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吧 关注:88,096贴子:431,739

回复:【每日一篇诗经】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译】
  求求你,我的仲子,别翻越我家门户,别折了我种的杞树。哪是舍不得杞树呵,我是害怕父母。仲子你实在让我牵挂,但父母的话,也让我害怕。
  求求你,我的仲子,别翻越我家围墙,别折了我种的绿桑。哪是舍不得桑树呵,我是害怕兄长。仲子你实在让我牵挂,但兄长的话,也让我害怕。
  求求你,我的仲子,别越过我家菜园,别折了我种的青檀。哪是舍不得檀树呵,我是害怕邻人的毁谗。仲子你实在让我牵挂,但邻人的毁谗,也让我害怕。


来自Android客户端594楼2015-08-30 16:36
回复
    【2015.8.31】
    《甫田》
    无田甫田,
    维莠骄骄。
    无思远人,
    劳心忉忉。
    无田甫田,
    维莠桀桀。
    无思远人,
    劳心怛怛。
    婉兮娈兮。
    总角丱兮。
    未几见兮,
    突而弁兮!


    来自Android客户端596楼2015-08-31 14:26
    回复
      【字译】
      ①无田(diàn 佃)甫田:不要耕种大田。田(diàn 佃),治理。甫田(tián),大田。
      ②莠(yǒu 有):杂草;狗尾草。骄骄:犹“乔乔”,高大貌。
      ③忉忉(dāo 刀):心有所失的样子,一说忧劳貌。
      ④桀桀:借作“揭揭”,高大貌。
      ⑤怛怛(dá 达):悲伤。
      ⑥婉、娈:毛传:“婉娈,少好貌。”
      ⑦总角:古代男孩将头发梳成两个髻。丱(ɡuàn 贯):形容总角翘起之状。
      ⑧弁(biàn 辨):成人的帽子。古代男子二十而冠。


      来自Android客户端597楼2015-08-31 14:27
      回复
        【译】
        大田宽广不可耕,野草高高长势旺。切莫挂念远方人,惆怅不安心惶惶。
        大田宽广不可耕,野草深深长势强。切莫挂念远方人,惆怅不安心怏怏。
        漂亮孩子逗人怜,扎着小小羊角辫。才只几天没见面,忽戴冠帽已成年。


        来自Android客户端598楼2015-08-31 14:27
        回复
          【字译】
          ⑴斨(qiāng):斧的一种,斧孔椭圆,新孔方。
          ⑵皇:同“惶”,恐惧。毛传释为“匡”,《尔雅·释言》:“匡,正也。”
          ⑶斯:语气词,相当于“啊”。
          ⑷孔:很、甚、极,程度副词。将:大。
          ⑸錡(qí):凿子,一说是古代的一种锯。
          ⑹吪(é):教化。
          ⑺嘉:善,美。
          ⑻銶(qiú):凿子,一说是独头斧。
          ⑼遒(qiú):毛传:“固也。”郑笺:“敛也。”一说是臣服。
          ⑽休:美好。


          来自Android客户端606楼2015-09-01 18:13
          回复
            【字译】
            (1)栖栖:忙碌紧急的样子。
            (2)饬(chì):整顿,整理。
            (3)骙(kuí)骙:马很强壮的样子。
            (4)常服:军服。
            (5)孔:很。炽:势盛。
            (6)是用:是以,因此。
            (7)匡:扶助。
            (8)比物:把力气和毛色一致的马套在一起。
            (9)闲:训练。则:法则。
            (10)于:往。三十里:古代军行三十里为一舍。
            (11)颙(yōng):大头大脑的样子。
            (12)奏:建立。肤功:大功。
            (13)严:威严。翼:整齐。
            (14)共:通“恭”,严肃地对待。武之服:打仗的事。
            (15)匪:同“非”。茹:柔弱。
            (16)焦获:泽名,在今陕西泾阳县北。
            (17)镐:地名,通“鄗”,不是周朝的都城镐京。方:地名。
            (18)织文鸟章:指绘有凤鸟图案的旗帜。
            (19)央央:鲜明的样子。
            (20)元戎:大的战车。
            (21)轾(zhì)轩:车身前俯后仰。
            (22)佶(jí):整齐。
            (23)闲:驯服的样子。
            (24)大原:即太原,地名,与今山西太原无关。
            (25)宪:榜样。
            (26)祉(zhǐ):福。
            (27)御:进献。
            (28)炰(páo):蒸煮。脍鲤:切成细条的鲤鱼。
            (29)侯:语助词。
            (30)张仲:周宣王卿士。


