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吧 关注:88,096贴子:431,725

回复:【每日一篇诗经】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译】
采摘女萝在何方?就在卫国沐邑乡。思念之人又是谁?美丽动人是孟姜。约我来到桑林中,邀我欢会祠庙上,送我告别淇水旁。
采摘麦子在哪里?就在沐邑北边地。思念之人又是谁?美丽动人是孟弋。约我来到桑林中,邀我欢会祠庙上,送我告别淇水旁。
采摘芜菁哪边垄?就在卫国沐邑东。思念之人又是谁?美丽动人是孟庸。约我来到桑林中,邀我欢会祠庙上,送我告别淇水旁。


来自Android客户端501楼2015-08-11 15:10
回复
    【赏析】
      诗三章,全以采摘某种植物起兴。这是上古时期吟咏爱情、婚嫁、求子等内容时常用的手法之一,也就是说,在上古时期,采摘植物与性有着某种神秘的或是象征性的联系,至于两者之间在文化上为何能牵系在一起或如何发生瓜葛,这与原始交感巫术有关,在此不作详论。但若从现代美学角度来看,以采摘植物起兴爱情等题材,在审美上和爱情上倒也有一定的同构同形关系,因为炽热的情欲与绿意葱茏的草木都可给人带来勃然的欣悦。所以,以“采唐”、“采麦”、“采葑”起兴,在含蓄中有深情,形象中有蕴意。
      “兴”以下的正文中,主人公完全沉浸在了狂欢后的甜蜜回忆里。除每章改换所欢爱者外,三章竟然完全相同,反覆咏唱在“桑中”、“上宫”里的销魂时刻以及相送淇水的缠绵,写来又直露无碍,如数家珍。似乎以与多位情人幽会为荣乐,表现了一位多情浪子渔色后的放荡、得意心态,其句式由四言而五言而七言,正是这种心态的表露,尤其每章句末的四个“矣”字,俨然是品咂、回忆狂欢之情时的感叹口吻。近人或认为孟姜、孟弋、孟庸当是一人,若如此,似不合《诗经》中运用复沓的家法。《诗经》中用复沓虽只更换个别词汇,但无论更换的是动词、名词,诗意上多有所递进或拓展,比较典型的如《周南·芣苢》中的“采之”、“有之”、“掇之”、“捋之”、“袺之”、“襭之”,一字之差,却记叙了一个完整的劳动过程;若此诗中三姓实指一人,一者整首诗三章全为重复,不免过于臃肿拖沓,毫无意味;二者也与“群婚性的男女欢会”的诗意不合。因此不取此说。
      此篇在今天看来虽然格调不那么高,但音韵谐和,读来圆美流转,琅琅上口。若依自古以来的“用诗”体例,抛开其隐含的本意,作为一首热烈活泼的情歌来看,也无不可。


    来自Android客户端502楼2015-08-11 15:11
    回复
      【2015.8.12】
      《狡童》
      彼狡童兮,
      不与我言兮。
      维子之故,
      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
      不与我食兮。
      维子之故,
      使我不能息兮。


      来自Android客户端503楼2015-08-12 14:13
      回复
        【字译】
        ①狡童:美貌少年。
        ②维:因为。
        ③息:安稳入睡。


        来自Android客户端504楼2015-08-12 14:13
        回复
          【译】
          那个美貌的小哥哥啊,不愿和我再说话啊。为了你这个小冤家,害得我饭也吃不下啊。
          那个美貌的小哥哥啊,不愿和我同吃饭啊。为了你这个小冤家,害得我觉也睡不安啊。


