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计吧 关注:11贴子:249
  • 5回复贴,共1

解析ETA机芯与自产机芯(转)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经常在网上看到有人攻击ETA机芯,认为ETA机芯过于泛滥使用ETA机芯是品牌缺乏实力的表现。ETA机芯在他们眼中仿佛如牛鬼蛇神一般,应该予以横扫。而一旦品牌采用自产机芯,便身价陡增,他们花多得多的银子也在所不惜。
这种对自产机芯的盲目崇拜常常成为了一些表友购表的标准。但ETA机芯真的这么糟吗?自产机芯真得有那么好吗?事实的真相究竟如何?请让我慢慢道来。
ETA机芯厂的历史从1793年便开始了,迄今已有200多年专业生产机芯的经验。比较瑞士和中国的企业,我们会发现,瑞士的企业一般都比较专一,只专注于自己擅长的业务,并长年累月地投入人力物力,以求能在某个领域里做大做强。而中国的企业大多希望面面俱到,希望多元化发展,只要能赚钱,什么都想捞一笔,也不管自己擅长与否,这样造成的结果是短期内由于把握住了市场的脉搏,可能确实能赚到一些钱,但从长远看,没有自己的核心业务,往往会失去立身之本,得不偿失。


IP属地:山东1楼2015-05-13 01:42回复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ETA2892A2定位比ETA2824-2高端,并不一定说明ETA2892A2比ETA2824-2好。某些品牌,比如帝舵、百年灵等,尽管在一些表款中搭载ETA2824-2机芯,但由于其打磨到位、改造出色(比如更换关键部件),性能完全不输于,甚至超过一些打磨程度一般的ETA2892A2机芯。举个例子:比如两个学生同时学英语,一个语言天分较好,但不勤奋,除了课上的时间,几乎从不会在英语上下功夫,另一个虽然天分稍差,但极为刻苦,除了平时课堂上认真听讲外,每天都坚持练习。几年后,谁的英语成绩好,一目了然。所以,不同的态度,往往决定事情的结果。
    ETA7750是枚计时机芯,而且是一体整合式计时机芯(在设计之初就考虑作为计时机芯),广泛用在绝大多数的计时码表内。该机芯也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在质量、性能方面表现中规中矩,当然,考虑到成本问题,一些部件上多少做了简化。这枚机芯直径为30毫米,厚7.9毫米,具有25颗宝石轴承,动力储存时间为44小时。而且,该机芯还是单向上链机芯。至于双向、单向孰优孰劣,业内一直看法不一,这里只陈述事实,不做探讨。计时码表在中国市场反应并不算太好,主要是国人大多更青睐盘面干净、简单的款式,对于展现复杂机械技艺的计时码表反而不太感冒。也许很多人认为只有陀飞轮、万年历、三问属于复杂功能,但其实,我接触的不少优秀的制表师都认为,制作计时机芯的难度反而在陀飞轮之上,计时机芯需要整体的考量,而陀飞轮主要难在调校、装配工艺上。
    最后谈谈ETA6497。该机芯原用于怀表,是一枚手动上链机芯。由于怀表体积较大,故该机芯尺寸也相应偏大,直径达到了36.6毫米,几乎等同于一枚普通手表的直径。该机芯原始的振频只有18,000次每小时。后来增至21,600次每小时。一般来说,机芯越大,走时相对更加稳定精准一些。原本该机芯默默无闻,但后来随着沛纳海的崛起,加上大表风潮盛行,该机芯也水涨船高,拥有了一大批坚实的拥趸。可以说,ETA6497有现在的地位,沛纳海功不可没。个人觉得沛纳海的表价格偏高,而且没有任何折扣,但我也不否认,沛纳海对这款ETA6497机芯打磨得还是相当到位的,能将机械表的美感通过透明表背加以尽情展示,加上手动上链的因素,让搭载该机芯的表款多了几分赏玩的乐趣。ETA6497基本都是小三针款式,这让腕表更显得古色古香。而国产品牌海鸥(Seagull)也有一款搭载仿ETA6497机芯的表,型号为222S,由于性价比较高,还得到了“国产神表“的称号。


    IP属地:山东3楼2015-05-13 01:43
    回复
      自产机芯方面,现在很多品牌都宣称自己的手表用的是自产机芯。但其实都在自产机芯的概念上做手脚,往往在买来ETA机芯后,加以一定程度的处理,便称其为自产机芯,并换上品牌自家的型号,让许多对手表了解不深的人坠入云里雾里。虽然这样做也是符合行业规矩的,但与我这里说的自产机芯不太一样。我这里说的自产机芯是完全由品牌自行设计、研发并制作的机芯。按照这个标准,拥有自产机芯的品牌并不算太多,且让我们来仔细看看。
      比如,为中国消费者熟知的欧米茄研发的同轴擒纵机芯已经历经几代,除以前的2500机芯是基于ETA2892A2进行改造的,新款8500机芯,甚至9500机芯,都是完完全全的自产机芯。万宝龙自收购美耐华机芯厂后,机芯研发能力一日千里,目前,在维莱尔1858系列,尼古拉斯凯世两个系列中,均使用自产机芯,其他系列大多搭载ETA机芯。百年灵在09年也研发出自产的01机芯,并在高端款式中使用。沛纳海近几年出了多款自产机芯,从P.2002、P.2003、一直到现在的P.9000系列机芯,在机芯研发上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万国在机芯研发上的实力也不容小觑,除了入门级产品外,中高端款式主要搭载自产机芯。豪雅曾获得过日内瓦高级钟表大奖年度最佳腕表的卡莱拉1887计时码表,使用的就是自产的Calibre 1887自动上链机芯,而旗下的超高振频表款,亦搭载自产机芯。此外,像萧邦的L.U.C系列,昆仑的金桥、钛桥系列,宝格丽(Bulgari)的杰罗尊达与Daniel Roth系列,均搭载自产机芯。而康斯登(Frederic Constant),等一些不隶属于大集团的品牌,也开始拥有了自产机芯。
      还有一些品牌在旗下的表款中全部或绝大部分搭载自产机芯,比如百达翡丽(Patek Philippe),积家(Jaeger-LeCoultre),劳力士(Rolex),真力时(Zenith),朗格(A. Lange & Söhne),格拉苏蒂(Glashütte Original),罗杰杜彼(Roger Dubuis),爱彼(Audemars Piguet),江诗丹顿(Vacheron Constantin),伯爵(Piaget),宝玑(Breguet),宝珀(Blancpain),帕玛强尼(Parmigiani)等。


