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潮汕吧 关注:397贴子:5,885
  • 3回复贴,共1

(抗战时期)潮汕难民血泪史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抗战时期)潮汕难民血泪史
旧闻记者
抗日战争期间,大量潮汕难民逃到漳浦一带,除瘟疫病死之外,年老体弱者多数沦为乞丐,青壮少年大部份找农民帮工,有的入赘给人当女婿,有的给寡妇招为丈夫,小孩给人做儿子,妇女有的给人当老婆、小妾。女孩子贱卖,两三百斤稻谷可买一个,有的买去当童养媳、女婢,有的买去养两三年,便是现成的妻子和小妾。她们都是随人逃荒而来,却被人贩子卖掉。当时有很多人讨不起老婆,这时便不顾高利盘剥,借几百斤谷子买一个女人做妻子。这个女人被出卖,过到男家,与丈夫共同以血汗所得偿还高利贷,等于自己借钱叫别人买下自己,负担自己的身价钱,天下悲惨事莫过于此。
在潮汕难民大量涌进漳浦的同时,带来了霍乱蔓延,哭丧之声频传,令人谈“虎"色变(霍乱英语音译虎烈拉,故又称虎疫),人心惶惶,朝不保夕,光县城一隅,一个月间就死了一千多人。有谣言传播:某夜,巡逻警察逢到一群亡魂,以为是队兵,喝问:“哪一部份的?"对方从容回答“接兵部队"随即消失,这时警察才知道逢到“阎罗王”派到阳闻“接兵”的鬼卒。谣言说:人人有被“接"到阴间“当兵”的义务,但知识分子可以“缓役”,这是按照当时政府征兵的办法编造出来的谣言。实际上,知识分子懂得“病从口入”的道理,不乱吃没有足可杀死霍乱弧菌热度煮透的饭菜,碗筷要经开水烫过才用,远避霍乱的媒介苍蝇,因此“避疫”,而不是对阎罗王的“征兵"可以“缓役"。


1楼2015-05-14 20:15回复
    漳浦人口本来稀少,抗战时期又减少许多,潮汕难民是对漳浦人口的大填补。据抗战最后一年1945年统计,全县仅19.5791万人,这还是加上潮汕难民的数字。当时潮汕难民经过霍乱浩劫后还有大量在漳浦定居,具体数字无从估计,有人说漳浦有一半潮汕人,这太过夸大,但从当时漳浦到处可以听到潮汕口音这情况看,在漳浦定居的潮汕难民最少可以抵补漳浦人口在抗战期间的损失(应征入伍有去无圆,逃避兵役流亡外地,死于瘟疫,死于日机轰炸等),因而战前战后,漳浦人口数徘徊在20万人左右,抗战胜利后,在漳浦定居的潮汕难民只有少数回原籍,大部分已在漳浦落地生根。现在,许多潮汕难民在漳浦传下众多后裔,一部分先富起来,每当回忆起当时的苦难,感慨不已。
    潮汕难民纷纷流落到闽西南一带,最远及于江西。由于漳浦是主要产粮区,粮价比邻县低,求生比较容易,所以留在漳浦的潮汕难民特别多。当时的县政府曾用遣散的方法对待潮汕难民,假收容之名将难民集中起来,然后派警察将他(她)们遣送回去。但最远只押送过分水关,随后,难民又跑回漳浦。当时漳浦劳动力缺乏,并有许寡妇和鳏夫,需要配偶,容纳了大量难民,使一些寥落的乡村,人丁重新兴旺起来。在县城谋生的难民也不少,但比起广大乡村来,便不算很多。


    2楼2015-05-14 20:16
    收起回复


      4楼2015-05-14 20:21
      回复
        清朝咸丰年间,客家人为了在珠三角霸占广府人的土地,掀起了土客大战。潮汕人卓兴和方耀带领潮勇去平定叛乱。在客仔将被官兵和广府人屠戮殆尽的时候,潮汕人将军卓兴念着粤东客家人一千多年来归属于潮州府管,本着同情心,网开一面,允许客家人到大营前跪地投降。客仔们为了苟生,纷纷跪拜在潮勇面前。潮勇们将这群客家难民押送到中山和海南一带,有些遣送回梅州地区。潮勇甚至因此遭受到广府人的袭击,认为潮勇偏袒客家难民。现在客家难民的后代们却不念当年潮汕人之恩,却来攻讦潮汕人,忘恩负义莫过于此。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0-08-19 20: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