          来自Android客户端505楼2015-08-12 14:13
          回复
            【赏析】
              本诗中的这位姑娘或许是一次口角,或许是一个误会,小伙子两个失爱的举动,她竟为之寝食不安,直言痛呼。
              首先,的两章通过循序渐进的结构方式,有层次地表现了这对恋人之间已经出现的疏离过程。第一章曰:“不与我言”,第二章承之曰:“不与我食”,这不是同时并举,而是逐步发展。所谓“不与我言”,并非道途相遇,掉头不顾,而当理解为共食之时,不瞅不睬;所谓“不与我食”,是指始而为共食之时,不瞅不睬,继而至分而居之,不与共食。爱情的小舟,遇到了急风狂浪,正面临倾覆的危险。与此相应,姑娘失恋的痛苦也随之步步加深。共食不睬,虽一日三餐不宁而长夜同寝尚安;而分居离食,就食不甘味更寝不安席了。毋怪这位姑娘要直言呼告,痛诉怨恨了。
              其次,诗篇通过直言痛呼的人物语言,刻画了一个初遭失恋而情感缠绵,对恋人仍一往情深的少女形象。《诗经》中刻划了许多遭遇情变的女子形象,情变程度有别,痛苦感受不同。《中谷有蓷》中是位饱尝辛酸的弃妇,听她的怨诉,似闻重压之下,受伤的心灵在呻吟;《柏舟)中少女的爱情遭到母亲的反对,听她的哭诉,可感到哀怨中混和着绝望的呐喊;《狡童》中的这位少女只是初遭失恋,听她的呼告,能感觉在怨恨与焦虑中,仍对恋人充满了渴望与深情。“狡童”的“狡”,一说通“佼”,亦即强壮俊美之意;如此理解,“彼狡童兮”,亦即“那个强壮漂亮的小伙子啊”。这就是骂中有爱,恨中带恋了。所谓“若忿,若憾,若谑,若真,情之至也”(陈继揆《读风臆补》)。而两章的后两句“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则由前两句第三人称的“彼”,转变为第二人称的直面式的呼告了,从而把对“狡童”的恋慕期待之情表现得缠绵难割。


            来自Android客户端506楼2015-08-12 14:54
            回复
              【2015.8.13】
              《褰裳》
              子惠思我,
              褰裳涉溱。
              子不我思,
              岂无他人?
              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
              褰裳涉洧。
              子不我思,
              岂无他士?
              狂童之狂也且!


              来自Android客户端507楼2015-08-13 10:55
              回复
                【字译】
                ①惠:见爱。
                ②褰(qiān 千):提起下衣。溱(zhēn 臻):郑国水名,发源于今河南密县东北。
                ③不我思:不思念我。
                ④狂童:谑称,犹言“傻小子”。狂:痴。也且(jū 居):作语助。
                ⑤洧(wěi 伟):郑国水名,发源于今河南登封县东阳城山,即今河南省双泪河。溱、洧二水回合于密县。


                来自Android客户端508楼2015-08-13 10:56
                回复
                  【译】
                  承你见爱想念我,就提衣襟度溱来。你若不想我,岂无他人爱?傻小子呀真傻态!
                  承你见爱想念我,就提衣襟度洧来。你若不想我,岂无他男爱?痴小子呀真痴呆!


                  来自Android客户端509楼2015-08-13 10:56
                  回复
                    【2015.8.14】
                    《菁菁者莪》
                    菁菁者莪,
                    在彼中阿。
                    既见君子,
                    乐且有仪。
                    菁菁者莪,
                    在彼中沚。
                    既见君子,
                    我心则喜。
                    菁菁者莪,
                    在彼中陵。
                    既见君子,
                    锡我百朋。
                    泛泛杨舟,
                    载沉载浮。
                    既见君子,
                    我心则休。


                    来自Android客户端511楼2015-08-14 15:50
                    回复
                      【字译】
                      ⑴菁(jīng)菁:草木茂盛。莪:莪蒿,又名萝蒿,一种可吃的野草。
                      ⑵阿:山坳。
                      ⑶仪:仪容,气度。
                      ⑷沚:水中小洲。
                      ⑸锡:同“赐”。朋:上古以贝壳为货币,十贝为朋。王国维《说珏朋》云:“古制贝玉皆五枚为一系,二系一朋。”
                      ⑹休:喜。


                      来自Android客户端512楼2015-08-14 15:50
                      回复
                        【译】
                        莪蒿葱茏真繁茂,丛丛生长在山坳。已经见了那君子,快快乐乐好仪表。
                        莪蒿葱茏真繁茂,簇簇生长在小洲。已经见了那君子,我的心里乐悠悠。
                        莪蒿葱茏真繁茂,蓬蓬生长在丘陵。已经见了那君子,心情胜过赐百朋。
                        杨木船儿在漂荡,小舟上下随波浪。已经见了那君子,我的心里多欢畅。