            来自Android客户端611楼2015-09-02 15:14
            回复
              【译】
                六月出兵紧急,兵车已经备齐。马匹强壮威武,人人穿起军衣。玁狁来势凶猛,我方边境告急。周王命我出征,保卫国家莫辞。
                四匹黑马配好,进退训练有素。正值盛夏六月,做成我军军服。我军军服已成,行军一舍有余。周王命我出征,辅佐天子稳固。
                公马四匹高大,宽头大耳威风。只为讨伐玁狁,建立无上功勋。严整肃穆小心,认真对待敌军。认真对待敌军,使我国家安定。
                玁狁来势不弱,占据焦获驻防。又犯我镐与方,不久就到泾阳。织有凤鸟纹样,白色大旗明亮。我军兵车十乘,先行冲锋扫荡。
                兵车已经驶稳,前后俯仰操纵。公马四匹整齐,整齐而且从容。只为讨伐玁狁,进军太原猛攻。文武双全吉甫,国家榜样英雄。
                吉甫宴饮欢喜,接受许多赏赐。从那镐京归来,走了许多日子。设席招待朋友,蒸鳖脍鲤美食。哪些朋友参加,忠孝张仲在此。


              来自Android客户端613楼2015-09-02 15:14
              回复
                【2015.9.3】
                《载驰》
                载驰载驱,
                归唁卫侯。
                驱马悠悠,
                言至于漕。
                大夫跋涉,
                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
                不能旋反。
                视尔不臧,
                我思不远。
                既不我嘉,
                不能旋济?
                视尔不臧,
                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
                言采其蝱。
                女子善怀,
                亦各有行。
                许人尤之,
                众稚且狂。
                我行其野,
                芃芃其麦。
                控于大邦,
                谁因谁极?
                大夫君子,
                无我有尤。
                百尔所思,
                不如我所之。


                来自Android客户端615楼2015-09-03 16:41
                回复
                  【字译】
                  ⑴载:语助词。驰、驱:孔疏“走马谓之驰,策马谓之驱”。
                  ⑵唁(音yàn):向死者家属表示慰问,此处不仅是哀悼卫侯,还有凭吊宗国危亡之意。毛传:“吊失国曰唁。”卫侯:指作者之兄已死的卫戴公申。
                  ⑶悠悠:远貌。
                  ⑷漕:地名,毛传“漕,卫东邑”。
                  ⑸大夫:指许国赶来阻止许穆夫人去卫的许臣。
                  ⑹嘉:认为好,赞许。
                  ⑺视:表示比较。臧:好,善。
                  ⑻思:忧思。远:摆脱。
                  ⑼济:止。
                  ⑽閟(音bì):同“闭”,闭塞不通。
                  ⑾言:语助词。阿丘:有一边偏高的山丘。蝱(音máng):贝母草。采蝱治病,喻设法救国。
                  ⑿怀:怀恋。
                  ⒀行:指道理、准则,一说道路。
                  ⒁许人:许国的人们。尤:责怪。
                  ⒂众:“众人”或“终”。樨:幼稚。
                  ⒃芃(音péng):草茂盛貌。
                  ⒄控:往告,赴告。
                  ⒅因:亲也,依靠。极:至,指来援者的到达。
                  ⒆之:往,指行动。


                  来自Android客户端616楼2015-09-03 16:41
                  回复
                    【译】
                    驾起轻车快驰骋,回去吊唁悼卫侯。挥鞭赶马路遥远,到达漕邑时未久。许国大夫跋涉来,阻我行程令我愁。
                    竟然不肯赞同我,哪能返身回许地。比起你们心不善,我怀宗国思难弃。竟然没有赞同我,无法渡河归故里。比起你们心不善,我恋宗国情不已。
                    登高来到那山冈,采摘贝母治忧郁。女子心柔善怀恋,各有道理有头绪。许国众人责难我,实在狂妄又稚愚。
                    我在田野缓缓行,垄上麦子密密遍。欲赴大国去陈诉,谁能依靠谁来援?许国大夫君子们,不要对我生尤怨。你们考虑上百次,不如我亲自跑一遍。


