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是带着一股挑衅的冲动去的,想鉴定一下这到底是合理的改编还是无脑的糟蹋。但没想到,却因此遭遇了一个自己很喜欢的故事。
曾经我也脑子里没有障碍,没有局限。像江流儿一样,相信着大圣的存在。
可是,随着慢慢长大,我学习了很多知识,我开始去认识这个世界,接受这个世界。发现,哦,这个世界在我们出生以前就已经存在了,不是我们创造出来的,我们应该去适应它。
于是我逐渐掌握起一套非常实用的生存法则,这套法则叫做,怀疑。
这个动作蕴含的意义,就是不可以放松警惕,不可以轻易满足。引申出来的大背景就是:这个世界比我们想象得要复杂,处处潜藏着危险,所以我们要在心里存一分防备。
在怀疑精神的指导之下,我知道了凡事都要全面地看,不能再像小时候那样,只往好的方面想,只相信着自己的期待,因为这个世界没有义务要迎合每一个人。万一哪天自己的期待落空,地球还是一样要转,日子还是一样要过,而到那时,如果自己没有任何准备,就只能是一副手忙脚乱的滑稽相了。所以我们开始强迫自己,要去考虑事情不好的一面,要凡事做好最坏的打算。
培养怀疑的能力,也就是培养冷静思考的能力,这种价值观无疑闪耀着人类理性的光芒,我个人还是很推崇的。
但是,有的时候,这种培养没有得到更全面的指引。
在我个人看来,“怀疑”并不是“相信”的对立面,而是一种更广阔的状态。怀疑,意味着不轻易下结论,而不是简单地在“相信”又或是“不相信”这两个阵营里择其一。只不过,由于我们在童年的时候已经很自然地掌握了“相信”的能力,我们在日后培养怀疑精神的时候,才会更多地从“不相信”的那一端入手,也会更多地提醒自己要看到那些不好的、不可能的因素。
其实何止是不相信世界,甚至也一并不相信自己了。每每遭遇一次挫折,就灰心丧气一回,认为下次应该做好更坏的打算。为了不让自己失望,就学会了逐渐不抱期望。所以看问题就越来越消极,丧失了对一些美好但是微弱的可能性的感知力。长此以往,甚至已经都不做调查分析,仅仅凭着经验和空想,就否决了一些可能发展下去的路。
我们都是自己的大圣,我们也都是自己的江流儿。我们在这个世间学习了那么多生存技能,是不是惟独忘记了要给自己提供情感支持?
现在回头看一看,原来的路是那么广阔,现在是越走越窄了吗?
是在哪一个岔路口,我们不知不觉放走了心里的江流儿?
正是那个江流儿,顺带牵走了我们心里那个大圣一般的自己啊。
每每失落,总喜欢到童话故事里找力量,看一看有哪个角色里沉睡着一个曾经的自己,一个一不留神走失的自己,一个你现在很想念的自己。
希望自己快点找到那个曾经的大圣,大圣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