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孙养性,矫葬厉生。 杨王孙,成固人也。治黄老。家累千金,厚自奉养。临终,告其子曰:“我死,裸葬,以复吾真。但为布囊盛尸,入地七尺,《函海》注云:“李本误大。惠校改尺。”既下,从足脱之,以身亲土。”其子不忍,见王孙友人祈侯。〔祈侯书〕谏之。依《汉书》卷六十七《王孙传》补三字。王孙曰:“厚葬,无益死者也。夫僤元丰本作惮。钱、刘、李本作殚。他各本作僤。财送死,今日入,明日发,此真无异暴骸中原。《汉书》文作中野。裹以币帛,隔以棺□,廖本作□,他各本作椁。含张、吴、何、《函》、王、石本作唅。以珠玉,后腐朽,乃得归土。不可。故吾欲早就真宅。”祈侯无以易。卒□葬,如其言。 《汉书》裸葬,此作□。裸字通。
司徒监读如鉴。使,术畅思精;屡登上司,七政是经。 李郃,字孟节,南郑人也。少明经术,为郡候吏。和帝此下,各本有遣字。元丰与廖本无。 〔遣〕使者二人,微行至蜀,《后汉书.郃传》云“
和帝即位”遣。宿郃候舍,郃为出酒夜饮。露坐。郃问曰:“君来时,宁知二使何日发,来耶?”二人怪问之。郃指星言曰:“有二使星入益部。”后一人为汉中太守,命为功曹。察孝,张、吴、何、王、石本有廉字。元丰、钱、刘、李、《函》、廖本无。遂驰名。为尚书郎。徙左丞。稍迁至尚书仆射,尚书令。拜司空。又进司徒。清公直亮,当世称名。顺帝世薨。
炎精下钱写作不。颓,朱明不扬。元丰与刘本作阳。太尉謇谔,任国救钱、《函》本作拔。荒。濯日旸谷,将升钱、《函》本作外。 扶桑。恶直丑正,汉道遂丧。 李固,字子坚,郃子也。阳嘉张、吴、何、王、石本作喜。三年,以对策忠亢拜议郎。大将军梁商,后父也,表为从事中郎,授荆州刺史。直旧各本皆作值。廖本作直。州部有乱。至州,先友其钱、《函》本无其字。贤者南阳郑叔躬、宋孝节,零陵支宜钱、刘、李、《函》与张、吴、何、王、石本作宣。元丰与廖、浙本作宜。雅,表荐长沙、桂阳太守赵历、【卒】〔辛〕廖本注云:“当作辛。”兹依之。巳,奏免江夏、南〔阳〕、〔南〕郡太守孔畴、高赐、为昆此下各本有旧校小注“为昆疑误”四字。又上文旧各本脱南阳郡。顾广圻校稿云:“当脱阳南二字。盖江夏太守,孔畴也。南阳太守,高赐也。南郡太守,为昆也。固奏南阳太守高赐等,见《后汉书》本传。《风俗通》云:汉有南郡太守为昆。见《广韵》为字下。旧校云:为昆疑误,非也。癸酉。”张、吴、何、王、石迳删为昆二字。廖本因顾校稿作小注云:“南下当脱阳南二字。南阳太守高赐也。见《后汉书.固传》。”旧校四字下云:“按为姓、昆名。南郡太守也。见《广韵》为字下,引《风俗通》云:汉有南郡太守为昆。旧校失之远矣。”剽用顾广圻氏创见,改换面目,攘为自出。当揭。 等。州土自然安静。徙太钱、刘、李本作泰。山太守,克宁元丰本无宁字。盗贼。入为将作大匠。多致海内名士。南阳樊英、江夏黄琼、广汉杨【厚】〔序、〕字当作序,说在《广汉士女赞注》。此厚字,宋人依《后汉书》改也。会稽贺纯、【光禄周举、侍中杜乔】 八字疑后人依《后汉书》增。二人因固疏称迁官,与本注“皆蒙征聘”不合。陈留杨元丰本作阳。伦、河南尹存、东平王恽、陈国何临、清河房植等,皆蒙征聘。转大司农。顺帝崩,太后临朝,拜太尉,与后原省太字。弟大将军梁冀、太傅赵峻并录尚书。冲帝崩时,徐、扬有盗贼,太后欲不发丧,须召诸王至。