                    来自Android客户端617楼2015-09-03 16:42
                    回复
                      【赏析】
                        诗的第一章,交代本事。当诗人听到卫国灭亡、卫侯逝世的凶讯后。立即快马加鞭,奔赴漕邑,向兄长的家属表示慰问。可是目的地未到,她的丈夫许穆公便派遣大夫跋山涉水,兼程而至,劝她马上停止前进。处此境地,她内心极为忧伤。这一章先刻画了诗人策马奔驰、英姿飒爽的形象,继而在许国大夫的追踪中展开了剧烈的矛盾冲突。如果读者有看过京剧《萧何月下追韩信》的经验,便不难想像此刻的情景。
                        现实的冲突引起内心的冲突,经过以上的铺叙,第二章便开始写诗人内心的矛盾。此时诗中出现两个主要人物:“尔”,指许国大夫;“我”,许穆夫人自指。一边是许国大夫劝她回去,一边是许穆夫人坚持赴卫,可见矛盾之激烈。朱熹《诗集传》释此章云:“言大夫既至,而果不以我归为善,则我亦不能旋反而济,以至于卫矣。虽视尔不以我为善,然我之所思终不能自已也。”按诗意理解,应有两层意思:前四句为一层,是说:你既待我不友好,我就不能返回许国,比起你这般没良心来,我对宗国总是念念不忘的;后四句为第二层,是说:你既待我不友好,我就不能渡过黄河到卫国,比起你这般没良心来,我的感情是不会轻易改变的。诗人正是处于这种前不能赴卫、后不能返许的境地之中,左右为难,十分矛盾。然而她的爱与憎却表现得非常清楚:她爱的是娘家,是宗国;憎的是对她不予理解又不给支持的许国大夫及其幕后指挥者许穆公。
                        第三章矛盾没有前面那么激烈,诗的节奏渐渐放慢,感情也渐渐缓和。朱熹分析此章云:“又言以其既不适卫而思终不止也,故其在涂,或升高以舒忧想之情;或采蝱以疗郁结之疾。”(《诗集传》)也就是说夫人被阻不能适卫,心头忧思重重,路上一会儿登上高山以舒解愁闷,一会儿又采摘草药贝母以治疗抑郁而成的心病。所谓“女子善怀,亦各有行”,是说她身为女子,虽多愁善感,但亦有她的做人准则——这准则就是关心生她养她的宗国。而许国人对她毫不理解,给予阻挠与责怪,这只能说明他们的愚昧、幼稚和狂妄。这一段写得委婉深沉,曲折有致,仿佛让人窥见她有一颗美好而痛苦的心灵。细细玩索,简直催人泪下。
                        第四章写夫人归途所思。此时夫人行迈迟迟,一路上考虑如何拯救祖国。“我行其野,芃芃其麦”,说明时值暮春,麦苗青青,长势正旺。此刻诗人“涉芃芃之麦,又自伤许国之小而力不能救,故思欲为之控告于大邦,而又未知其将何所因而何所至乎?”(《诗集传》)所谓“控于大邦”,指向齐国报告狄人灭卫的情况,请求他们出兵,但诗人又想不出用什么办法才能达到目的。此处既写了景,又写了情,情景双绘中似乎让人看到诗人缓辔行进的形象。同第一章的策马奔驰相比,表现了不同的节奏和不同的情绪。而这个不同完全是从生活出发的,盖初来之时因始闻卫亡的消息,所以心急如焚,快马加鞭,不暇四顾;而被许大夫阻挠之后,报国之志难酬,心情沉重,故而行动迟缓,眼看田野中的麦浪好似诗人起伏不定的心潮。诗笔至此,真是令人赞叹。
                        最后四句,有的本子另作一章,不无道理,然依旧本,多与前四句并为一节,这样似更为合理。这四句当是承前而言,谓夫人归途中一边想向齐国求救,求救不成,又对劝阻她的许大夫心怀愤懑。此处《诗集传》释云:“大夫,即跋涉之大夫;君子,谓许国之众人也。”“大夫君子,无以我为有过,虽尔所以处此百方,然不如使我得自尽其心之为愈也。”照此解释则与首章“大夫跋涉,我心则忧”,前后呼应。字面上虽是“无我有尤”,实质上应是她对许大夫不让她适卫赴齐产生怨尤,正话反说,语气委婉,体现了《诗经》“温柔敦厚”之旨。末二句,表现了夫人的自信心,意为:那些大夫君子纵有千条妙计,总不如我的救卫之策高明。“我所之”的“之”字,若作动词解,便是往卫国或齐国去一趟的意思;也有训为“思”的,就是自指夫人的想法。不管哪一种解释,都反映了许穆夫人是一个颇有主张的人,她的救国之志、爱国之心始终不渝。全诗至此戛然而止,但它却留下无穷的诗意让读者去咀嚼回味,真是语尽而意不尽,令人一唱而三叹。


                      来自Android客户端618楼2015-09-03 16:43
                      回复
                        【2015.9.4】
                        《葛生》
                        葛生蒙楚,
                        蔹蔓于野。
                        予美亡此,
                        谁与?
                        独处?
                        葛生蒙棘,
                        蔹蔓于域。
                        予美亡此,
                        谁与?
                        独息?
                        角枕粲兮,
                        锦衾烂兮。
                        予美亡此,
                        谁与?
                        独旦?
                        夏之日,
                        冬之夜。
                        百岁之后,
                        归于其居。
                        冬之夜,
                        夏之日。
                        百岁之后,
                        归于其室。