                        来自Android客户端513楼2015-08-14 15:51
                        回复
                          【赏析】
                            此诗前三章都以“菁菁者莪”起兴,也可以理解成记实,然不必过于拘泥,因“在彼中阿”、“在彼中沚”、“在彼中陵”的植物,除了“莪”,当然还有很多,举一概之而已。第一章,女子在莪蒿茂盛的山坳里,邂逅了一位性格开朗活泼、仪态落落大方、举止从容潇洒的男子,两人一见钟情,在女子内心深处引起了强烈震颤。第二章写两人又一次在水中沙洲上相遇,作者用一个“喜”字写怀春少女既惊又喜的微妙心理。第三章,两人见面的地点从绿荫覆盖的山坳、水光萦绕的小洲转到了阳光明媚的山丘上,暗示了两人关系的渐趋明朗化。“锡我百朋”一句,写女子见到爱人后不胜欣喜,高兴到胜过受赐百朋的程度。第四章笔锋一转,以“泛泛杨舟”起兴,象征两人在人生长河中同舟共济、同甘共苦的誓愿。不管生活有顺境,有逆境,只要时时有恋人相伴,女子永远觉得幸福。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十六句,但把一个美妙动人的爱情故事表现得引人入胜。和《秦风·蒹葭》相比,《蒹葭》在水乡泽国的氛围中有一缕渺远空灵、柔婉缠绵的哀怨之情,把一腔执着、艰难寻求但始终无法实现的惆怅之情,寄托于一派清虚旷远、烟水蒙蒙的凄清秋色之中。而《菁莪》处处烘托着清朗明丽的山光和灵秀迷人的水色,青幽的山坡,静谧的水洲,另是一番情致。两首诗可谓珠联璧合,各有千秋。如此绝妙的天地里,一对有情人相遇相识、相偎相依,此情此景,真令人如饮醇醪,心神俱醉。


                          来自Android客户端514楼2015-08-14 15:52
                          回复
                            【2015.8.15】
                            《烈祖》
                            嗟嗟烈祖!
                            有秩斯祜。
                            申锡无疆,
                            及尔斯所。
                            既载清酤,
                            赉我思成。
                            亦有和羹,
                            既戒既平。
                            鬷假无言,
                            时靡有争。
                            绥我眉寿,
                            黄耇无疆。
                            约軧错衡,
                            八鸾鸧鸧。
                            以假以享,
                            我受命溥将。
                            自天降康,
                            丰年穰穰。
                            来假来飨,
                            降福无疆。
                            顾予烝尝,
                            汤孙之将。


                            来自Android客户端515楼2015-08-15 13:20
                            回复
                              【字译】
                              ⑴烈祖:功业显赫的祖先,此指商朝开国的君王成汤。
                              ⑵有秩斯祜:马瑞辰《毛传笺通释》云:“有秩即形容福之大貌。”祜,福。
                              ⑶申:再三。锡:同“赐”。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经典多假锡为赐字。凡言锡予者,即赐之假借也。”
                              ⑷及尔斯所:陈奂《诗毛氏传疏》云:“及尔斯所,犹云‘以迄于今’也。”
                              ⑸清酤:清酒。
                              ⑹赉(lài):赐予。思:语助词。
                              ⑺戒:齐备。
                              ⑻鬷(zōng)假:集合大众祈祷。
                              ⑼绥:安抚。眉寿:高寿。
                              ⑽黄耇(gǒu):义同“眉寿”。朱熹《诗集传》云:“黄,老人发白复黄也。耇,老人面涷梨色。”
                              ⑾约軝(qí)错衡:用皮革缠绕车毂两端并涂上红色,车辕前端的横木用金涂装饰。错,金涂。
                              ⑿鸾:通“銮”,一种饰于马车上的铃。鸧(qiāng)鸧:同“锵锵”,象声词。
                              ⒀假(gé):同“格”,至也。享:祭。
                              ⒁溥(pǔ):大。将:王引之《经义述闻》释为“长”。
                              ⒂顾:光顾,光临。指先祖之灵光临。烝尝:冬祭叫“烝”。秋祭叫“尝”。
                              ⒃汤孙:指商汤王的后代子孙。将:奉祀。


                              来自Android客户端516楼2015-08-15 13: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