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吧 关注:2,747贴子:28,882
  • 2回复贴,共1

【儒家人文学·高山景行】“冰壶秋月”——延平气象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紫阳陪臣撰稿,儒家人文学荣誉出品。


IP属地:北京1楼2015-06-19 11:09回复
    【原文】
      邓(名迪)曰:“愿中如冰壶秋月,莹彻无瑕。”(《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八七,《延平先生李公行状》)
      李先生涵养得自是别,真所谓不为事物所胜者。古人云“终日无疾言遽色”,他真个是如此。如寻常人去近处必徐行,出远处行必稍急;先生出近处也如此,出远处亦只如此。寻常人叫一人,叫之一二声不至,则声必厉;先生叫之不至,声不加于前也。又如坐处壁间有字,某每常亦须起头一看;若先生则不然,方其坐时,固不看也,若是欲看,则必起就壁下视之。其不为事物所胜,大率若此。常闻先生后生时极豪迈,一饮必数十杯。醉则好驰马,一骤三二十里不回,后来却收拾得恁地纯粹,所以难及。 道夫录(《朱子语类》卷一百三,“李愿中”第七条)
    【简注】
    愿中:李侗,字愿中,号延平先生。是二程的三传门人,朱子的老师。
    冰壶:“直如青丝绳,清如玉壶冰”中“玉壶冰”的省称,即盛有冰的玉壶,前贤认为其德“内怀冰清,外涵玉润”,至为清澈洁白。冰壶秋月,即如盛冰的玉壶、秋天的月亮一样,彻底莹澈温粹,全无瑕疵。
    自是别:自是与常人不同。
    骤:《说文》说“马疾步也”,此处意为放马疾行。
    【后按】
      朱子感叹李延平的涵养迥出常人,讲了三件事:一般人到比较近的地方去就会慢慢走,要是去的地方比较远就会走得稍快些;李延平去近处远处都是一样地走。一般人叫一个人,叫一两声那人还不来,再叫声音就会急遽严厉些;李延平叫一个人总叫不来,再叫声音也不会和前面不同。倘若坐的地方墙壁上有字,朱子也常会直接抬头去看;李延平坐着就不会去看,想看的时候就会站起来走到墙下去看,朱子说,李延平“不为事物所胜”,大概就像这样。确实,路程的远近、别人是否怠慢、墙上是否有字……都不足以改变李延平处事的常度。在一些大事上绝不动摇自己秉持的原则尚较容易,难的是年深日久在所有大小事情上始终如一。朱子所讲的,正是三件很容易被忽略的小事。如果大节不悖,而小处失于顾及,就像美玉微瑕,那么始终如一的延平,便当得起被喻为“冰壶秋月”,莹彻无瑕。
      但是,延平年轻时并不是一个气禀偏温和笃厚的人,而是很豪迈,喝酒一喝几十杯,醉了还喜欢骑马一飙二三十里地,但后来却整束得那么温粹。朱子说,这种变化气质之功,才是人难以企及的。


    IP属地:北京2楼2015-06-19 11:11
    回复
      IP属地:北京3楼2015-06-19 11: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