿,居然怕血?”孙策嗔道。
                            “小人不怕,然而追随将军数年以来,首见将军被创,心中难免戚然……”小卒哽咽道。
                            “征战岂有不负伤者?此创甚轻,射中左股而已,又非伤及面颊,有何可悲?”孙策挑眉笑道。
                            小卒勉强应声,端着一盆血水退了出去。
                            周瑜随即走上前来,低声道:“传信者已发,大兄且静待之。”
                            孙策点点头,斜倚回枕上。
                            “嗯……瑜忽起一问,望大兄指教。”周瑜好奇道,“征战之人皆恐伤及心腹、颈项等要害,然大兄似以面目之安危为关键,不知何故?”
                            “哈哈,公瑾竟不解此意?卿亦为风神英俊之士,不珍惜此天赐之资乎?若无出众之姿颜,平生东征西讨,须减多少气魄、失多少功勋……”孙策顽皮笑道。
                            周瑜闻此,略觉愕异,不禁摇首笑叹。


                            IP属地:浙江63楼2015-07-26 14:49
                            收起回复
                              进入吴郡,孙策行军愈疾,转眼已近曲阿。
                              途中渐现一片山岭,孙策忽扬鞭道:“公瑾,前方名曰‘神亭’,我欲先往察探,劳烦代我暂领兵马。”未及周瑜回答,孙策便单骑飞驰而去。
                              韩当、宋谦、黄盖等将见孙策独行,急忙追赶,伴于其后。一行十四骑,转瞬便消失于山下树丛中。周瑜与其余将领只得率大军速进。
                              行不多时,周瑜忽闻远处隐约传来惊惧的马嘶,遂下令疾行,尚未赶至声源处,却见孙策神色焕然,提一柄手戟,骑马从林间走出。韩当等人随于其后,尚显惊悸。
                              “林中何事?大兄之兜鍪何在?”周瑜赶上前来。
                              “以一兜鍪换一手戟,真敌手也!”孙策畅声笑道,“忽遇刘繇两侦骑,其中一骑上前挑战,我便与之独斗。一场酣战,我刺其马而得其项上手戟,其亦得我兜鍪。然胜负未分,前后皆传人马声,敌我之军俱至,遂各自归返矣。”
                              “一侦骑敢与大兄较高下……”周瑜若有所思。
                              “哈,公瑾知彼为何人乎?临别问其姓名,其高声答曰‘吾乃太史子义①!’往日我于此人之事有所耳闻,盖为信义之士也。然不知何时竟投至刘繇帐下,任此卑职……”孙策叹道。
                              -----------------------------------------------------
                              ①子义:太史慈字。


                              IP属地:浙江65楼2015-07-26 14: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