固争不可。〔又〕言:“国家多难,宜立长君。”太后欲专权,乃立乐安王为【质】旧各本有,当衍。帝。质帝元丰本不重质帝二字。崩,太后复与【梁】冀谋所立。固与司徒南郡胡广、司空蜀郡赵戒书与冀,引周勃、霍光立文、宣以安汉之荣,钱、刘、张、吴、何、李、《函》、王、卢、石本并作策。元丰与廖、浙本作荣。阎、邓废立之祸,言:“ 国统三绝,期运厄会,兴崩之渐,在斯一举。宜求贤王,亲近,不可寝嘿也。”冀得书,召公卿、列侯议所立。三公及鸿胪杜乔佥举清河王蒜。冀然之,奏御太后。中常侍曹腾私恨蒜,说冀。明日更议,广、戒从冀。固与乔必争,“蒜宜立,中兴才也。且年长,识义,必有厚将军。”冀不听。策免固、乔。岁余,取下狱;以无事,出之;京师市邑皆称千万元丰本作万。岁。冀恶其为人所善,更奏系张、吴、何、王、石本作击。之。固书与二公曰:“ 吾欲扶持汉室,使之比隆文、宣,何图梁将军迷谬,诸子曲从。以吉物元丰本与浙本无物字,他本有。为凶,成事元丰本作专。为败。汉家衰微,从是始矣。将军亦有不利。吾虽死,上不惭于天,下不愧于人。求义得义,死复何恨。”遂自杀。《
后汉书》本传作:“遂诛之。时年五十四。”二公得书,惟自二字,钱、刘、张、吴、何、李、《函》、王、石本作叹息。元丰、廖、浙本作惟自。流涕。士民咸哀哭之。桓帝无道,冀寻受诛。汉家遂微,政在阉宦。无不思固也。无字上当有国人或朝野二字。旧钞省。
元修刘、李本作修。敦重,威惠实亮。 张〔亮〕则,元丰,钱、《函》、廖、浙本无亮字。《目录》及刘、张、吴、何、李、王、石本有。下文仍无。字元修,南郑人也。为牂柯钱本作牂柯,张、吴、何、王本作牂□。太守,威着南土。永昌、越嶲夷谋欲反,畏〔亮〕则,换临其郡,相谏而止。号曰卧虎。以戍狄勋迁护羌校尉。征拜扶风,又换临桂阳,皆平盗贼。巴郡板楯反,拜隆集元丰本作只。校尉,镇汉中。徙【梁】〔凉〕汉无梁州,字当作凉。州刺史。又为魏郡太守。所在称治。灵帝崩后,大将军袁绍表为长史,不就。丞相曹公拜度辽将军。
子雅温恭,见察文方。 赵宣,字子雅,南郑人也。出自寒微。以温良博雅,太守犍为杨文方深器异之,遂察孝廉。官至犍为太守。
二珪琬琰,三辰悬望。 赵瑶,字元珪,〔弟〕 依《太平御览》卷二百五十八引补。琰,字稚珪,【凡七兄弟】宣子也。〔凡七兄弟,〕旧刻倒,当移正。皆以令德着闻。【瑶少有公望。】 五字,当是常氏自注小字,被写入正。 瑶始为缑氏,袁、赵二公相与书曰:“赵瑶在缑氏,猛虎归《北堂书钞》卷七十五引此作移。迹,百里均耳。元丰本作且,当是讹。【叔】〔升〕顾广圻校稿云:“耳当作尔,句绝。叔当作升。”廖本注同,云“〔升〕下属也”。今按,耳,闻也。隶书叔升易混。平何难。”迁扶风太守。徙蜀郡。司空张温谓之曰:“昔【弟】〔第〕元丰本作弟。五伯鱼从蜀郡为司空。扫吾第以侍足下矣。”瑶曰:“诺!”寻换广汉,卒。琰始为青州刺史,〔于厅前置大器,盛水,贵要有托书,悉投于水中,无有所报。〕依唐百川“校笺”引《北堂书钞》七十二,《艺文类聚》五十文补。顾观光更参校《太平御览》二百五十八引文,补云:“有贵要属讬。琰于厅前置大器盛水。发书,悉投置水中,无有所报。”又引《御览》七百五十八云:“赵琰青州刺史厅,置水瓮,得贵要之书,投于其中。”部下清肃。徙梁相。征拜尚书,不就,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