                        来自Android客户端621楼2015-09-04 21:38
                        回复
                          【字译】
                          ①葛:藤本植物,茎皮纤维可织葛布,块根可食,花可解酒毒。蒙:覆盖。楚:灌木名,即牡荆。
                          ②蔹(liǎn 敛):攀缘性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可入药,有白蔹、赤蔹、乌蔹等。
                          ③予美:我的好人。郑笺:“我所美之人。”朱熹《集传》:“妇人指其夫也。”亡此:死于此处,指死后埋在那里。
                          ④棘:酸枣,有棘刺的灌木。
                          ⑤域:坟地。毛传:“域,营域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营域,或作茔域,古为葬地之称。《说文》:‘茔,墓地也’是也。”
                          ⑥角枕:牛角做的枕头。据《周礼·王府》注,角枕用于枕尸首。粲:同“灿”。
                          ⑦锦衾:锦缎褥。闻一多《风诗类钞》:“角枕、锦衾,皆敛死者所用。”烂:灿烂。
                          ⑧独旦:朱熹《诗集传》:“独旦,独处至旦也。”旦,天亮。一说旦释为安,闻一多《风诗类钞》:“旦,坦。”“坦,安也。”
                          ⑨夏之日、冬之夜:夏之日长,冬之夜长,言时间长也。
                          ⑩其居:亡夫的墓穴。下文“其室”义同。


                          来自Android客户端622楼2015-09-04 21:38
                          回复
                            【译】
                            葛藤生长覆荆树,蔹草蔓延在野土。我爱的人葬这里,独自再与谁共处?
                            葛藤生长覆丛棘,蔹草蔓延在坟地。我爱的人葬这里,独自再与谁共息?
                            牛角枕头光灿烂,锦绣被子色斑斓。我爱的人葬这里,独自再与谁作伴?
                            夏季白日烈炎炎,冬季黑夜长漫漫。百年以后归宿同,与你相会在黄泉。
                            冬季黑夜长漫漫,夏季白日烈炎炎。百年以后归宿同,与你相会在阴间。


                            来自Android客户端623楼2015-09-04 21:39
                            回复
                              【赏析】
                                关于本诗的主旨,在较宽泛的意义上解说此诗,视之为一首普通的悼亡之作,更具有本质性的兴发感动力。
                                全诗五章,每章四句,从结构上看,可分两大部分,前一部分为有“予美亡此”句的三章,后一部分为有“百岁之后”句的两章。对后一部分是用赋法,诸家无异议,但对前一部分,除第三章皆认为是赋外,第一、二两章却有“兴”、“比而赋”、“赋”等三种说法。细细玩味文辞,“葛生蒙楚(棘),蔹蔓于野(域)”两句,互文见义,都既有兴起整章的作用,也有以藤草之生各有托附比喻情侣相亲相爱关系的意思,也有对眼前所见景物的真实描绘,不妨说是“兴而比而赋”吧。这一开篇即出现的兴、比、赋兼而有之的意象,给读者的第一印象是荒凉凄清、冷落萧条,使之马上进入规定情境,作好对一种悲剧美作审美观照的心理准备。接着,在读到“予美亡此,谁与独处”两句,知道诗是表达对去世的配偶表示哀悼怀念之情后,对《诗经》艺术手法有所了解的读者马上就会感受到其比兴意义:野外蔓生的葛藤蔹茎缠绕覆盖着荆树丛,就像爱人那样相依相偎,而诗中主人公却是形单影只,孤独寂寞,好不悲凉。第三章写“至墓则思衾枕鲜华”,“角枕、锦衾,殉葬之物也。极惨苦事,忽插极鲜艳语,更难堪”。而“谁与独旦”如释“旦”为旦夕之旦,其意义又较“独处”、“独息”有所发展,通宵达旦,辗转难眠,其思念之深,悲哀之重,令人有无以复加之叹。
                                后两章,语句重复尤甚于前三章,仅居、室两字不同,而这两字意义几乎无别。可它又不是简单的重章叠句,“夏之日,冬之夜”颠倒为“冬之夜,夏之日”,不能解释为作歌词连番咏唱所自然形成,而是作者刻意为之。两章所述,体现了诗中主人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永无终竭的怀念之情,闪烁着一种追求爱的永恒的光辉。而“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室)”的感慨叹息,也表现出对荷载着感情重负的生命之旅最终归宿的深刻认识,与所谓“生命的悲剧意识”这样的现代观念似乎也非常合拍。
                                应当说,《葛生》取得如此出色的艺术效果,与诗的特殊结构很有关系。此诗五章,前二章为一调,后二章为一调,中一章承上章而变之,以作转纽。‘独旦’二字,为下‘日’、‘夜’、‘百岁’之引端。篇法于诸诗中别出一格。


                              来自Android客户端624楼2015-09-04 21: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