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中国文坛既然已与市场经济接轨,一部新作品若想木秀于林,进而名利双收,实施一些相应的营销策略当然可以理解,问题是不可“过度”。近日,作家莫言就对一些同行用一年时间写作,而用两年时间飞行各地签名售书感到忧虑和遗憾,他表示,作家应把精力放在写作、读书和研究各种问题上,惟独不能卖书。我深以为然。精神产品毕竟有别于其它商品,消费对象也多属于特殊群体,基于这个浅显的道理,无论作家本人还是出版商,也无论他们举出何种冠冕堂皇的理由,围绕新作品的市场营销活动都应该适可而止,或曰以“适度”为宜。
事情却没有这么简单。日前有一部题为《山楂树之恋》的长篇小说新鲜出炉,其叫卖过程就很让人长见识。该作品在网络连载伊始,就被二十余位各界名流联袂推荐,誉之为“历史上最干净的小说”,“看到结局,所有中国人掩面而泣”,“上市一个月即在全国售出20万册”……对这种大言欺世的宣传忽悠,有媒体尖锐质疑:“过度吆喝”损害了谁的利益?不知别人感受如何,我听到这种刺耳的吆喝声,第一反应就是按住钱包,迅速逃离,而绝不会冲动地交出信任,为刷新该作品的码洋纪录而推波助澜。
事情却没有这么简单。日前有一部题为《山楂树之恋》的长篇小说新鲜出炉,其叫卖过程就很让人长见识。该作品在网络连载伊始,就被二十余位各界名流联袂推荐,誉之为“历史上最干净的小说”,“看到结局,所有中国人掩面而泣”,“上市一个月即在全国售出20万册”……对这种大言欺世的宣传忽悠,有媒体尖锐质疑:“过度吆喝”损害了谁的利益?不知别人感受如何,我听到这种刺耳的吆喝声,第一反应就是按住钱包,迅速逃离,而绝不会冲动地交出信任,为刷新该作品的码洋纪录而推波助澜。