      IP属地:山东4楼2015-05-13 01:44
      回复
        也许有的朋友会说,拥有自产机芯的大多为高级品牌,那么,买这些品牌的自产机芯总是不会错的。似乎问题并不这么简单, 就日常佩戴而言,其实ETA机芯与自产机芯的区别并不大,甚至可以说,ETA机芯在稳定耐用方面、在走时精准方面是相当不错的,并不比一些自产机芯差。很多通过天文台认证的ETA机芯就是明证。而且ETA机芯由于诞生较早,已经经过了不断发展演变,是相当成熟的机芯,比起某些刚刚诞生的自产机芯,无疑具有经验上的优势。更何况,一些大牌,如雅典,对于ETA机芯的改造可谓翻天覆地,在雅典的天文三部曲中,就是以ETA2892A2为基础的。经过这样级别处理的ETA机芯,在复杂精密程度方面,早已远远超过一般的自产机芯。
        我们要知道,研发一枚全新的自产机芯需要极大的人力、资金的投入,甚至会高达几百万欧元。对于一些小品牌而言,与其把这些资金投入到机芯研发上,还不如买来机芯后自己打磨、改造。而且,千辛万苦研发出来的机芯,如果性能还不如ETA机芯,那何必要这么做呢?
        当然,没有哪个品牌会承认自己研发出来的机芯不如ETA机芯,无论机芯好坏,通通看做宝贝,千方百计地为自己的机芯进行宣传,这样一来,除去了机芯研发成本,又增加了宣传推广成本。这些成本最终还是要消费者来买单。最终的结果是,消费者花了多的多的钱,买到手表所用的机芯在各方面性能却未必比ETA机芯好。说句实在话,如果以日常佩戴为主,两枚手表的档次、材质、功能都差不多,但搭载自产机芯的表款的价格比搭载ETA机芯表款机芯的价格高出一大截,你会选择哪一款呢?


        IP属地:山东5楼2015-05-13 01:44
        回复
          而对一些唯品牌论的购表者,他们对表本身并无太大兴趣,所看重的主要是品牌知名度,而非机芯。按照这样的标准,他们往往会选择劳力士、欧米茄、浪琴等国人耳熟能详的品牌,虽然有时候也会买到自产机芯,但只是碰巧而已。在他们眼里,品牌是第一位的,只要牌子知名度高,够面子就可以了,至于自产还是ETA,并不太重要。
          对于抱着以投资收藏为目而买表的那批人,他们对手表或多或少有些了解,往往追求的品牌日后的升值潜力,以及机芯的独特美观,在这方面,ETA机芯便要逊色许多,因为ETA机芯产量很大,机芯风格千篇一律,缺乏独特性,也很难做到精雕细琢,美观夺目。而自产机芯的出现,便很好地填补了这个空白。相信很多见过朗格机芯的人,会对其机芯之美过目难忘。鹅颈式微调、黄金套筒、手工雕花摆轮夹板、蓝钢螺丝、德国银夹板,显示了高级制表的诱人魅力。
          而因为喜欢手表而买表的人,他们对手表的爱完全发自内心,选择方面,个人感情因素占了很大一个方面。如果经济条件只允许买一块表,除了价位、品牌和功能因素,我认为要先试戴一下,看那只表顺眼(而不是哪个机芯顺眼)买哪只,理由很简单,毕竟是戴表,而不是戴机芯,而且如我之前所说,很多自产机芯由于在研发、推广上花了很多成本,必然将这些成本转嫁在消费者身上,又何必为了这些不必要的成本买单呢?而在条件允许,想买好几只表的情况下,我认为,可以考虑既买装有ETA机芯的表,也买搭载自产机芯的表,这样轮换着戴,体验不同机芯带来的不同感受,不亦乐乎?


          IP属地:山东6楼2015-05-13 01:44
          回复
            有一个严峻的事实是:Swatch集团已经逐步减少ETA机芯对非集团品牌的外供。换句话说,以后非Swatch集团品牌将会难以获得ETA机芯。很多品牌对Swatch集团的这种行为表示抗议,认为它在搞垄断。但从另一个方面看,对于一些非Swatch集团的品牌,如果对Swatch集团依赖程度过高,势必影响其机芯研发能力,这会不利于整个制表行业的创新与发展。不管如何,以后,许多非Swatch集团品牌所面临的无非只有两条路,一是购买其他机芯厂生产的机芯,二是自己生产机芯。无论选择哪一条道路,对于一直采用ETA机芯的Swatch集团外的品牌,会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挑战。
            在做了如上的分析之后,相信大家对于机芯会有几分理性的思考,而不是一味贬低、否定ETA机芯,认为ETA机芯一无是处。我同时也希望手表品牌能加大机芯研发,给大家带来更多、更精彩的机芯,让市场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IP属地:山东7楼2015-05-13 01: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